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11: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 汉寿县)阅读。
由此使我想到,尽管我收集到的东西已很丰富,但匮乏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刚才提及的墨水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铲、镐、铁锨一类的掘土翻地之物,以及缝纫用的针线等。至于缺乏内衣之类的,我却很快就习惯了。
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所以我把一道小小的木栅或围墙做完,也花费了大约一年的工夫。那些木桩很重,非常难搬动,我用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我差不多要花两天时间砍下一根木桩并拖回来,花一天才能把木桩打进土中。我最初用一根很重的木头打桩,后来才想起用那些铁锹。可是,打木桩的工作仍然是那么艰辛而乏味。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收集     匮乏     艰辛    
(2)本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作家    。
(3)文中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划出来。为了说明清楚,作者例举了做“木栅或围墙”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按先后顺序有:   难、搬树难、   难。
(4)想一想,主人公做木栅或围墙的目的是    ,他目前在岛上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A.解决生存困难
B.提高生活质量
C.丰富精神生活
(5)平常看起来非常便宜、易得的墨水、针、线、铲等工具,在荒岛上却十分宝贵,这说明脱离了人类文明,一个人在孤岛上很难生活。如果是你流落荒岛,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答:   
2.(2022 乐清市)
(一)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二)张思德舍身救战友
①1944年,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中央警卫团要派人去安塞烧木炭,张思德积极报名,和七八个战士来到了安塞石峡峪山中。
②烧木炭可是个体力活,张思德累得精疲力尽,但他从不喊累,还一有时间,把孤寡老人李大妈家里的农活也全包了。
③有一天,烧炭队超额完成了烧炭任务,有个战士提议拿出一些超额的木炭换老百姓的一只羊来解解馋。战士们缺衣少吃,劳动体力消耗又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张思德知道后,一脸惊愕:“这是公家的木炭,我们怎么能给自己换羊吃呢?”大家听后,就把换来的羊退还给了老乡。
④9月5日这一天,陕北安塞县石峡峪山中,雷声滚滚,雨声沥沥。张思德和小白正在炭窑里刮墙面子,小白劝张思德歇会儿,张思德说:“我不累,多一窑炭,就是为抗战多一份贡献!”突然,窑顶“啪啪”掉下几块黄土。炭窑要塌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一把将小白扑了出去。“轰隆”一声,炭窑塌了下来。小白被压住了一条腿,张思德却被埋在了黄土之中。一位人民的战士,就这样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9岁。战士小白抱着张思德的遗体大哭:“他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啊!”
⑤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
(1)选文(一)划线部分围绕“不怕批评”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予以补充。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2)选文(二)对张思德这个人物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了张思德为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烧木炭,说明他吃苦耐劳,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B.第②段写了张思德全包了李大妈的农活,可以看出他时时刻刻为百姓谋求幸福,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C.第③段聚焦张思德的神态、动作,写出了他诚信忠厚,但有时也不善于变通。
D.第④段聚焦张思德的言行,写出了他用生命实践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入党誓言。
(3)联读选文(一)(二),完成以下题目。
1)结合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概括事例,想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完成表格。
人物 事例 观点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李鼎铭     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张思德 舍身救战友    
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为什么不像选文(二)这样来介绍张思德的“典型事迹”呢?请结合资料,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当时,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但不少同志认为,种地、挖井、烧炭等这些劳动很没出息。张思德同志牺牲后,就有人议论:老红军,经过长征负过伤,最艰苦的环境都过来了,因到山中烧炭被砸死,太不值得了!不仅如此,军队里还形成了骄傲自满的风气,一些同志只看见成绩,看不见缺点;只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一些干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去积极想办法、调整政策,反而从群众中找原因。——选自《<为人民服务>演讲历史背景考证》
①选文(一)属于议论文,可以更加直观表达作者的观点,更具有感染力。    
②选文(二)属于故事类文章,无法表现出张思德同志的个人品质。    
③当时有些同志认为张思德死得不值得,而且一些同志不爱听批评,消极对待困难,毛主席想通过这次演讲直面和解决这些问题。    
3.(2022 路北区)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⑩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用小标题概括节选的内容。
(2)如果删掉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否影响了课文的表达效果?写出你的理解。
(3)第②﹣⑨自然段采用对话描写展开剧情,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父亲”“法官”和“我”不同的人物形象,结合选文写一写各自的特点。
“父亲”:   
“法官”:   
“我”:   
(4)“会意”还可以替换成    。
(5)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开头结尾有什么好处?
联系:   
好处:   
4.(2022 昌黎县)
守住自己的阵地
①午夜时分,寒风打在脸上,此刻大街上冷清空荡,没有几个人影。张俊丽匆忙从家里返回县医院,好在家离医院不太远,紧赶一步是一步,时间就是生命。
②几个小时前,张俊丽刚回一趟家。这是腊月二十九以来她第一次回家。不得不回去,家里两岁多的女儿出现低烧症状。接到家里的电话,她心    如焚。母女连心啊,何况现在又是疫情期间,难怪她这么着急。安顿好手头的紧要事,她急忙赶回家里。
③张俊丽是儿科医生,到家后很快给女儿做了诊治,幸好是常见的感冒发烧,张俊丽心里踏实许多。
④面对这个家,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公公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三个月前几乎同时住院手术,出院后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丈夫在电力部门工作,此刻正奋战在抗疫一线,很少回家。十二岁的儿子懂事,分担了许多家务。
⑤张俊丽正给女儿喂药,医院那边打来电话:“接诊一位五岁男孩,连续发热五天,精神虚弱,疑似新冠肺炎,您不来不行。
⑥“先实施单间病房隔离,我马上到。”张俊丽准备出门,婆婆问:“还要走啊?”
“妈,我不去不行,人命关天。”
⑦婆婆叮嘱说:“自己小心点。”儿子为她递上口罩,默默地帮她系上围巾。她强忍住眼泪,抱一下儿子,吩咐说:“照顾好爷爷、奶奶,还有妹妹。”
⑧到了医院,张俊丽马上投入紧急救治。又是通    战斗,当患者抽搐缓解、体温下降的时候,张俊丽和同事们的脸上,才终于露出笑意。
⑨又是一个夜晚。半夜一点多了,张俊丽查房回到医护室,疲倦地瘫坐在椅子上,刚闭上眼,突然又站起来,穿上防护服,对一名护士说,跟我去隔离区。护士劝道,你吃点东西再去吧。张俊丽摆摆手,时间不等人,隔离区那位女病人情绪不稳定,心理疏导刻不容缓,得过去看一看。
⑩这是一位三十岁的女性,被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    心理恐惧,   情绪波动较大,一度要放弃治疗。
张俊丽与患者如姐妹般交谈。三个多小时过去,这位患者终于放下心理包袱,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张俊丽长舒一口气,内心顿时感觉很轻松。几天后,这位疑似患者被排除感染新冠肺炎。出院那天,外面阳光很好,张俊丽送给她一束花。她抱住张俊丽泪流不止。
累吗?累也得挺住,不能有半点退缩。张俊丽的请战书是这样写的:目前,新冠肺炎来势凶猛,需要大量医务人员,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我年富力强,抗压能力强;我是科室主任,我是内科党支部书记,我是医院专家组成员,我义无    顾,积极请战,让我先上!
请战书上,她郑重地按下了鲜红的指印。
眼里布满血丝,身体严重透支,匆忙的间隙,她坐在沙发上打个盹儿。张俊丽和她的战友们,   不知道一天吃多少东西,说不清楚一天睡几个小时,   ,她们却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她们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每一位患者的情况。
难道她不知道有风险吗?医护人员比谁都清楚。和传染病人打交道,随时都有感染的可能。竖一次大拇指,就是一次加油;拍一下肩膀,就是一次抚慰。她们用简单的手势,相互鼓    。
平时是普通医生,现在是冲锋战士。张俊丽鼓励战友们:“咱们不畏困难,多做一些,离疫情结束就更近一些,我们守住了各自的小阵地。全国的大阵地也就守住了!”
(1)文中加点字读音按照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zhèng guān chù jiàn
B.zhēng guàn xù jiān
C.zhēng guàn xù jiàn
D.zhèng guàn chù jiān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疾 宵 返 励
B.急 宵 反 励
C.急 霄 反 厉
D.疾 霄 反 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两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有的……不但………而且………
B.既然……那么……不是……而是……
C.如果……就……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4)请根据选文具体情节,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事件 心情
张俊丽回家看望出现低烧症状的女儿    
医院有紧急情况,张俊丽迅速返回医院 心酸
张俊丽给疑似患者心理疏导,患者放下心理包袱    
    激动
(5)填空题。
①第①段画“~~~~”的句子是    描写,渲染了午夜冷清的气氛,衬托张俊丽想迅速返回医院的    心情,为下文写她回到医院紧急救助病人做了    。
②第⑨段中“   ”这个动词最能体现出张俊丽工作之辛苦,身体之疲倦。从“刚”“突然”“刻不容缓”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张俊丽对待工作    。
(6)判断题。
①“难道她不知道有风险吗?”这句话是疑向的语气。    (判断对错)
②第④段交代了张俊丽家庭面临的困难,突出了她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品质。    (判断对错)
③选文的结尾部分既照应了题目,也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判断对错)
(7)请结合选文谈一谈作为小学生。你怎样守住自己的阵地?在下面写一写。
5.(2022 永城市)
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
我用一个下午,观察老鼠洞穴。我坐在一蓬白草下面。离鼠洞约二十米远。这是老鼠允许我接近的最近距离。再逼近半步,老鼠便会仓皇逃进洞穴,让我什么都看不见。
老鼠洞筑在地头的一个土包上,有七八个洞口。不知老鼠凭什么选择了这个较高的地势。也许是在洞穴被水淹了多少次后,知道了把洞筑在高处。但这个高度,它是怎样确定的?靠老鼠的寸光之目,是怎样对一大片地域的地势作高低判断的?
老鼠的这个洞的确筑在高处。方圆几十里内,这也是最好的地势。再厉害的水灾也不会威胁到它们。这个蜂窝状的鼠洞里大约住着上百只老鼠,每个洞口都有老鼠进进出出,有往外运麦壳和渣滓的,有往里搬麦穗和麦粒的。那繁忙的景象让人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收获者。
有几次我扛着铁锨过去,忍不住想挖开老鼠的洞看看里面到底贮藏了多少麦子,但我还是没有下手。
老鼠洞分上中下三层,老鼠把麦穗从田野里运回来,先贮存在最上层的洞穴里。中层是加工坊。老鼠把麦穗上的麦粒一粒粒剥下来,麦壳和渣滓被运出洞外,干净饱满的麦穗从垂直洞口滚落到最下层的底仓里。
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分工,不知这种分工和内部管理是怎样完成的。在一群匆忙的老鼠中,哪一个是它们的王,我不认识。我观察了一下午,也没有发现一只背着手迈着方乡闲转的官鼠。
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根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我走近时,拉的那只扔下它跑了,这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仍抱着麦穗躺在地上发愣。我踢了它一脚,它才反应过来,一骨碌爬起来,扔下麦穗便跑。我看见它的脊背上磨得红通通的,没有了毛。跑起来一歪一斜,像是很疼的样子。
以前我在地头见过好几只脊背上没毛的死老鼠,我还以为是它们相互厮打致死的,现在明白了。
我终生都不会走进老鼠深深的洞穴,像个客人,打量它堆满底仓的干净麦粒。老鼠应该有这样的好收成。这也是老鼠的土地。
我们未开垦时,这片长满矮蒿的荒地上到处是鼠洞,老鼠靠草籽儿和草杆为生,过着富足安逸的日子。我们烧掉蒿草和灌木,毁掉老鼠洞,把地翻一翻,种上麦子。
这些没草籽儿可食的老鼠,只有靠麦粒为生。它们和村人一样期待了一个春天和一个漫长的夏季。它们用那只每次只能拿一根麦穗、捧两颗麦粒的小爪子,从我们的大丰收中拿走一点儿,就能过很好的日子。而我们,差那么一点儿也能幸福美满地吃饱肚子。
(1)标题中的“好收成“指的是什么?   
A.老鼠偷了很多的粮食。
B.人们种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C.老鼠从我们将要丰收的粮食中拿走一点儿。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2)运用速读的方法阅读短文前三个自然段。要迅速把握这三段内容,在速读中应该关注哪些句子?请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来。
(3)“靠老鼠的寸光之目”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与“鼠”有关的成语“   ”它的意思是    。
(4)作者笔下的老鼠除了聪慧之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良精神品质。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分工”“没有发现一只背着手迈着方步闲转的官鼠“,可以看出老鼠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B.从“老鼠进进出出。有往外运麦壳和渣滓的,有往里搬麦穗和麦粒的“,可以看出老鼠勤劳能干。
C.从当作运输工具的小老鼠的背部可以看出,老鼠具有奉献精神。
D.当“我”走近时,两只搬麦穗的老鼠把麦穗留给了“我”,说明老鼠乐于助人。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它们”和“我们“分别指什么?这两个称呼的变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认为“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   
A.因为这片土地原本就是属于老鼠的。
B.作者认为丰收的喜悦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应该属于所有生命,更何况这些收成是老鼠凭借它们的智慧、勤劳和团结获得的。
C.作者认为老鼠们也参与了劳作,所以丰收时,老鼠们也应该得到好收成。
D.因为老鼠洞里有上百只老鼠,如果没有好收成,老鼠们可能都会被饿死。
(7)人们普遍认为老鼠盗食。致病。破坏性强。对生活危害大,所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个成语兼歇后语流传甚广。本文作者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如果班内就此话题展开辩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强调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请你写下来。
   
6.(2022 魏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最近,“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下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指在外就餐将吃不完的食物用饭盒装好带走)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20岁及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打包比例 38.60% 43.20% 56.50% 58.70% 53.30% 56.50%
浪费情况 16.10% 12.60% 13.00% 10.30% 11.60% 10.50%
【材料二】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
上面一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可以看出,全国上下都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节约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正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材料三】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阅读材料一,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2分)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2)材料二中的“必剩客”指    
“光盘族”指    
“兜着走”指    
(3)阅读材料,你联想到了哪些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请写一句。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纪念?   
7.(2022 唐县)名著阅读。
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
(1)上文选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    。
(2)鲁滨逊会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幸和不幸。例如:
坏处 好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请按这样的方式,记录选文的内容(每个答案不超过 25 字)。
坏处 好处
①    ②   
(3)根据选文内容,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
8.(2022 永城市)
时间怎样地行走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后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儿,快睡觉去!“
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碰着我们脑门的狠心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一龟尾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时间的不同感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下列各项排序。
①漠视时间,不刻苦学习。
②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⑧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
④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
正确的思路顺序为    
(2)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1)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2)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3)文章最后为什么说时间是“不朽的“?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说明。
   
(4)照样子,写一写你对时间的感悟。
例:时间行走在图书的翻阅中,行走在课下的追逐里,行走在妈妈的叮嘱里。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本题考查了近义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2)本题考查了文学作品常识。注重平时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提取中心句的能力。阅读第2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做木栅或围墙遇到了砍树难、搬树难、打桩难等事例突出了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故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析能力。阅读全文可知,主人公做木栅或围墙的目的是防野兽侵袭,他目前在岛上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生存困难。
(5)本题考查了情景应答能力。结合生活实际与阅读体会发挥想象,合情合理,表意明确。示例:我若流落荒岛,手机没有信号,与外界失去联络,没有食品,没有住所,没有做饭工具,真是举步维艰啊!
故答案为:
(1)聚集 缺乏 艰巨;
(2)鲁滨逊漂流记 英 笛福;
(3)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砍树 打桩;
(4)防野兽侵袭 A;
(5)我若流落荒岛,手机没有信号,与外界失去联络,没有食品,没有住所,没有做饭工具,真是举步维艰啊!
2.【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选文(一)中划线部分围绕“不怕批评”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点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就不怕别人批评。二是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三是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四是接受任何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
2.考查了对人物的认识。选文(二)具体介绍了张思德在烧炭的过程中舍身救战友的故事。从中我们了解到张思德是一个吃苦耐劳,时时刻刻为百姓谋求幸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战士。故A、B、D的说法正确,C的说法有误。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1)选文(一)中作者通过司马迁对死的论述,表明的观点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通过李鼎铭先生提出的关于“精兵简政”的建议,可以看出作者是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选文(二)中通过张思德舍身救战友,体现了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①选文(一)属于议论文,可以更加直观表达作者的观点,更具有感染力。这种说法是正确的。②选文(二)属于故事类文章,更能直观地表现出张思德同志的个人品质。③通过张思德的牺牲在当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同志认为张思德死得不值得,而且一些同志不爱听批评,消极对待困难。所以毛主席想通过这次演讲直面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2.C;
3.(1)精兵简政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2)①√
②×
③√
3.【解答】(1)考查概括语段内容,拟写是小标题。根据“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等可概括为:法庭相见。
(2)考查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画线句“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是对父亲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受过酷刑,“平静”表现父亲他遭受酷刑之后依旧坚强,从容不迫。故如果删掉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会影响课文的表达效果。
(3)考查分析语言描写和人物形象。关于父亲的语言描写有:“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通过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的沉着冷静、勇于担当、保护妻儿。关于法官的语言描写有:“不许乱喊!”“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不要多嘴”。通过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法官的严厉、冷酷无情。关于“我”的语言描写有:“爹!”“是的,我是最大的”“妈,昨天是4月28日”。通过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心疼父亲、机智勇敢、怀念父亲。
(4)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会意:领会别人没有表达的意思。故可以换成“领会”。
(5)本题考查写作的开头结尾及作用能力。分析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时,要在理解文章的主旨上进行分析。通过熟读本文可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②说明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非常深刻。③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等等。
故答案为:
(1)法庭相见。
(2)如果删掉画横线的句子,会影响课文的表达效果。因为画线句是对父亲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受过酷刑,“平静”表现父亲他遭受酷刑之后依旧坚强,从容不迫。
(3)沉着冷静、勇于担当、保护妻儿。
严厉、冷酷无情。
心疼父亲、机智勇敢、怀念父亲。
(4)领会;
(5)前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说明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非常深刻。
4.【解答】(1)考查汉字的读音。“症状”的“症”应读作“zhèng”;“新冠”的“冠”是“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故应读作“guān”。“抽搐”中的“搐”应读作“chù”。“间隙”中的“间”的意思是“空隙”故应读作“jiàn”,故选A。
(2)考查选词填空。应结合语境来填写。心急:着急。故选“急”。通宵:整夜。故选“宵”。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故选“反”。鼓励:激发;勉励。故选“励”。故选B。
(3)考查填写关联词语。答题时首先分析两个复句之间的关系。“心理恐惧”和“情绪波动较大,一度要放弃治疗”是因果关系,故应选填“因为……所以……”。“不知道一天吃多少东西,说不清楚一天睡几个小时”与“她们却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她们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是转折关系,故应选填“虽然……但是……”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抓住关键的描写。从“不得不回去,家里两岁多的女儿出现低烧症状。接到家里的电话,她心急如焚”可知,张俊丽着急。张俊丽给女儿喂药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迅速赶往医院,心酸不已;从“张俊丽与患者如姐妹般交谈。三个多小时过去,这位患者终于放下心理包袱,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可知,张俊丽非常有耐心;张俊丽写下请战书,体现了她奔赴抗疫一线的决心。
(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辨析及其作用。①“午夜时分”交代时间,“寒风”“大街上冷清空荡,没有几个人影”交代背景,同时烘托人物紧张沉重的心情,“张俊丽匆忙返回县医院”交代人物和事件,为后文写她是儿科医生,匆匆赶回家给孩子看病和返回医院救助病人作铺垫,“豫西山区的鲁山县”交代地点。
②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从“瘫坐”这个动词最能体现出张俊丽工作之辛苦,身体之疲倦。从“刚”“突然”“刻不容缓”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张俊丽对待工作的尽心竭力和奋不顾身。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①“难道她不知道有风险吗?”这句话是反问的语气,故答案为:×;
②细读第④自然段的内容可知,交代张俊丽家庭面临的困难,就是突出了她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品质,故答案为:√;
③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个部分。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为下文作铺垫等,内容方面的作用有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结构上来看,“我们守住了各自的小阵地,全国的大阵地也就守住了”与标题呼应;从内容上看,赞美了张俊丽不畏困难、坚守阵地的精神,点明了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主旨。故答案为:√。
(7)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小学生我们只要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故答案为:
(1)A;
(2)B;
(3)D;
(4)着急 耐心 张俊丽写下请战书;
(5)①环境 着急 铺垫;
②瘫坐 尽心竭力;
(6)①×
②√;
③√
(7)作为小学生我们只要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5.【解答】(1)考查对标题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由“它们用那只每次只能拿一根麦穗、捧两颗麦粒的小爪子,从我们的大丰收中拿走一点儿,就能过很好的日子”可知,“好收成”指的是“老鼠从我们将要丰收的粮食中拿走一点儿。过上自己的好日子”。故选C。
(2)考查速度段落找中心句的方法。第一段应该关注的句子是:我用一个下午,观察老鼠洞穴。第二段应该关注的句子是:③老鼠洞筑在地头的一个土包上,有七八个洞口。第三段应该关注的句子是:那繁忙的景象让人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收获者。
(3)考查对与课文有关的成语的理解。“靠老鼠的寸光之目”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与“鼠”有关的成语“鼠目寸光”,它的意思是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4)考查对内容的理解。D.“说明老鼠乐于助人”错误。表现老鼠的警觉。
(5)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写老鼠和人类,据此可判断,“它们”指代老鼠,“我们”指代人类。由“它们和村人一样期待了一个春天和一个漫长的夏季。它们用那只每次只能拿一根麦穗、捧两颗麦粒的小爪子,从我们的大丰收中拿走一点儿,就能过很好的日子。而我们,差那么一点儿也能幸福美满地吃饱肚子”等语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本文中是希望人类和动物能够和谐共处的。
(6)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老鼠的这个洞的确筑在高处。方圆几十里内,这也是最好的地势。再厉害的水灾也不会威胁到它们。这个蜂窝状的鼠洞里大约住着.上百只老鼠,每个洞口都有老鼠进进出出,有往外运麦壳和渣滓的,有往里搬麦穗和麦粒的。那繁忙的景象让人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收获者”“我观察了一下午,也没有发现一只背着手迈着方步闲转的官鼠”“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根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老鼠应该有这样的好收成。这也是老鼠的土地”等可知,作者认为“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是因为“作者认为丰收的喜悦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应该属于所有生命,更何况这些收成是老鼠凭借它们的智慧、勤劳和团结获得的”。故选B。
(7)考查辩论的能力。答题时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反驳对方的观点。合理即可。示例:老鼠聪明,它们将洞筑在高处,再大的水灾也不会威胁到它。老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期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只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小老鼠的脊背上被磨得没了毛。
故答案为:
(1)C;
(2)①我用一个下午,观察老鼠洞穴。②老鼠洞筑在地头的一个土包上,有七八个洞口。③那繁忙的景象让人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收获者。
(3)鼠目寸光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4)D;
(5)“它们”指代老鼠,“我们”指代人类。表达了作者敬畏生命,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6)B;
(7)老鼠聪明,它们将洞筑在高处,再大的水灾也不会威胁到它。老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期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只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小老鼠的脊背上被磨得没了毛。
6.【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一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中的“必剩客”指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光盘族”指吃饭点菜有节制,每餐必吃光,有节约意识的人。“兜着走”指在饭店吃饭,吃不完打包带走。
(3)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学生阅读材料,写一句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即可。示例: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我认为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纪念就是我们应该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故答案为:
(1)D A;
(2)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 吃饭点菜有节制,每餐必吃光,有节约意识的人 在饭店吃饭,吃不完打包带走;
(3)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4)我认为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纪念就是我们应该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7.【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上文选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按照鲁滨逊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选文的内容即可。示例:①坏处:我没有材料做筛子,也不知道怎样纺织。②好处:船上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可以用来做成三个小筛子。
(3)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段可知,从鲁滨逊动手做筛子的举动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善于动脑,动手能力强的人。
故答案为:
(1)笛福;
(2)①我没有材料做筛子,也不知道怎样纺织。②船上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可以用来做成三个小筛子。
(3)船上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可以用来做成三个小筛子;
(4)善于动脑,动手能力强。
8.【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语境进行排序。从“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可知“④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为第一个;从“我上初中以后”“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可知“①漠视时间,不刻苦学习”为第二个;从“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可知“⑧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为第三个;从“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可知“②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为最后一个。
2.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1)严厉:严肃而厉害;古板:思想、行动固执守旧,呆板不变通。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严肃”和“古板”来形容时间,表现了在作者童年时,时间无处不在,就像家长一般,时常监督我们,必须因此听从吩咐,作息受到支配。
(2)刺痛:刺激皮肉而感到疼痛。在这句话中,当作者步入中年,在梳头发时发现一根白发,使作者明白时间就存在于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不知不觉间引领我们走向天荒地老。
3.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可知,时间是永远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消失,从文中“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可知时间是持之以恒的。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扩展。
故答案为:
1.④①③②;
2.(1)严厉:严肃而厉害;古板:思想、行动固执守旧,呆板不变通。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严肃”和“古板”来形容时间,表现了在作者童年时,时间无处不在,就像家长一般,时常监督我们,必须听从吩咐,作息受到支配。
(2)刺痛:刺激皮肉而感到疼痛。在这句话中,当作者步入中年,在梳头发时发现一根白发,使作者明白时间就存在于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不知不觉间引领我们走向天荒地老,同时也感慨着时间的流逝。
3.因为时间使永远存在的,是持之以恒的,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消失。时间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土地上,让时间无声地接走了,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
4.时间悄无声息,又处处留痕;无处不在,又行色匆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