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具有美的性质,使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材料二:
书法的审美意象中,“意”是灵魂所在,“象”是“意”的具体呈现,二者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
客观上,书法意象之美的表达有其前提条件,即天赋的才能与经过艰苦训练以获得的“匠”的技法。尽管“匠气”往往与灵气相对,然而我们不可否认,技法的修习是必不可少的。举例而言,我们欣赏锺繇的《宣示表》,能从其中看出一种古拙质朴的趣味,用笔内敛含蓄而又自然天真。然而,锺繇书法所呈现出的“拙趣”,是其超越了娴熟的技法之上的表达,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若没有“匠”作为基础,仅仅从表面看到锺繇书法之“拙”,则难以理解其书法意象之美,甚至可能“画虎类犬”。
另一方面,仅有技法角度的娴熟并不够,从主观上来看,“意”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言:“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一论述从侧面上表明了书法作品若没有“意”,则只能被称为点画而非书法艺术。刘熙载《书概》中提出“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辩证地阐述了书法之“意”与“象”之间的关系。书法之“意”指的是艺术家主体创作的情意,是形而上的、诗意化的审美意趣;书法之“象”则是形而下的落实到方寸之间的笔墨表达。在他看来,“意”是书法的本质与核心,“象”则是“意”的载体。刘熙载对书法意象的表述,与中国艺术中“意在笔先”的哲学观是一致的,强调在落笔之前对自身所希望表达的内容与情意已“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方能落笔时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将自身的情感抒发于笔墨之间,成为艺术家心性与审美趣味的表达。
(摘编自蒋乃玢《论书法的审美意象特征》)
材料三:
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我们所能直接见到的只是点画、线条、字形以及作品的整体章法等外在的形式,这些形式包含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二者融为一体,构成了书法的“符号时空”。这些可见的“符号时空”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是书法家“胸中之竹”的直接外化。
那么,书法家的“胸中之竹”是如何在创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首先,书法家要排遣心中各种世俗的杂念,凝神静气,将心灵自放于广袤无边的时空之中,使之逍遥自在,无所拘束。这时,书法家就要开始构思布局作品的整体形式,甚至通过多次的练习,寻找那种“上手”的感觉。但即便如此还不能立即进行创作,因为这时人为的工巧布算有余,天然真趣不足。“胸中之竹”只是一个大概的雏形,书法家将这团“活的意思”养在心中,等到身安意适,心手双畅,笔墨互发之时,书法家不假思索,一挥而就,才真正将“胸中之竹”呈现为“手中之竹”。这个过程所对应的就是“心理时空”(生命时空)。
这里的“胸中之竹”(包括“手中之竹”)又从何而来呢?这一“符号时空”的来源有二:一是历代书法家所遗留下来的经典名作以及书法家、书论家总结出来的书写经验与书学思想;二是天地自然、社会人事等宇宙万象给书法家所带来的种种形式方面的启示。前者属于已有的“符号时空”,后者源自亘古存在的“自然时空”(包含社会、历史时空),而前者也从根本上来源于后者。
(摘编自詹冬华《书法的时空性及其形式美学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字由模写形象发展到用抽象笔画构成字体,既表现自然、社会的形象,也能发抒书者的情感、意境,具有艺术美感。
B.中国古代先民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构造概念,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的过程,也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C.从根源上说,一幅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字形以及整体章法等外在的形式,是书法家对“自然时空”的理解和领会的外化。
D.王羲之认为,书法不需要讲究形式上的线条平直、大小一致、结构工整、前后齐平等,只要其中有“意”,就是书法艺术。
2.对材料一引用罗丹的话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证中国书法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美的性质。
B.论证只有少数古希腊人具有表现美的艺术决断力。
C.论证一条规定的线通贯宇宙,赋予一切被创造物。
D.论证法国雕刻以及德国绘画艺术都具有美的性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欣赏钟繇的书法作品,应该努力去感受其中古拙质朴的趣味,领略用笔的内敛含蓄和自然天真,而不要去在意它的点画线条。
B.只要书法家在落笔之前对自身所希望表达的内容与情意已“胸有成竹”,他的审美情趣和个人风格自然就会形诸笔端了。
C.人为工巧布算有余,天然真趣不足,所以只有不假思索、一挥而就,才能真正把书者的“胸中之竹”呈现为“手中之竹”。
D.中国书法用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以及自心的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与音乐相似,可见中国书法也具有类似音乐的美感。
4.材料一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具有美的性质”,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5.如果你有志于书法创作,材料二和材料三给了你哪些启发?(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文章结尾情节突转,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对于“城市人”心理上文化上的优越感的一种反讽。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9.与课文《哦,香雪》比较,两篇小说在“如何讲述故事”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十馀里,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徙邺典农中郎将。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文帝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乃迁苞为奋武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吴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诡道袭都陆,尽焚其委输。异等收馀众而退,寿春平。文帝崩,贾充、荀勖议葬礼未定。苞时奔丧,恸哭曰:“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葬礼乃定。后每与陈骞讽魏帝以历数已终,天命有在。及禅位,苞有力焉。武帝践阼,迁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羽葆鼓吹。自诸葛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会荆州刺史胡烈表吴人欲大出为寇,苞亦闻吴师将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帝闻之,意解。苞在位称为忠勤,帝每委任焉。泰始八年薨。帝发哀于朝堂,策谥曰武。咸宁初,诏苞等并为王功,列于铭飨。
(节选自《晋书·石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吴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
B.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吴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
C.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吴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
D.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吴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节,节,指符节。即假以符节、持节,皇帝将节借予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
B.禅位,是指古代君王实行的王位禅让,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继位大多遵从禅让制度。
C.践阼,阼,台阶。是指走上阼阶主位,特指皇帝登临皇位,有时也称践位、践国等。
D.铭飨,指列名受祭,文中指石苞因生前忠诚勤奋,死后享受王的丧制,存铭附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苞儒雅豁达,不畏当朝权贵。石苞文雅有器量,仪容很美,不拘小节;在任典农中郎将期间,他大胆揭发权贵的所作所为,备受人们称赞。
B.石苞退敌有方,忠诚勇气可嘉。他统领青州诸军击败吴军,平定了寿春;文帝死后,他恸哭奔丧,和陈骞一直劝说武帝早日即位,以振朝纲。
C.石苞被人陷害,受到皇帝猜疑。淮北监军王琛轻视石苞,诬陷他和南方的吴国有勾结,引起武帝的怀疑,后他坦诚相待,消除皇帝的疑心。
D.石苞生前勤勉,死后受到褒奖。在他生前,皇帝常常把重任托付给石苞办理;在他死后,皇帝在朝堂上向石苞表达哀思,并让他列于铭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
(2)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
14.面对王琛的诬陷和武帝的怀疑,石苞是如何应对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②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③。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②政缘:正因为。政,即“正”。③黄:指黄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即使重阳有赏菊的习俗,它也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B.颔联既写野菊的形态又写其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即使无人赏识,也不减掉自己的幽香。
C.颈联中“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亦不忘折菊观赏。
D.尾联写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表现了作者对“眼里只有庭菊”的文人墨客们的批判。
16.本诗咏物诗,托物言志是本诗歌的特色,请结合全诗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新风尚。
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也体现着发展的气质、生活的品质。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袋公园大多是“点空间”,往往在城市景观中处于 ① 的位置。然而,从使用频次角度观察,口袋公园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则扮演着 ② 的角色。从街角的绿地景观,到社区里的健身区域,再到楼宇间的小花园,就近布局、简约时尚的开放性空间,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
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司,也是在 ③ 改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顺势而为的设计、与时俱进的改造、多方共建共管的努力,不断扮靓身边的微空间,我们一定能让山水草木更好与城市相融相生,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 (1)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端,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 (2) 。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 (3) ?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划线句子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D.事实上大概先得有了土地,才能在血缘网中生根。——这不过是我的假设,还得更多比较材料加以证实。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材料二: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D 2.A 3.D 4.示例一:充分。①将中国书法和音乐、雕刻等艺术门类类比,论证了中国书法具有美的性质;②通过对仓颉造字的合理阐释,论证中国先民造字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示例二:不充分。①只作类比论证,未具体阐释中国书法美的性质;②仅以仓颉造字为例,说服力不足。 5.(1)艰苦的技法训练必不可少;(2)向前人学习,从宇宙万象中汲取养分;(3)加强内心修养,培养审美意趣。
6.B 7.C 8.技术精湛,认真敬业。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①叙述视角不同:《哦,香雪》用全知视角,透视人物心灵;本文以“我”的视角来叙事,既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也用城里人的特定眼光打量“刘建华”的个性特点。
②叙述顺序不同:《哦,香雪》情节安排较为灵活,既围绕“火车停靠一分钟”组织情节,又自由地穿插香雪上学、洗衣服等情节;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截取生活中装修这一段时间依次展开;
③叙述笔调不同:《哦,香雪》抒情意味浓厚,自然景物具有隐喻和烘托效果,整体呈现出诗意的美;本文笔调克制,较为冷静地展现城乡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10.A 11.B 12.B 13.(1)玄信对他们二人说:“你们日后都当官至卿相。”石苞说:“赶车的奴仆,怎么能成卿相呢?”
(2)淮北监军王琛轻视石苞本来出身卑微,因此密奏石苞与吴人暗中勾结。 14.①不带军队,步行出来;②住在都亭等待皇帝降罪。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文雅开朗有才智,仪表堂堂,不拘小节。县中召他为小吏,供农司马差遣。适逢谒者阳翟郭玄信奉命出使,寻求驾车者,司马把石苞及邓艾给了他。走了十余里,玄信对他们二人说:“你们日后都当官至卿相。”石苞说:“赶车的奴仆,怎么能成卿相呢?”不久以后,又被差遣到邺,事情长时间办不完,于是在邺地集市上卖铁。市中长者沛国赵元儒以善于发现人才知名,见到石苞,感到惊异,趁机与石苞结交。感叹石苞气量远大,当官至公辅,因此石苞出了名。调邺下任典农中郎将。当时曹魏王侯大多住在邺下,尚书丁谧富贵倾一时,他们一起争权夺势,石苞上奏列举他们的所作所为,因此备受称赞。文帝在东关战败时,只有石苞全军撤退。文帝指着自己执掌的符节对石苞说:“我真悔恨当初没有把这东西授给您,让您来处理军机大事。”于是升石苞为奋武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到了诸葛诞在淮南起兵,石苞统率青州众军,挑选精锐士卒作为机动部队,抵御外来敌寇。吴国派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战,诸葛诞等人把辎重留在都陆,轻兵渡过黎水。石苞等人迎击,大败敌军。泰山太守胡烈出奇兵以隐蔽的途径偷袭都陆,把敌军的运输物资全部焚烧,朱异等人收拾残兵退却,寿春平定。文帝去世,贾充、荀勖商议葬礼未能决定。石苞当时奔丧,痛哭说:“有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还要以人臣告终吗?”葬礼这才定下来。此后常常与陈骞用气数已尽,天命有所选择的话婉言劝说魏帝。等到禅让君位,石苞出了力。武帝登上皇位,升他为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给他用羽毛作车盖以及擂鼓吹奏的待遇。自从诸葛诞被打败,石苞镇守淮南,兵强马壮,边境多事,石苞既对各种事情尽力,又以威严恩德使人信服。淮北监军王琛轻视石苞本来出身卑微,因此密奏石苞与吴人暗中勾结。等到王琛的表章到了宫中,武帝很是怀疑石苞。正赶上荆州刺史胡烈上表说吴人打算大规模入侵,石苞也听说吴人将侵入,于是筑壁垒阻拦水用以防守。适逢石苞的的儿子石乔在朝任尚书郎,皇上召见,一整天不到。武帝认为必定是反叛,打算讨伐石苞而不声张。石苞用属官孙铄的计谋,不带军队,步行出来,住在都亭等待责罚。武帝听说后,消除了疑心。石苞在任上被称赞忠诚勤奋,皇帝常把重任交给他。泰始八年去世。皇帝在朝堂上致哀,策封谥号武。咸宁初年,诏告石苞等人一并享受王的丧制,存铭附祭。
15.D 16.①诗人托物言志,借对野菊姿色、芳香和品性的描写,把野菊与庭菊进行对比,表现野菊在无人看重和赏识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芬芳,表达了诗人不慕赏识,不孤芳自赏的品格。
②通过写野菊对邀宠争光的庭菊的“冷笑置之”,表现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趋炎附势,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保持天然本色的高洁情操。
17.(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8.①毫不起眼 ②不可替代(无可替代) ③见缝插针 19.从街角的绿地景观,到楼宇间的小花园,再到社区里的健身区域,就近布局、简约时尚的开放性空间,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 20.① 内容相关,“设计、改造、努力”都涉及口袋公园建设。
②结构相同,都使用了偏正短语,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口袋公园的作用,凸显出口袋公园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D 22.①心肠热,故悲慨万端(难以忘情、不能释怀)
②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③肃然起敬(怵然面对、油然生爱)
试卷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