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7 22: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长距彗星兰——长喙天蛾
彗星兰和长喙天蛾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
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有什么意义?
世界上已知的榕树有800种,98%的榕树种类中,一种榕树只让一种榕小蜂传粉,而一种传粉榕小蜂也仅给一种榕树传粉,它们有着严格的一对一的关系。在漫长的岁月里,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为了彼此的种群繁衍,在结构、行为等方面做出适应性改变。在科学术语中叫做“协同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科学思维
认同生物进化理论仍然在发展。
社会责任
人和生物和平共处,是一个统一整体,宣传关爱动物的思想,形成健康意识
生命观念
初步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阐明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作用对象
作用结果
1. 概念: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2. 实例:
协同进化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长舌蝠取食长筒花的花蜜,同时为长筒花传粉
协同进化
捕食者的存在对于被捕食者是否有害无利?
协同进化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 ——“ 收割理论”
协同进化发生在什么之间?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种间斗争
协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有氧
进化
变化
最初
相互 影响
环境变化
生物进化
产生氧气
无氧
原始大气
光合生物出现
好氧生物
厌氧生物
协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3. 协同进化结果:
4. 协同进化的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地球形成
46亿年前
30多亿~5.4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进化速度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
前寒武纪
5.4~5.0亿年前,海洋中大量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出现(寒武纪大爆发),生态系统第三极—消费者出现,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
古生代——寒武纪
古生代
4亿年前,造山运动使海洋减小,陆地扩大,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了原始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随后出现陆生动物——原始两栖类。
中生代
2.45亿~6600万年前,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扮演生产者主角;鸟类、哺乳类成为优势动物类群。恐龙从出现到繁盛到白恶纪绝灭。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6600万年~,哺乳动物、鸟类、被子植物趋向繁盛。人类出现。
新生代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
1. 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2.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多样性
变异的不定向性
蛋白质多样性
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根本原因
组成
导致
直接原因
组成
直接选择
决定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 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2. 中性学说
内容: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
争议:更多学者则认为,基因突变并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
3. 间断平衡说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其原因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