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高昂的进取精神及高尚的爱国情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 词
刘禹锡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有《刘梦得文集》。《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时所作。
合作探究
第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代表秋天的事物有很多,为什么作者选择了“鹤”?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 词
刘禹锡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仙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妻子。
合作探究
第一句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期”和“涨”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味?
第二句写眼前景象,诗人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夜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合作探究
从第三句来看,后面两句应是设想日后重逢的画面,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四句的“巴山夜雨”还是指眼前的景象吗?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荡气回肠。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思念的深情。“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
合作探究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孤村”和“轮台”两个地名有什么作用?
点明处境及心态。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写法?
虚实结合。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 关
谭嗣同
走近作者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合作探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首诗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描 写
抒 情
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
拟人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 关
谭嗣同
本诗通过写潼关山水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