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外交关系的突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横向:新中国成立之初,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改善了孤立局面;五六十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七十年代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进入新时期,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内容上看,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阶段。纵向: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西方世界三足鼎立,亚非拉国家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政策。面向现实: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这有助于理解当今的外交政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2)理解:归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运用: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以教材体系为线索,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
(2) 通过阅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材料,掌握利用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中国的外交成就是中国不断努力和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体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2)同时正确、理性的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及其影响。 难点 :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知识储备:本课涉及的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学过,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认知水平:但是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形象思维层面上,容易把知识简单化、片面化、肤浅化,缺乏逻辑思维的锻炼;更注重主观的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但学生也有将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的认知发展趋向。
学习兴趣:风云变幻的外交关系、睿智果断的外交人物,奥妙无穷的外交智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新课标在加强史实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对学生新情境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情感价值的培养,所以主要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
情境式启发法:展示图片、材料,让学生感同身受,重回历史现场,全面辩证分析外交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问题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抛砖引玉,在争鸣中加深对外交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认识。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展现个性,表达感情。导入的目的: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设置:观察下列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中美关系怎样的特点?
中美关系的改善出现于什么时期?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提问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许多西方国家在对华政策上追随美国。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带动了众多的西方国家与中国改善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的关键性突破。(关键)形 成 板 书第一层次:梳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史实
(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层次:通过史料分析出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深刻原因
(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分析总结)
第三层次:理性思考与主观感受交织,体验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分析总结,自由表达)原因、过程、影响重回历史现场:假如你是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的一名记者,你能经历怎样的重大时刻?看到什么场景?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放声大笑。问题设置:为了实现这令人振奋的一刻,中国人进行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都有哪些?(形成板书“过程”) 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
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重返联合国为什么是“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56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
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阅读材料归纳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三:(乔冠华)“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归纳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形成板书“原因”)
①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对世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对发展中国家: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④对美国: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使美国不得不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培养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并形成板书“意义”)第一层次:梳理中美关系解冻的史实
(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层次:通过史料分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深刻原因
(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分析总结)
第三层次:从多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解冻产生的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自由表达,百家争鸣)原因、过程、影响问题探究: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史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问题探究: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史料二:据人民网:新中国成立1周年时,中国已与1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有25个国家公开承认了中国。之后到50年代中期,世界上共有25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中国打破了建国初外交上一穷二白的窘境。问题探究: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解决越南战争问题 史料三:在全面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乌龟般缓慢而坚定的努力,至少在目前胜过了美国兔子般猛冲突进和延迟耽误。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克松把结束打不赢的越南战争作为“最紧迫的外交问题”。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问题探究: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中苏关系紧张,用美国抵御苏联的威胁。 史料四:1964年,苏联开始在以往没有驻军的中苏、中蒙边界陈兵布阵,并陆续增加兵力,总数达到54个师计100万军队,并配备了包括核导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
-----邓小平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的谈话记录问题探究: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史料五:台湾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内政。但台湾问题之所以形成和长期难以解决,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插手。长期以来美国采取敌视、遏制中国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支持国民党残存在台湾的政权,反对和阻挠中国的统一,成为导致国共双方紧张对峙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动台湾问题解决,实现国家统一;回归教材,问题设置:中美关系解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教师展示图片,增强形象思维,学生结合教材梳理概括)1、美乒乓代表团登上长城2、基辛格秘密访华(形成板书)3、关键:尼克松访华 4、中美建交回归教材,问题设置:中美关系解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教师展示图片,增强形象思维,学生结合教材梳理概括)合作探究2: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制表完成此过程。美乒乓球队访华1972.21971.7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以民促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打开交往大门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开始正常化进程为建交奠定法律基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1问题探究: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已走向正常化,为何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外交是妥协的艺术,但同时外交关系的建立以决不能损害国家的核心利益为前提)《中美联合公报》: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一个中华民国?1978年12月,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
“断交”:美国和台湾必须断交,只能是民间的交往。“废约”:美国和台湾废除1954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撤军”:美国必须撤出在台湾的驻军 问题设置:中美关系解冻有何历史意义?(形成板书,并让学生分组讨论)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目的:改变中日敌对关系,结束不正常状态,
建立外交关系。
成果:签订《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声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2)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对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问题探究: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结合当前的中日关系、新闻热点,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1)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如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2)领土争端问题。(领土问题)(3)中日两国人民长时间的敌对情绪。(民族感情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如何对待当今的中日关系?(学生自由表达,展现个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中国崛起,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 (国家利益问题)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维护国格,独立自强
理智爱国,面向未来
求同存异,以和为贵一、中国重返联合国二、中美关系解冻过程、原因、意义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过程、意义 原因、过程、意义、中日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如何对待中日关系感悟:
利用图片展示、史料、问题设置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然之路 ;本节课内容历史与现实交织,理解历史是为了关注现实,更为了面向未来,所以在教学中更注重时段的连续性。
困惑:
如何调动大多数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从众多资源中选择教学资料
如何突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