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6 15: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说课人:xxx
说课环节
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过程
6
7
3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4
5
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完成情况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中国地理的区域地理部分。在学生学习了东北三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于其他地形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也都有所增加,但学生学习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辅导为主,帮助学生实验,自主学习。
经验总结
三、
教学
目标
完成情况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树
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
地图法
启发式教学法
探究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实验法
师生互动法
生生互动法
小组讨论法
激励评价
微笑与聆听
激励与赏识
求异与多元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原泥塑图片和《黄土高坡》MV引入,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新课讲授】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引导学生读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简笔绘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六、教学过程
(2)了解“黄土风情”
如:窑洞、信天游
1.文明的摇篮
2. 风吹来的黄土
(1)展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剖面,引起学生思考,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风成说”的探讨
六、教学过程
(2)黄土地貌景观
用图片展示塬、梁、峁、川
第一步: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分组: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得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要求:分为六组,每两个小组分别负责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因素,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木板、粘土、沙土、一些水草、可 以调节出水量的水管 、烧杯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播放图片,请学生概况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讨论说明原因。
六、教学过程
实验1:
A B C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降水量下,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实验2: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降水量下,下垫面的性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注:
蓝色代表沙土;
红色代表粘土;
六、教学过程
实验3: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下垫面形性质下,雨量的大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实验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论:实验1: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沙质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3:雨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评价:实验较简单,易操作,实验结论明显。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第二步: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展示黄土高原今昔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自由阐述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描述本节课实验、学习感受和收获。
2、思考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及我们应该怎样治理。
作业布置:
六、教学过程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文明的摇篮
位置范围
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
风吹来的黄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