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6月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6 10: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隆回县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卷
历 史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答题,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A. 源远流长 B. 多元一体 C. 独具特色 D. 生生不息
2. 古代某思想家主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该思想家属于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3.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使汉朝登上了顶峰,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材料中“史诗般的功业”主要指
A. 设置西域都护府 B. 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4. 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代开始出现了如此情形:科举发榜之日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由于情状激然,坊间称之为“榜下捉婿”,这表明当时人们的婚姻择偶观念是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这个时代是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5. 弗兰西斯·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中国古代发明的)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其中第三种‘发明’指的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6. 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
A. 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基层市场涌现
7.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疾首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材料涉及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瑷珲条约》 D. 《北京条约》
8. 下图为晚清《点石斋画报》中一幅插图,该图描绘了通商后上海女性在新式灯光下打台球的场景。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
D. 西方文化影响国人生活
9. 1863年,容闳向曾国藩提议:“此厂当有制造机器之机器,以立一切制造厂之基础也。”这一主张被曾国藩采纳,创办了
A.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上海机器织布局 C. 上海轮船招商局 D. 开平煤矿
10.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11. 《新申报》某记者新闻报道中述及“山东问题”。“公理战胜强权”,“罢课、罢工、罢市”等信息。其报道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2. 石家庄市1953年全市在职职工人数为81067人,1957年达到182188人,与1953年相比增长50%多。这主要得益于
A. 土地革命的完成 B. 民主政治的进步 C. 城市功能的转变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13.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是
A. 银元之战 抗美援朝 另起炉灶 B. 乒乓外交 两弹一星 真理标准大讨论
C. 南方谈话 九二共识 香港回归 D. “入世” 上海合作组织 科学发展观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
A. 与时俱进 B. 寻找革命道路 C. 救亡图存 D. 谋求民族独立
15. 如表为古代主要文明的统计情况表。从所在区域角度看,可知古代文明
文明名称 中国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希腊
所在区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爱琴海地区
A. 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B. 交融性特征很显著
C. 大河文明特征突出 D. 呈多元一体的趋势
16. 下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④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7. 城市赞歌在12世纪以后成为表达城市居民自我意识和自豪感的一种文体。与这一文体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 封建王权的加强 B. 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C. 封君封臣制的瓦解 D. 基督教会的发展
18. 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其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 引发了价格革命 B.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导致了商业革命 D. 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融
19.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这里所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A. 实行君主立宪 B. 推行三权分立 C. 倡导直接民主 D. 提倡天赋人权
20.《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规定,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这说明,美国宪法
A. 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 D. 存在一定局限性
21. “1832-1886年,伦敦就曾4次霍乱流行,仅1849年一次就死亡14000人。……在1873、1880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光荣革命 B. 圈地运动 C. 工业革命 D. 宪章运动
22. 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第一国际成立 D. 巴黎公社革命
23. 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实行了
A. 农业集体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2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出现了“更名潮”。“更名潮”的出现说明这些国家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政治体制的变革 C. 对外政策的调整 D. 共产党失去政权
25.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一部手机走天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这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 社会信息化 B. 文化多样性 C. 世界多极化 D. 区域经济集团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走向强盛的政治、经济制度。(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5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和约》第一部)
材料二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内容。(8分)
材料 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 体现的国际政治秩序
材料一
材料二
(2)根据材料归纳两个组织的共同宗旨。(4分)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有效集体办法”是什么?(4分)
(3)针对目前国际局势,你最想对联合国说点什么?(2分)
三、探究题(15分)
28.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涵盖党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的众多伟大革命精神……成为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火炬。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15分)
(1)在下图中A、B、D三处填入红船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诞生对应位置,说明中共在C处开创出的中国革命道路。(8分)
(2)从C至A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还铸就了哪一种精神?举出一个能够体现抗美援朝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4分)
(3)同样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共同影响?(3分)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BCCBB 6~10:BADAD 11~15:CDCAC 16~20:CBDBD 21~25:CBCAA
二、材料解析题(35分)
26.(17分)
(1)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6分)
(2)制度落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发展到顶峰);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束缚;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统治者严密控制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制度、文字狱)(意思相近答出三点即可,6分)
(3)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恢复与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5分)
27.(18分)
(1)(8分) ①国际联盟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联合国 ④雅尔塔体系
(2)共同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4分)
有效集体办法:将制裁侵略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4分)
(3)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探究题(15分)
28.(15分)
(1)A延安精神(2分) B红船精神(2分)D西柏坡精神(2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
(2)精神:长征精神(2分)
英雄模范: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写出一位即可。2分)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