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暑假快乐
专题11浮力
知识倒颜
作业精选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
1,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
托起的力。浮力的方向是
的。物体浸在
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
气体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示。由此可知甲比乙
2.浮力的测量: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量
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在液
体中的重力G',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就是浸在
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G一G'。
3.阿基米德原理
(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受到
A.所受浮力小
的
。数学表达式:F浮=G排流=P液gV排。
B.质量大
(2)从F浮一P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
C.所受压强大
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
D.密度大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
2.将一个铜块挂在弹簧秤上,当铜块浸在水中
4.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
时,弹簧秤的示数表示铜块受到的
(
力和浮力作用,它的浮沉取决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A.浮力大小
关系。
B.重力大小
(1)F浮>G做,物体
C.重力和浮力之差
(2)F浮=G物,物体
D.重力和浮力之和
3.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是
(3)F浮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
5.浮沉条件的应用
合力
(1)轮船:根据物体
在液面上的条件
B.液体对物体的向上的压力
工作。
C.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向下的压力有压
(2)潜水艇: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上浮
力差
和下潜。
D.液体对物体的向上的压强
(3)气球和飞艇:利用气体的
来升空,
4.关于浮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靠改变气囊里气体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来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一定
实现浮沉。
等于物体的重力
(4)密度计:利用物体
在液面上的条
B.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件工作。
一般是不同的
6.求浮力的常用方法
C.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不一定
(1)称重法:F浮=G物一F。其中G物是物体在
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空气中的重力,F是物体浸人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
D.以上都不对
读数。
5.李明和王聪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把一木
(2)阿基米德原理:F浮=G#=P液gV排。
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木块上
(3)平衡条件法: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
浮、铁块下沉。对上述现象他俩展开讨论。你认为
漂浮状态时,F浮=G物。
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在以上公式的运用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平衡条
A.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件法,即F浮=G物。
B.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41·祝你暑假快乐
参考答案
专题1电和磁
21.(1)分子在不断运动(2)化学2在化
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①Si②8
【作业精选】
③三(4)①BC②A③D④AD
1.A2.C3.D4.D5.C6.B7.C
专题3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
8.D9.D10.A11.A12.A13.A14.C
15.B16.D
【作业精选】
17.(1)AC(2)电源
1.D2.D3.C4.B5.C6.C7.B
18.强2快
8.C9.A10.A11.D12.D
19.L1右
13.+450%
20.(1)磁场强度大的磁铁(2)切割磁感线的
14.5H
导体长度(3)电流大小也和切割速度有关,且速
15.(1)314(2)17:14:6(3)4.8
度越快,电流越大
16.(1)①N2②C02③H+、SO(2)①
21.L1水平风速增大时,风力探头上面的气
2H2(或2N2或2O2)②SO(3)①H2O
流速度大压强小,下面的气流速度小压强大,产生
②N2
向上的升力,使开关运动接通L
17.(1)+3-3(2)Fe0·Fe2O3
22.(1)匀速其他条件相同时,感应电流的大
18.(1)60:5:32(2)61.9%
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或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
19.(1)硫酸钙(2)氧
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2)电源
20.(1)9:20(2)18.3%(3)6.2g
23.(1)断路(2)短路(3)正常
21.(1)85.0(2)9:8(3)27
24.(1)小磁针静止时N极(或S极)的指向
22.(1)53(2)A(3)21439:127:48
(2)条形磁体
+559.3%(4)【问题分析】25mg2kg【结
(3)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通电螺线
论】不能碘含量不够
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
25.(1)甲(2)5001.0(3)电压表示数减
专题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作业精选】
专题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
1.D2.C3.B4.B5.C6.D7.B
8.B9.C10.D11.C12.C
【作业精选】
13.80401080
1.A2.B3.A4.C5.B6.A7.C
14.2C0+2N0餐化剂2C0,十N,
8.D9.C10.A11.D12.C13.C14.B
15.9.6
15.A16.A
16.C、H、012:3:8
17.(1)二氧化碳(2)化学变化(合理即可)
17.略
物理变化
18.2:2:136:4:32
18.(1)
⊙⊙
19.A氧气2C0+0.点槛2C0,
⊙
20.(1)2(2)14:3(3)AD(4)14:27
21.(1)氧气将左盘烧杯换成密闭容器
(2)氮分子和氧分子(3)在放电条件下氮分
(2)乙中未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22.(1)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
19.(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分子、
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在标尺中央
原子、中子(4)质子、原子核(5)电子(6)原子
(2)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
核(7)质子和电子(8)分子
质量减小
20.(1)24(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
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3)相同的原子、不同
2B.1)2KC10,M02KC+30.↑
的原子个数可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2)4P+50,点燃2P,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