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张PPT)
作品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的诗歌多讽喻朝廷,表达他的忧国之情。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阿房
宫赋
杜牧
学习目标
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通过品读作品语言,体会赋的特点;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壹
贰
叁
肆
文学常识
文言翻译
文本赏析
课文小结
目录
壹
文学常识
杜
牧
803—853
字
牧之
号
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杜牧年轻时即有兴邦济世的远大抱负,怀抱中兴唐王朝的理想,尤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但因性情耿直、不屑逢迎,在仕途上颇不得意,晚年逐渐保守消极。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樊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为诗注重文意辞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文、赋、诗皆负盛名,尤擅文赋,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本文的作者杜牧,时年仅23岁,他有感于当时的政局,写下了这篇《阿房宫赋》。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就曾说:“宝历(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四六为主追求骈偶(对称句) 。
语音要求声律谐协(和谐协调)。
文辞讲究藻饰用典。
内容侧重写景抒情。
形式常为主客问答。
苏 轼《赤壁赋》
曹 植《洛 神 赋》
欧阳修《秋 声 赋》
庾 信《哀江南赋》
左 思《三都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
文体特点: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有骈赋和文赋之分
《阿房宫赋》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先河之作,更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之誉。
苏轼《赤壁赋》是典型作品;杜牧《阿房宫赋》是开文赋先河的作品。
解 题
“阿房宫”名字由来
1.地理位置:“近旁”“旁边”,位于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
2.爱情传说:有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房”......
3.《说文解字》:“阿”的本义为高大的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则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
西安
华山
临潼
咸阳
宝鸡
延安
咸阳
骊山
黄河
缦回 囷囷焉
不霁何虹 辇来于秦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摽掠
鼎铛 逦迤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骊山 鬟
生字词
màn
qūn
jì
Pín yìng qiáng
jiāo
lù
yǎo
piāo
yán
chēng
lǐ yǐ
Zī 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u yā
cēn cī
huán
lí
niǎn
思考以下问题:
根据“赋”在内容上的特点“体物写志”,本文借什么事,抒发什么志?
“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请简要概括全文各个段落的大意的内容,并尝试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
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
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
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
叙
议
谏
理清结构
贰
文言翻译
第一段
跟着音频,齐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wù),阿(ē)房(páng)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yán)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了。(阿房宫)覆盖三百多里地,(楼阁高耸,)遮蔽天日。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河水盛大,流进宫墙。五步有一座高楼,十步有一座台阁;走廊萦绕曲折,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各随地势,攒聚对峙。
完结
统一
光秃
建成
遮蔽
通达
水流的样子
萦绕曲折
名作状
名作状
密合
如同兵戈相对
文言翻译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两层)通道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高高低低,分辨不清,不知道是西还是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冷暖(却)不同。
盘旋
曲折回旋
雨晴
座
分辨不清
天气
文言翻译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蜀山兀,阿房出
用材之多,人力之巨
覆压三百余里
面积之广
隔离天日
建筑之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楼阁之密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宫室之多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排布之精巧
宏伟壮丽
第一段写出了阿房宫的什么特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技巧?
①反问: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②夸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③比喻:“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④通感:“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化听觉视觉为触觉
⑤对偶: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
思考:作者在第一段末尾提到“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何用意?
①前文所述多为建筑之外观。这一段文字深入建筑内部。这一句意指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以歌舞之纷繁侧面衬托宫殿之众多,
③为第二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美女充盈秦国宫室预作铺垫。
第一段结构梳理
交代阿房宫建造背景和巨大的耗资
概括外貌
细写内部
第一段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建筑
人物
写出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
由远及近,由外及里
由总体到局部
在“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样的背景下,这么大的阿房宫,里面都住的哪些人?她们的生活如何呢?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段
跟着音频,齐声朗读课文第二段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妃嫔(pín)媵(yìnɡ)嫱(qián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晨唱歌,晚上弹曲。当了秦国的宫人。(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宫女们早上起来梳理鬟鬓;渭水河上长起了脂膏,那是她们洗完脸倒掉的胭脂水;烟雾升腾,那是她们在烧椒兰熏香;雷霆忽然震响,那是宫车过去了;车声越听越远,杳然无声的,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
名作状
闪亮的样子
很多
香料
弹琴
唱歌
车行的声音
渺茫
去到
文言翻译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ɡ)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宫人的肌肤、姿容都娇媚极了,久立远望,盼望皇帝驾临身边。有的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燕国、赵国收藏的宝物,韩国、魏国积蓄的金玉珠宝。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抢来的,堆叠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拥有,都运到这里。(在这里)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满地,秦人看待这些(东西)也不很爱惜。
久立
珍藏
劫掠
名作状,把
名作动,视作铁锅
积蓄
宝物
连续不断的样子
文言翻译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概括。
宫女之众
珍宝之富
奢靡生活
阿房宫
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述其来源→写其数量→惜其靡费
六国→秦
六国→秦
比喻、夸张、排比、互文
课文第二段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①比喻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倚叠如山”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夸张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③排比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④互文 “辞楼下殿”“朝歌夜弦”
⑤反衬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课文第二段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以一生未能见到秦始皇的宫女的经历反衬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其命运的悲惨是为了突出秦始皇的荒淫无道,表达了作者对宫人的同情以及对秦始皇荒淫无道的谴责。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宫人冢
杜牧
尽是离宫院中衣,
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
不识君王到死时。
第二段结构梳理
美人
来历:妃嫔……为秦宫人
人数众多、梳妆打扮:明星盈盈……焚椒兰也
命运: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揭示秦始皇的骄奢淫逸,表现宫女的悲惨命运
宫中的奢靡生活
珍宝
来历:
数量:
用途:
态度:
剽掠其人输来其间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珍宝之富
珍宝被践踏
1、2段小结
第二段
阿房宫
建筑之盛
宫
宫女之众
人
珍宝之富
物
奢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三段
跟着音频,齐声朗读课文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喜爱繁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为什么搜刮别人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而)挥霍起来像泥沙(一样不加珍惜)?致使那撑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闪闪发光的钉子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参差交错的瓦缝,比一身衣服上的丝缕还多。
多和盛
粮仓
有棱角的样子
交错
怎么
极细微
丝线
文言翻译
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直的横的的栏杆,比九州的城墙还多;嘈杂的管弦乐声比闹市里人们的话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不敢讲话而只敢(在心里)愤怒。秦始皇的狠毒心肠,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戍边的士族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占,楚国人燃起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
栏杆
九州
乐声
独裁者
被攻占
可惜
文言翻译
课文第三段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秦始皇对百姓的剥削?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反问
>
>
>
>
>
>
南亩之农夫
机上之工女
在庾之粟粒
周身之帛缕
九土之城郭
市人之言语
铺排
对比
对比
铺排即铺陈和排比。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骄奢淫逸
怨气横生
百姓
皇帝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将心比心
以民为本
秦始皇
百姓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剥削百姓
引起民怨
独夫
百姓
对立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残暴无道
失去人心
的统治者
前鉴不远
思考:前鉴仅仅指秦之鉴吗?
?
?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桃花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曹雪芹《红楼梦·好了歌注》
第三段的排比句在强调什么?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负栋之柱,多于行道之树木;架梁之椽,多于水中之鱼虾;钉头磷磷,多于原野之闲草;瓦缝参差,多于清泉之涟漪;直栏横槛,多于山野之荆棘;管弦呕哑,多于暮春之鸟语。
这样改写好不好?为什么?
这些排比句都在围绕着一个对象来组织,请概括出这个对象。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百姓的生活
突出了秦建阿房宫对百姓造成的灾难。
第三段结构梳理
贪欲
挥霍
灭亡
常情
积怨
爆发
六个“多于”
统治者
百姓
叫 举 炬
对比
千万人之心
一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秦爱纷奢
表达作者对奢侈荒淫、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
第四段
跟着音频,齐声朗读课文第四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唉,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呢?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爱看哀叹他们却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灭族
爱护
无暇
借鉴
传递
能够
文言翻译
《阿房宫赋》第四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①指出秦与六国灭亡咎在自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②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各爱其人”
秦正是没有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才导致“悲恨相续”,走向灭亡,杜牧就是要告诫唐朝统治者一定要吸取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如此富丽堂皇,工程浩大的阿房宫也化作了焦土一堆。曾经使四海归一的强大秦王朝,也只传递到二世而亡!怎能不令人警醒喟叹!请同学总结,杜牧认为六国灭亡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灭亡原因相同,在于自身,他们都不爱其民,剽掠其人。
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
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希望他吸取秦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不爱其民
哀之,鉴之
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 1—2 ):体物,叙事,写阿房宫的景象和宫中的生活。
第二部分( 3—4 ):写志,议论,分析灭亡原因,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发出警告。
思考以下问题:
根据“赋”在内容上的特点“体物写志”,本文可以怎样划分层次?请概括其大意。
“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叁
文本鉴赏
杜牧在《与人论谏书》中说:“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杜牧认为给君王劝谏,
直谏激怒君王,适得其反
要用委婉曲折的讽谏。
既然《阿房宫赋》是一篇谏书,为何开篇极力描写宫殿美女?
杜牧想要让君王察纳雅言,就把君王现在的生活还原到了某一种历史情境之中,阿房宫中秦始皇奢靡的生活不正是唐敬宗李湛日常生活的影射吗?。这样写既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又使主旨的表达更真切,更易于为君王接受。
《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杜牧同时代的太学博士吴武陵评价说:“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
杜牧的文和人一样,都有着
①为国为民的深沉忧患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王佐之才: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人才。
从《阿房宫赋》中反映出的杜牧形象:
②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和文采
③敢于直击时弊的谏诤精神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
活动二:项目规划,鉴赏文本
你作为大秦帝国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策划部经理,董事长秦始皇打算修建阿房宫,命你着手开展项目规划,并要求体现他的身份,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修建的金碧辉煌,请依据《阿房宫赋》中的内容,从面积高度、地势走向、建筑密度、舞殿效果、居住人员、生活条件等角度,收集信息。
例:面积高度: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夸张)占地之广,阁楼之高)居住人员: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排比和夸张,渲染美女之多,突出骄奢淫逸) 生活条件:使负栋之柱…(排比,前半句写阿房宫事物,后半句写民间事物,前后对比,尽情夸张将帝王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之上,揭露无遗)
活动三:改换门庭,探究原因
如此富丽堂皇,工程浩大的阿房宫也化作了焦土一堆。你的公司也随之破产倒闭,你重新应聘到了大唐房地产公司,新同事杜牧请你总结一下前公司失败的原因,以资借鉴。
在于自身,他们都不爱其民,剽掠其人。
活动四:拓展延伸,理性表达
听完你的总结,新同事杜牧实地考察得出阿房宫遗址区域内,没有发现烧过的草木碳灰。并且阿房宫只是打个几个地基,没有建起来,阿房宫不存在。
1.你如何看待阿房宫存在的这个“谎言”? 2.从构思、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阿房宫赋》请从以上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150字左右的短评
肆
课文总结
本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主旨归纳
理解性默写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的走势,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句子是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3.(2020课标全国Ⅲ)《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的长廊、高檐的句子是 , 。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经典的八个字描写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 。6.《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残民自肥进行了有力的抨击。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 , ”,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8.《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告诫“今人”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后人哀之面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译文: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文告称“告书”,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还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穷无尽地传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yì)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zū jiē]。”
秦始皇赢政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东下各郡县,登上了邹峄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功德业绩。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逅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用的席是用草编的。”
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chù同“黜”)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披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的礼节与在雍城由太祝主持的祀上帝的仪式相同,而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宫殿,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幸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的标志。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guǒ),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qú)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多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建造四百多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朐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师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都活埋在咸阳。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人,还有的人被惩罚边疆戍守。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宁。”始皇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队。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冬季十月癸丑(初四日),始皇帝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最小的儿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随同出游,始帝答应了。秋季七月丙寅日,始皇驾崩于沙平台。氶相李斯因担心始皇死在都城外,诸子会与天下百姓乘机作乱,干是就把消息隐下来秘不发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B.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C.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D.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答案:C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庄襄王为太上皇”是“追尊”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死而以行为谥”,“以………为”固定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译文: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举行。
C.阳,古人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文中“上自太山阳至颠”指从泰山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
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答案:D.“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答案:C.“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为“因徒三万家疆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2)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解析:“乖异”,不一致,背离:“以”,认为;“绌”,贬斥。
译文: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
解析:“诵”,诵读:“法”,效法:“绳”,动词,惩罚。
译文: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
5.秦始皇为什么将儒生“坑之咸阳”?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说明。
由“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可知,秦始皇将儒生“坑之咸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触怒了秦始皇。
由“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可知,秦始皇将儒生“坑之咸阳”是想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
伍
夯实基础
特殊句式——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特殊句式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1.秦人不暇自哀
1.钉头磷磷
2.瓦缝参差
3.管弦呕哑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省略句
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而或长烟一空
4.用心一也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统一)
(数词)
(全都)
(专一)
(灭族)
(类)
(家族)
一词多义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喜爱)
(爱护)
(吝惜)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名作状)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出现了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5.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动词作名词,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用法,以 …… 为鉴)
10. 廊腰缦回(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11. 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2. 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
13. 蜀山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14. 日益骄固(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15. 秦人不暇自哀(为动用法 ,为……哀叹)
16. 奈何取之尽锱铢(使动用法,使……尽)
17.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
18.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作动词,极尽)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
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⑤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 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
…… 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助词)
3.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不译。)
一词多义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助词。)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
3.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