第五单元核心素养卷
时 间:40分钟
积累与运用
一、请用楷体或行楷规范抄写,注意格式规范。(5分)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泰戈尔
二、看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8分)
语文书里的景色奇异,有树林里qīng cuì( )的鸟鸣,有用花pǔ( )修建成的花钟,还有bù kě sī yì( )的金字塔。语文书里的人物形象鲜明,有在wú liáo( )的周末希望破灭的孩子,有用实验来zhèng shí( )猜想、解决yí wèn( )的科学家,还有在各自lǐng yù( )颇有jiàn shù( )的历史人物。
三、选择。(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酸碱(jiǎn) B.纬度(wěi) 俄裔(yì)
C.锲而不舍(qì) 蝎子(xiē) D.蜇人(zhē) 鄙夷(bǐ)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初出/大如车盖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孔子/不/能决也 D.惟/弈秋之为听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B.《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C.《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D.《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中“一本真正的书”指的是显示在荧光屏上的书
四、词句段运用。(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然也 理所当然 B.孰为汝多知乎 一叶知秋
C.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 D.儿童急走追黄蝶 兔走触株
2.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1)下面填入横线上的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努力和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正所谓“ ”。
A.有志者,事竟成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在表达时,引用名言的好处是 。(3分)
五、日积月累。(4分)
叔叔的公司遇到困难时,他马上转变营销思路,做到了“穷则变, , ”,让公司扭亏为盈。他知道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苟日新, , ”,因此他极力创新企业制度和技术,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阅读与欣赏
六、阅读理解。(34分)
(一)古文阅读。(15分)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⑤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②暮:晚。③炳烛:点燃烛火。④戏:戏弄。⑤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与“日出之阳”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惟弈秋之为听 B.一人虽听之 C.虽与之俱学 D.有一牧童见之
2.从师旷的话中,我们知道少年时努力学习,好像 ;壮年时努力学习,好像 ;老年时努力学习,好像 。(3分)
3.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师旷用的方法是( )。(3分)
A.进行对比 B.列举事例 C.阐述道理 D.引用名言
4.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不同年龄的人学习方法不同 B.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结果不同
C.学习一刻也不能放弃 D.任何时候努力学习都是有希望的
5.从短文最后平公说的话中,你猜猜他会怎样做。(3分)
(二)课外阅读。(19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①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把顶点变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杨善洲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省湛江市政协前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chí chú)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shì)毛驴的脚踝,接着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的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就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本文作者刘根生,选入时有改动)
1.结合作者的观点,完成导图及问题。(8分)
(4)中,“舒适区的危害”体现在 和 两个方面。
2.下列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第⑤自然段中“有些人”的表现 [多选]( )(3分)
A.一劳永逸 B.悠然自得 C.因循守旧 D.墨守成规
3.为了使观点更有说服力,下列论证材料不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相
B.李时珍常年采药试药,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C.陈俊武面对炼油难题,在石油化工行业完成了“弯道超车”
D.袁隆平常年“泡”在稻田里,使水稻产量不断增长
4.对于本文的观点,有人有不同看法:人生不应该挑战极限,而应该顺其自然,保持一颗淡然的心。你赞同哪种观点 选择合适的事例或引用名言加以论证。(5分)
语文与生活
七、六(2)班要开展主题为“科技时代面面观”的辩论会。请你一起参与。(12分)
正方:科技的发展利大于弊。科技发展大大解放了人类,一些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去完成。
反方:科技的发展弊大于利。
正方: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沟通更加便捷,相隔千里,我们也能随时见面聊天。
反方:
正方: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了解各地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以及各地的新闻,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
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