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素质评价(第八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读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有( )
A.降水少 B.全年高温
C.冬季温和少雨 D.河流稀少
2.疏勒河图示河段的大致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东北向西南流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大学生骑自行车对图示区域进行了旅行考察。结合图,完成4~6题。
4.旅行考察途中发现①→②→③地降水量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5.到达A地,发现这里的瓜果特别甜,其原因是 ( )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6.西北地区由于降水少,以灌溉农业为主,其中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的是( )
A.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D.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河西走廊的张掖曾经稻花飘香,出产稻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西走廊是我国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在仍为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产区。据此完成7~9题。
7.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 (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8.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劳动力丰富
9.河西走廊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原因可能是 ( )
A.风力过强 B.耕地不足 C.地形崎岖 D.水源缺乏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灌溉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读坎儿井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坎儿井输水部分采用暗渠,主要是为了( )
A.防止冬季封冻 B.减少水分蒸发
C.获取清洁水源 D.减少工程量
11.在绿洲上发展农业,必须十分注意防范( )
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
C.暴雨洪涝 D.土地沙漠化
读新疆地形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新疆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B.②山脉是我国地势分界线上的山脉
C.③山脉是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
D.④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13.关于新疆经济发展方向,不合理的是( )
A.与中亚等国家接壤,可发展边境贸易
B.山地草场面积广,大力发展畜牧业
C.拥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可发展内河航运
D.在高山山麓地带发展绿洲农业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河流水量越大
B.乙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冬季有结冰现象
C.甲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多为外流河
D.乙区域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河流水量小,汛期短
15.下列属于甲区域代表性农产品的是 ( )
①棉花 ②柑橘 ③葡萄 ④椰子、天然橡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二、综合题(共30分)
16.我国四大区域各具特色,了解区域差异,认识区域地理要素的相关性是地理学习的重点,请按照区域学习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题目。(9分)
●区域分布:
(1)依据图中信息,概括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分)
●区域联系:
(2)根据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及要素间逻辑联系,补充完成下面问题。
海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生产方式
对应要素特点: → →畜牧业为主(2分)
●比较差异:
(3)区际差异:以南北方为例比较区域差异。
①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是: ,其意义有 (说出两点)。(3分)
②举一例说明南北方生产、生活方面的差异。(1分)
(4)区内差异: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 的景观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分)
17.我国自然资源分配不平衡,为了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我国先后完成了三条西气东输工程路线。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呵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
材料二 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路线图。
(1)“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从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天然气属于 的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人均少,且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就是解决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方式之一。请再列举一例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 。(2分)
(2)图中A省区与D省区之间的分界线山脉是 。B省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两种)。 (2分)
(3)图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轮南所处的地形区是 ,由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共 次穿越黄河。(2分)
(4)西气东输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2分)
(5)C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活动是 , E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2分)
18.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输气管道起于新疆霍尔果斯,南至香港。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对乙地区人文和自然地理方面的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 。(1分)
A.有著名的灌溉设施“都江堰” B.“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C.终年气温高、降水多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为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新疆重点发展“白、黑、红”战略,其中“白”指棉花,请分析该地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 。(1分)
(3)甲图中被誉为“购物者天堂”的是 (代号及名称);图中C代表 铁路,通过该铁路线可以连接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基地是 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4分)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在的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是 ,形成原因是 。(2分)
(5)该工程对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1分)
①缓解能源短缺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加重环境污染 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请你为甲、乙两地经济合作出谋划策,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2分)
1.A 2.A 3.B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高低、河流流向、坡度陡缓。第1题,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第2题,由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图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疏勒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第3题,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由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处相比,②处等高线最为密集,坡度最大。
4.C 5.D 6.A 【解析】本题组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第5题,读图可知,A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深居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该地生产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第6题,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只有在有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则是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
7.C 8.A 9.D 【解析】本题组考查河西走廊的农业。第7题,结合题干中的“不望祁连山顶雪”分析,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第8题,河西走廊地区夏季气温高,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第9题,制约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的因素是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因此河西走廊现今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的原因可能是水源缺乏。
10.B 11.D 【解析】本题组考查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第10题,新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坎儿井属于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第11题,广大的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新疆绿洲上发展农业,要特别注重发展节水农业,以防止土地荒漠面积扩大。
12.B 13.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新疆地形和经济发展。第12题,①是塔里木盆地,该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④是准噶尔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②是昆仑山,该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③是天山,该山脉不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第13题,新疆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少,不能够发展内河航运。
14.A 15.C 【解析】本题组通过比较的方式考查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流域内的农业生产。第14题,甲区域位于新疆,甲区域内河流属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河流水量越大;乙区域位于海南,属于热带地区,河流冬季无结冰现象;乙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区域内河流水量大,汛期长。第15题,新疆位于温带地区,代表性农产品有棉花、葡萄等,柑橘、椰子、天然橡胶等属于热带农产品。
16.(1)以高原、盆地为主
(2)深居内陆 干旱
(3)①秦岭—淮河一线 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②答: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南方屋顶坡度大,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北方以面食为主食,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
(4)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知识。第(1)题,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2)题,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第(3)题,①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其意义有:是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②南北方生产、生活方面的差异: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南方屋顶坡度大,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北方以面食为主食,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第(4)题,西北地区由于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17.(1)非可再生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2)巫山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塔里木盆地 3
(4)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等(一条即可)
(5)雪顿节 维吾尔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除西气东输工程以外,还有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等。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A湖北省与D重庆市之间的分界线山脉是巫山;图中B是四川省,该省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第(3)题,图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轮南所处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从轮南到上海三次穿越了黄河,成为我国东西横向能源大动脉。第(4)题,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第(5)题, C是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传统风俗活动是雪顿节;E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18.(1)B
(2)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3)B香港特别行政区 京广 京津唐 水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4)干旱 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5)B
(6)甲地可以为乙地提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乙地可以为甲地提供资源、劳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和香港相关知识。第(1)题,读图可知,乙是我国的新疆地区,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第(2)题,为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新疆提出重点发展“白、黑、红”战略,其中“白”指棉花,该地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晴天多,空气湿度小。第(3)题,读图可知,甲图中被誉为“购物者天堂”的是B香港特别行政区;图中C代表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可以连接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基地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有水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第(4)题,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湿润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第(5)题,东部地区能源十分短缺,西气东输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第(6)题,新疆资源丰富,劳动力多;珠三角资金充裕,技术先进。两者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