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22:22: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第五单元20课《古代诗歌五首》
限时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52分
鉴赏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见。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采取了长短参错的乐府诗体句法,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2. 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5分)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 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3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2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4分)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
感情充沛。
B.“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C.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2分)
课内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5分)
【甲】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上面两首诗都是登高望远、抒情言志的诗歌,《登幽州台歌》以“ ”字为全诗诗眼,写诗人立足于幽州台,眼观天地、宇宙辽阔绵长,叹一己之志;《登飞来峰》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之古塔之 ,写出自己的立足点的特点,(2分)
2.陈子昂和王安石两位诗人在登高之时,心中激荡着的是近似的豪情壮志,请说说他们抒发情感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分)
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4分)
燕昭王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①碣(jié)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
历史背景: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两句,叙诗人登临古迹的行踪,寄寓着诗人对燕昭王的无限向往之情。
B.“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上长满了乔木,碣石馆、黄金台上是一片荒芜,燕昭王又在哪里呢
C.“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燕昭王任用贤才以图霸天下的伟业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现在徒然令人惆怅而已;驱马回去吧,该结束这次游览了。
D.这首诗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决定辞官归隐的强烈愿望。
2.赏析“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5分)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即现在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②联拳,屈曲貌。③拨剌(bōlà),象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说月影靠船很近,只有几尺的距离,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二句交代时间,将近三更时分,江风吹打桅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
C.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诗歌最后两句,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其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6分)
北陂①杏花②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作者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请你说说“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在何处?(2分)
2.后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赞其语言精工、意旨深远,请依据诗歌的后两句作简要分析。(2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从这三字来生出。
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中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
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在这里,情与物化,花我为一。
D.第四句中“碾成尘”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宁愿被“碾成尘”也要保持高尚节操的政治操守。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题目。(6分)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题目。(4分)
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是一首出色的 诗,这里的九州指的是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变革社会的愿望,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用“风雷”比喻 ,用“万马齐喑”比喻

参考答案:(一)1.D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2.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二)1.B 解析:A.错在“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应该是“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C.三、四句不仅写秀丽还有巍峨高大,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暗判割于山的阴、阳面。D.望见泰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1.B.有误,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2.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四)1.D
2.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五)1.C
2.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课内比较阅读
(一)1.独 高
2.都是登高抒情,抒发胸怀大志,报效国家。陈子昂是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内心是寂寞孤独悲伤,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凉;而王安石是初涉宦海,立志变法,登高抒怀,内心坚定乐观,充满信心,感情基调是昂扬向上。
课外诗文阅读(一)
1.D没有表达强烈的辞官归隐的愿望
2.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
(二)1.B风灯”并非“江风吹打桅灯”,而是指挂在桅杆上的渔灯。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
2.诗歌后两句,作者写景使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对比”“衬托”等说法也对)的手法。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以动衬静,愈见其静。透露出诗人对安谧恬静的自然生命的喜爱之情,可见其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三)答案:
1.(2分)“绕”字用得精巧,既写了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1分),又形象地写出水花之相依相亲(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本诗的后两句议论抒情,上下句对仗工整,形成鲜明对比(1分),想象地表现了诗人即使零落也要保持高洁,也不愿碾成尘土、满身污秽的人生选择,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操守,耐人寻味(1分)3.D
(四)1.A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
2.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五)1.政治 中国
2.“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