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方帽子店
三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施雁冰:1947年毕业于上海新陆师范。著有长篇小说《初夏奏鸣曲》,童话集《不要脚的朋友》,短篇小说集《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作品集《施雁冰作品选》等。
作者简介
橱
改
嚷
蕉
扣
gǎi
rǎng
chú
jiāo
kòu
tǒng
董
筒
dǒng
我会读
橱
改
戴
嚷
扣
假
蕉
绒
溜
我会写
橱窗: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样品。
假如:如果。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一般。形容人聚集得很多。
造句:国庆节夜晚,街上观灯的市民挨肩擦背,人山人海。
密密麻麻:形容人或物又多又密的样子。
大吃一惊:形容很惊讶的样子。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舒服——(舒适) 喜欢——(喜爱)
假如——(倘若)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大吃一惊——(大惊失色)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改变——( 转变)
近义词
舒服——(难受)
奇怪——(普通)
喜欢——(讨厌)
人山人海——(人迹罕至)
大吃一惊——(泰然自若)
反义词
人山人海 万人空巷
相同点:都可形容“某事引起轰动,出来围观的人很多”。
不同点:“人山人海”形容聚集(在某处)的人很多;
“万人空巷”形容出动的人很多(里弄和小街道的人全部走空)。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方帽子最终是怎么成为“古董的”,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
方帽子和方帽子店的情况。(第1-4段)
第二部分
方帽子不舒服,孩子们创造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
(第5-14段)
第三部分
方帽子店终于被新式的帽子店打垮,淘汰了。(第15-20段)
方帽子店
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方帽子店卖的是什么形状的帽子?在课文中用“ ”画出来。
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
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戴着方帽子的人在马路上走着。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 真不舒服!
问题:你觉得方帽子好吗?为什么?
方帽子不好,因为方帽子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很不舒服。
看看孩子们尝试着做出了什么样的帽子?
孩子们首先用纸做成了各种又舒服又漂亮的帽子,然后用布做了几顶圆帽子,慢慢长大了,他们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型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应该买方帽子还是圆帽子呢?以前我总是戴着方帽子,现在换成圆帽子行吗?到底哪种帽子好呢?以前戴着方帽子,我应不应该改变一下呢?
人山人海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自由自在
密密麻麻 明明白白 多多少少
吞吞吐吐 高高兴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改变、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学完这篇课文,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新帽子被广泛接受——成为古董
方帽子店
只做方帽子——不能改
新帽子出现——大吃一惊
创新得进步守旧成古董
板书设计
一、选字填空:
焦 蕉 教 香( ) ( )急 ( )学
扣 叩 寇 日( ) ( )谢 纽( )
筒 统 桶 ( )一 木( ) 圆( )
懂 董 动 ( )事 古( ) ( )物
蕉
焦
教
寇
统
懂
叩
桶
董
扣
筒
动
随堂练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
2.形容又多又密。( )
3.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
人山人海
密密麻麻
各式各样
三、连一连
人山人海
密密麻麻
广告
古董
形容又多又密。
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字画、器物等。也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
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
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