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06: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滁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
语文试题
2023.5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那么,气候变迁是否真的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多,但预测结果相差也很大。
2022年,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合作的一项成果,他们认为:约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期间,曾发生一次短暂的巨量碳排放事件,引起了海洋缺氧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碳排放导致的升温,而3亿年前的这次事件之所以吸引科学家的目光,是因为当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非常类似。这一成果也是世界上首个以冰期为背景研究全球变暖的成果。
北美高温、欧洲暴雨、亚洲洪灾……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许多极端天气。
而在大多数人视线之外的地方,环境变化同样让人担忧: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开始变缓。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当前,我们生活的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专家表示,当今地球正处于从3400万年前开始的新生代冰室气候。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
全球变暖原本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科学家研究结果,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气温是呈现周期性变化,而且绝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比较高,此时地球表面没有大陆冰川或者冰盖的覆盖,我们将这些时期称为温室期。
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
但不是所有大冰期都像“雪球地球”那样冷。大冰期还分为冰期和间冰期,它们是交替出现的。目前地球正处于间冰期当中,温度要相对高一些。不过,现在地球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冰川和冰盖,主要集中在格陵兰和南北极区域,这也是冰期最显著的特征。
那么,当前的全球变暖,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我们需要通过对地球历史上冰室气候的研究寻找答案。”专家说。
在3.6亿年至2.8亿年间的晚古生代,地球也出现过一次大冰期。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也与现代相当,因此这一时期可以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很好地进行类比。专家认为,研究晚古生代大冰期已经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将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
3亿年前的石炭纪,地球大陆与现在并不一样,大片陆地集中在低纬度地区,我国的华南板块则是大洋中的一个孤岛。因此,华南板块有大量的海相沉积地层,这为研究当时的海洋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研究人员在此开展了近十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了石炭纪晚期冰室气候下的一次巨量碳排放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石炭纪晚期(约3.04亿年前)冰室气候下,约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从而引起了当时全球气候的显着变暖。这期间海水表面温度升高约4摄氏度,全球海洋缺氧面积增长了18%,从4%扩张至22%,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短期内显著下降。
研究人员推测,石炭纪晚期的巨量碳排放,与广泛的火山喷发有关,据其他学者研究,现在的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当时都曾发生大规模火山活动。
而石炭纪又是集中的成煤时期,大量的植物以固体碳的形式被埋藏在地下,岩浆喷发前可能侵入到这些煤层中,导致短期内碳排放迅速增加。
为什么研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需要考察地球大的气候背景?专家表示,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冰室气候与温室气候下,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必须予以科学论证。
通过比较地质历史中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碳排放事件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海洋缺氧状态,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在同样的碳排放速率下,相较于温室气候,冰室气候下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缺氧状态。
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听起来数量惊人,但比起近2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远远不及。
那么,当前的全球变暖,会颠覆地球周期性变化吗?根据科学家研究,如果对当前的碳排放速率不加以限制,地球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可能会被打破,地球或许会进入温室气候状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室期”是指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地球表面没有大陆冰川或者冰盖覆盖的时期。
B.“雪球地球”是指整个表面被冰雪覆盖的地球,地球表面因此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的状态。
C.“间冰期”指两次冰期之间相对温暖的时期。目前地球正处于间冰期,温度相对高一些。
D.3亿年前的石炭纪是集中的成煤时期,那时大量的植物以固体碳的形式被埋藏在地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许多极端天气,如北美高温、欧洲暴雨、亚洲洪灾等,科学家因此提出了“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的观点。
B.研究人员认为石炭纪晚期的巨量碳排放与广泛的火山喷发有关,岩浆在喷发前可能侵入到地下的煤层中,导致短期内碳排放迅速增加。
C.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绝大多数时间温度都比较高,但气温还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如果不对碳排放速率加以限制,周期性气候变化可能会被打破。
D.研究团队认为,相较于温室气候,在同样的碳排放速率下,冰室气候下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缺氧状态,而当前地球正处于冰室气候。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百年来,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
B.我国的华南板块曾是大洋中的一个孤岛,华南板块有大量的海相沉积地层,可作为样本研究石炭纪晚期的海洋环境。
C.专家认为,冰室气候与温室气候下,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其结果必须借助地层学等综合研究予以科学论证。
D.石炭纪晚期冰室气候下,在30万年内约有9万亿吨碳排向大气,当时的碳排放速率与当前的碳排放速率基本相当。
4.为什么科学家要对3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巨量碳排放事件进行研究?(4分)
5.面对地球再次进入温室气候状态的风险,人类应如何应对?请从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合作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绣球花
聂鑫森
时令一入夏,曲曲巷管家院子里的绣球花,热热闹闹地开放了。真的很好看,白、绿、红、紫、蓝,花朵又饱满又圆硕,仿佛无数的手举着绣球,随时准备抛掷出去。
管家的院门也是虚掩的,谁想来看,推开门就可进去。
院子很宽敞,栽种的几乎都是绣球花。高株和矮生的错杂为邻,品种有本地的“土著”:大雪球、大八仙花;也有来自日本的“远客”:恩齐安多姆、奥塔克萨。绣球花是易种易活的灌木,属忍冬科,繁衍后代主要靠“压条”,裁枝条而扦插,几个月后就花开如簇了。但它对土壤的酸性和碱性很敏感,比如大八仙花,花初开时是葱绿色,如果是酸性土壤,完全绽放时,花色就变成深蓝与浅蓝;若是碱性的土壤,花色则幻化出俏丽的粉红色。还有日本的那两个品种,花或先开如红霞继而变为湛蓝,或初放呈粉红再转化为粉蓝。只有大雪球,持守洁白与浅紫两种颜色,爱的是酸与碱中和的土壤。
来看花的街坊邻居,总要竖起大拇指,说:“花开得这样好,管爷有好手段,也有好心境!”
管爷就是管锄畦,退休前是本地湘山公园的花木技师,瘦高个,窄长脸,脸上永远飘着憨憨的笑。他什么花都会侍弄,但最有体会和灵性的,是侍弄绣球花。湘山公园每个地段,他都熟悉其酸、碱度,碱性过重的,他用切碎的橘子皮泡水发酵后浇泼到土里;酸性太浓的土壤,用烧出的草木灰掺拌进去……在公园的游道旁、亭台畔、廓桥边,从夏至秋的几个月,成片成畦地开着各色的绣球花,引得游客纷纷买票前来观赏,如同洛阳城争看国色天香的牡丹。报纸上有个新闻标题最为读者传诵:“谁掷绣球光色影,满城争说管锄畦。”
管爷说:“过奖了,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干的,怎么都算到我身上?将来退休了,我最想侍弄的还是绣球花。让想看的人看个够。”
果然如此。
这个夏天,绣球花开得特别喜气。
天天都来看花的是杨金,而且是华灯初上时,管爷和妻子袁瑛正在给花浇水。袁瑛原是湘山公园花木店的营业员,也退休了。
“管爷,袁婶,吃过晚饭了?我爹让我问你们好哩。”
“谢谢。你看中了哪一朵花,我们来给你剪下。”
管爷夫妇很喜欢杨金,模样文静,学问也不错,三十二岁就当上了环保研究所的副所长。杨家也住在曲曲巷。
“今天我想求一朵粉红色的绣球花。”
袁瑛说:“你应该是有女朋友了,好事呵。不能老当快乐的剩男,你爹妈都急得上火了哩。”
杨金的脸蓦地发烧,结结巴巴地说:“我……只是……一厢情愿……人家……还没点头。”
管爷说:“袁瑛,你话多了。快去剪一朵花来,别误了孩子的大事。”
“对,对,对!”
杨金拿着一支粉红色的绣球花,兴冲冲地走了。
管爷说:“你说杨金是剩男,我家那位在深圳工作的女儿,比杨金还大一岁,不也是剩女?”
袁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退休后栽了一院子绣球花,当然是我多年的爱好,其实也有我的新愿:哪个小伙子能给女儿抛个绣球,或者女儿也给看中的人抛个绣球。”
“我……明白。”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才七点多钟,一个个子高挑的姑娘,推开管家的院门走了进来,然后又顺手把门带关了。
管爷刚给花浇完水,正坐在一个石鼓凳上歇息。
姑娘一直走到他面前,说:“您是管伯伯吧?我叫徐严,是个中学老师。我来看看您种的绣球花。”
“啊。欢迎。姑娘,你好像是第一次来这里。”
“可我听杨金多次说起您。”
管爷马上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说:“杨金是我看着长大的,好角色啊,对人有礼貌,工作又发狠,你的眼光不俗。”
姑娘浅浅一笑,问:“他一连送了我三十次绣球花,都是从您这里求的?”
“我的花原本就不卖钱,供大家看,也免费相赠。”
“那是管伯伯的雅怀。杨金求花一次两次说得过去,持久不断地求花,做人就有毛病了。花店里不是没有绣球花卖,他舍不得花钱;花是给大家看的,都像杨金这样求花,花只能屡遭杀伐,悲何以堪!”
“姑娘,杨金求几朵花,小事呀,不足挂齿。其实,你也不必这样苛求他。”
“小处见心性,见格调。管伯伯,花是杨金求的,但我必须来表示谢意。再见!”
管爷还没回过神来,徐严的背影已闪出院门外,院门再轻轻带关。
在这一刻,管爷想起了女儿,只怕也是这样的人物。
太阳升高了,满院子金盾乱飞。各种颜色的绣球花,抹上了一层金黄的光影,在等待着脱手而出的机缘。
管爷的眼里忽然有了泪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写管家的院子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绣球花,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又奠定了全文轻松愉悦的基调。
B.第三段对绣球花的品种、种植、花色变化等做了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既能领略到绣球花的美丽,又能感受到管爷在绣球花种植上的专业性。
C.小说主要从语言、情态、心理等方面对杨金进行了描写,看似简单,着墨不多,却能表现人物的核心特征,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D.徐严是一位中学老师,她知书达理,对人对己要求严格,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是为了展现当代青年的风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绣球花”既是贯穿故事始终的线索,又是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物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
B.小说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人物语言简洁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让读者有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C.小说通过对管爷退休前情况的补叙,突出其曾是花木技师的身份,也丰富了其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D.小说结尾画横线处再次写到绣球花,使小说首尾呼应;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花以人的情感。
8.请简要分析管爷这一人物形象。(6分)
9.小说写徐严来管爷家看花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材料二: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①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机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
项羽、李存勖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②悻悻③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量:气量、度量。②戢:收敛、收藏。③悻悻:怨恨失意的样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收A余B众C间D群E雄F更G起H而I角J死K力L汉M亦N疲O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在文中的意思是全、整个,与《过秦论》中“西举巴、蜀”的“举”字意思不同。
B.倾,文中指败亡、覆亡,与《出师表》中“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倾”字意思相同。
C.藉,在文中的意思是如果,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字意思相同。
D.从容,文中指人处事不慌张、镇定的样子,与成语“从容不迫”的“从容”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欧阳修将庄宗李存勖成功时的意气之盛与失败时的形势之衰作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庄宗成败的原因。
B.材料一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关键在于他“忧劳”,而他身死国灭,被天下人嘲笑的原因在于“逸豫”,阐述了成败在人的道理。
C.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项羽和李存勖在作战时取得胜利,面对强劲的敌人而不屈服,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勇猛,也在于他们有把握战机的迅捷的才智。
D.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如果项羽在垓下战败后,能克制住愤怒失意,渡过江东后再做打算,那么他一定能卷土重来,打败刘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4分)
(2)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4分)
14.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都是由于“人事”,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导致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人事”的具体内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①
辛弃疾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②。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③,藻火粲宗彝④。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注】①本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春,辛弃疾当时在江西安抚使任上。洪丞相景伯:即洪适,字景伯,江西鄱阳人。他曾于干道元年居相位,后被劾罢去。②《史记·外戚世家》:“传曰:‘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③补衮:谓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衮:中国古代天子祭祀时穿的绣有龙形的礼服。④藻火粲宗彝:绣画水藻、火焰、宗彝于衮服,使衮服益发光辉灿烂,喻有辅君治国之才。宗彝:宗庙祭祀用的礼品,此处代指祀器上的兽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倾国”三句以比兴手法,言美人见妒,喻贤才遭忌,写出洪适被排挤、被弹劾的境遇。
B.“看公”两句言景伯才冠当朝,众不可及;“文章手”三句谓其乃文章高手,可辅君治国。
C.“袖手”两句写景伯隐居田园,怡情山水,暗含词人对这种隐居、闲适生活的向往。
D.“痴儿”指痴人、呆子,与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中的“痴儿”都指代作者本人。
16.“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指代贤才,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
(2)苏洵在《六国论》中这样分析燕国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都被称为“锦城”“锦官城”,这两种别称在唐宋诗词里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红色经典”提供的宝贵艺术经验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有机整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新、笃实与空灵、明晰与隐晦、纯粹与杂糅等艺术思维和审美风格,建构一种具有民族文化鲜明辨识度的文学符号。
实事求是地说,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一些“红色经典”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艺术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式的基本遵循,对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民间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对多种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的 ① ,以及在现代汉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丰富与工整,值得认真总结学习,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创作《林海雪原》的曲波,因其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原因,被誉之为“新中国的新武侠小说”。作品虽然采用的是单线叙述方式,但故事体量却丰饶、曲折,众多时空、场地、事件,被不断地织进来又穿出去,可谓一波三折、奇峰迭起,情节推进 ② 、步步深入,前因后果链锁紧密而又层次清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都生动传神,接地气又见功力。
优秀文学作品在艺术构造上都 ③ ,从文本结构的创建、故事情节的铺叙到文化意蕴的彰显,从叙述方式的选择、表现手法的穿织到语言文字的运用,都有 ④ 之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很多市民在体检时,很容易被查出肺结节,这让他们寝食难安。其实, ① 。研究发现,多达半数的人在接受低剂量胸部CT检测时,被查出有一个或多个结节;接受胸部影像检查的50岁以上人群中,百分之六七十会被诊断出肺结节。
② ?吸烟、二手烟,各种工业化和汽车尾气,装修涂料、厨房油烟、刺激性的厨卫清洁用品等室内污染,都可能会导致肺结节的发生。
绝大部分小结节的性质是局部炎症以后残留的炎性肉芽肿、错构瘤、肺内小淋巴结等,它们大部分会一直保持不变, ③ ,但对人体没有破坏和杀伤力。有一些小结节在初期善于伪装,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及发展壮大:具有了一定的破坏能力,这种现象病理上称为“癌前病变”。
20.请以“癌前病变”开头,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和野草长得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阳光和水分,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周围的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开花,不是为了让别人欣赏,而是为了装扮这山谷的断壁悬崖,实现我的价值。”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悬崖上最美的颜色。
这段文字很有启发意义,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滁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B项,错误有两处:一,由原文第八段“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可知,“地球表面因此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的状态”因果颠倒;二,由原文第八段“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可知,“雪球地球”不是指所有的冰室期或大冰期的地球,而是特指在前寒武纪大冰期的地球。)
2.A(A项,“科学家因此提出了‘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的观点”以偏概全,原因除了全球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还有环境变化,如“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开始变缓”。)
3.B(A项,由原文第六段“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可知,选项因果颠倒。C项,“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大不相同的”错误,原文第十七段的表述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大不相同的”,且“必须借助地层学等综合研究予以科学论证”于文无据。D项,“当时的碳排放速率与当前的碳排放速率基本相当R错误,原文第十九段的表述是”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听起来数量惊人,但比起近2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远远不及”。)
4.①3亿年前巨量碳排放发生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的地球环境十分类似,地球都处于冰室气候,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也相当。②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而通过对3亿年前晚生古代大冰期已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有益于人类更加深人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更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每点2分,酌情给分)
5.①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②相关主管部门应大力宣传与监督,使环保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环保的社会氛围。③国家应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制定和落实环保规划。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遵守相关的国际公约,落实节能减排的国际义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每点1分,酌情给分)
6.B(A项,“又奠定了全文轻松愉悦的基调”错误,结合全文来看,小说结尾部分并不是轻松愉悦的。C项,“小说主要从语言、情态、心理等方面对杨金进行了描写”错误,小说没有对杨金进行心理描写。D项,“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是为了展现当代青年的风貌”无中生有。)
7.C(C项,“通过对管爷退休前情况的补叙”错误,对管爷退休前情况的介绍不是补叙,而是插叙。)
8.①热爱生活,情趣高雅。管爷退休后,在院子里种满了绣球花,可见他热爱生活,充满雅趣。②为人和善,不爱名利。管爷家的花园免费对外开放,谁想看花都可以推门进去;管爷退休前被新闻媒体报道,他却说湘山公园的绣球花长得好是大家的功劳。③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管爷种植绣球花不只是爱好,也为那些想借花表达爱意的人提供方便,而且分文不收;不让老伴说杨金是剩男,表现了他善解人意的一面。④技术高超,疼爱女儿。管爷种植花木的技术高超,尤其是侍弄绣球花;管爷借种植绣球花为女儿祈愿,希望女儿收获爱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9.①使小说结构完整。徐严前来道谢,是对前文杨金求花情节的补充。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杨金三十多次求花,管爷都不收分文等情节,更能凸显管爷慷慨大度、和善的形象。③丰富小说的内容。管爷由徐严对杨金为人处世的批评,想到了自己仍然单身的女儿,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CFL(每选对一处给1分。选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C(C项,“意思相同”错误,“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字同“借”,意思是借、借给。)
12.D(D项,“那么他一定能卷土重来,打败刘邦”错误,根据材料二“渡江以为后图……汉亦疲矣”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13.(1)项羽不能承受战败,刚在垓下战败,就悔恨发怒不能自持而自刎,(他的)气量不能承受战败。(“持”“愤恚”“胜”各1分,句意1分)
(2)李嗣源虽然怀有叛乱的图谋,没有替他尽心做事的人,(他)自然会收敛野心,俯首听命。(“不轨之心”“敛”“俯听”各1分,句意1分)
14.①得天下是因为李存勖将气量都用于打仗了。(1分)②失天下是因为李存勖不能把握胜利,一旦意外获胜就不能自我克制,不能冷静地论功行赏。(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二:
成功后不会倾覆,失败后不至灭亡,(关键)在于自己所拥有的气量罢了,(仅凭)才智是不能达到的。气量是心的内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外在表象是表现内在根本的,内在根本不稳定,那么外在表象就不能发挥作用﹔内在根本不稳定而外在表象有时能发挥作用,只是(赶上)那(恰当的)时机罢了。(恰当的)时机产生时可能会成功,却不能够维持长久,即使(一时)成功了(最终也)一定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最终就)一定会灭亡。所以说不是(仅凭)才智能达到的。
项羽、李存勖作战一定会胜利,面对强劲的敌人不屈服,不仅是(凭借)他们的勇猛,(他们能)把握战机的迅捷也算是(有)才智了,最终(却还是)倾覆灭亡的原因,难道是(他们的)才智很快用尽了吗﹖才智是没有用不尽的。
项羽不能承受战败,刚在垓下战败,就悔恨发怒不能自持而自刎,(他的)气量不能承受战败。假如让(他)克制住愤愤的怒气,渡去江东再做之后的打算,韩信、彭越、英布并不是不能改节而非要效忠刘邦的人,(项羽若能)收拾残部,离间群雄,重新振作(与刘邦)拼命较量,(那么)刘邦也会疲于应战的。但项羽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他的)气量仅限于(容纳)全胜的成风,(一旦)意外战败就不能坚定自信了。项羽可以享受胜利却不能承受战败,所以(一旦)战败就必然灭亡。李存勖可以忍受战败却不能把握胜利,所以(一旦)战胜就一定会倾覆,是(与项羽)一样(的道理)。李嗣源制定攻入汴京的计策,已经打败了朱友贞,(李存勖)一进入汴京就用头碰着李嗣源(的头)说:“天下(我)与你共同分享。”最终(李存勖)被李嗣源(造反)逼迫,自己被杀、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他的)气量不能承受胜利。假如让(他)控制住得意洋洋的喜悦,冷静地按照功劳给予奖赏,(手下的)人就会明白君臣间合宜的行为道德,即使有大功,也是(臣子)分内应当尽的(职责),李嗣源虽然怀有叛乱的图谋,没有替他尽心做事的人,(他)自然会收敛野心,俯首听命。但李存勖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他的)气量仅限于(容纳)打仗,(一旦)意外获胜就不能自我克制了。15.D(D项,“都指代作者本人”错误,辛弃疾词中的“痴儿”指洪丞相,黄庭坚诗中的“痴儿”指诗人自己。)
16.①劝慰洪适不要在闲居与求取功名利禄之间纠结。②劝慰自己对壮志难酬、功名难就的境遇不要愤愤不
平,保持平常心。③对自古以来英勇事迹终化为云烟、被后世人淡忘的英雄人物的惋惜。(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示例: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①融会贯通 ②环环相扣 ③独具匠心 ④可圈可点(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比如曲波创作的《林海雪原》,因其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被誉为“新中国的新武侠小说”。
(3分,酌情给分)
20.“癌前病变”是指在初期善于伪装的一些小结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及发展壮大而具有了一定的破坏能力的一种病理现象。(3分,酌情给分)
21.①被查出肺结节不必惊慌失措②是什么导致肺结节产生的呢③部分会缓慢长大(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因为肺结节非常普遍,所以如果体检时被查出肺结节不必恐慌焦虑。(4分,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这则寓言材料阐述了一个哲理:只有怀有理想和信念,并不断为之努力,不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综合角度立意写作。
【参考立意】①坚守理想,实现人生价值。②打好基础、不断汲取知识营养,为实现人生价值不懈努力。③不惧风言风语,认准人生方向。④装扮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不失为一种人生价值和追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