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10 08: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1.原始大气的成分?
2.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相比有什么区别?
3.降雨是怎样形成的?
4.化学进化假说的过程?(4个)
5.生命是由( )演化而来。
6.无机小分子物质在( )作用下,形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
7.无机物的成分?8.有机小分子物质组成?9.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
10.能量是指什么?11.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12.原始生命的特点?(2个)
13.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
14.米勒实验,通入的气体代表什么?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
冷凝管可使反应后气体与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模拟了什么过程?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个阶段?
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过程的那个阶段?
15.化学进化假说的第二阶段有哪些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5分钟)1.化石的概念。
2.我们把地层比作一部记载地球演化的( ),那么化石如同个地层中的( ),记载着生物进化的( ),是研究生物进化的( )证据。
3.始祖马进化中,5000万年前的马足的特点( ),4000万年前的马足的特点( ),2000万年前的马足的特点( )1000-300万年前马足的特点( )。
4.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马化石发现,现代马是由( ) 逐渐进化而来的。
5.研究不同地层时发现的特点(P11页3个)
6.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 )。
7.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 )( ).
8.同源器官的概念?判断依据(P10)
9.同源器官反映的意义?
10.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的原因?
11.分子生物学中,细胞色素C的化学成分是( )。
12.比较不同生物同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判断( )。
13.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 )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的差异就越大。
14.始祖鸟证明了古代的鸟类是由( )进化而来。1.植物进化的历程。(会写)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会写)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结构特点比较;生活环境比较;繁殖方式比较。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记住脊椎动物心脏的特点,输送氧气能力强弱的顺序。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5.生物进化树的内容。
6.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7.支持”沧海桑田“观点的证据是(在海洋中发现了陆地生物的化石)。
8.已经完全脱离水的植物类群是?
9.已经脱离水的无脊椎类群是?
10.脱离水的脊椎类群是?
11.哺乳类的生殖特点 是?
12.种子植物的原始祖先最可能是?
1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14.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15.原始生命之所以进化成动物和植物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历程(5分钟)1.桦尺蛾类型的变迁实际是( )的过程,生物的进化与( )密切相关。
2.达尔文的学术巨著( ),提出了以( )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3.长颈鹿祖先的颈有长有短的原因:( )。
4.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5.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
6.生存斗争包括哪两种?7.在自然选择学说中,( )的变异为有利变异,( )的变异为不利变异。
7.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具有(定向性)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8.过度繁殖在自然选择中起(前提 )作用,生存斗争在自然选择中起(手段)(过程)(动力)作用,遗传和变异在自然选择说中起(基础和内因)作用,适者生存在自然选择中起(结果 )作用。
9.人工选择的概念?
10.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比较?
11.课后练习题(P22).生物进化的原因(5分钟)合作探究(7分钟)1.四种类人猿?
2.人类与类人缘的相似之处。
3.人类与类人猿的区别。
4..“人猿同祖”的提出者(P27)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都是(森林古猿)。
6.人猿同祖的证据。(3点)
7.古猿到人的演化( 森林古猿的时间,古猿生活的环境,古猿分化的原因,古猿分化的结果)
8.地面古猿的变化情况?(5点)
9.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是否直立行走)人类的进化(5分钟)1.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2.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3.最早使用天然工具的是( ).
4.最早制造简单工具的是( ).
5.最早制造复杂工具的是( )。
6.最早学会用火的是( )。
7.人类进化最关键的阶段是( )。
8.学会人工取火的是( )。
9.学会雕刻艺术的是( )。
10.在人类进化过程,( )是一个重要因素。
11.生物分类学上,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智人种)。
12.人类的四个种族()()()()。
13.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 )逐渐形成的。二.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 )。
2.在长颈鹿的进化进程中,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 )。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4.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变异个体能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变化( )。
5.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选择通过( )来积累其特征的。
6.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的( )和( )驻代积累起来的。产生变异颈长的能获取足够的食物,颈短的不能够获取足够的食物选择相适应的遗传自然选择遗传 三.做完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课堂检测(5分钟)1.青霉素是一种常见的光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琦根本原因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C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 ),患者使用青霉素之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 ),少数抗药性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和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状逐代( )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留下的变异是( )
A.适应环境的
B.有害的
C.随机的
D.无害的A
3.右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的某农田甲虫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4.昆虫种类很多,牛有奶牛,肉牛之分,出现这些现象( )的结果。
A.都是长期自然选择
B.都是长期人工选择
C.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D.分别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C5.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
C.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D.有一种猫头鹰视力弱,行走迟缓,因捉不到田鼠被淘汰c6.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树木花草都很低矮,许多昆虫翅退化,不能飞,少数昆虫能飞且翅都异常发达。
(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 )产生的。
(2)暴风对昆虫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 )
(3)这两种翅都是对岛上环境的( )。
(4)凡是存活下来的昆虫都是适应环境的,这是( )的结果,而且是通过( )来实现的。变异自然选择适应自然选择生存斗争1.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级到高级
C.个体由小到大 D.由水生到陆生
2.下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戊
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
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
CB1.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级到高级
C.个体由小到大 D.由水生到陆生
2.下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戊
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
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
CD3.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鸟类
4.
(1)从鸡胚胎氮代谢终产物的变化可以看出高等动物是由___________进化而来,进化方向是______________。
5.右图是动植物进化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在动植物图序号的右侧填写动植物类群的
(3)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_______。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的。
(4)现在的爬行动物还能不能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C4.下图所示植物进化历程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
(2)A类群生活在 ;B.C能够在陆地生活,但生殖过程 ;D.E的生殖过程已经 ,适应了陆地生活。此现象体现了生物 的进化历程。
(3)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为原始的种子植物,而现代蕨类植物是由哪类原始植物进化而来的呢?10.下列各类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
A.原始的苔藓植物 B.原始的藻类植物
C.原始的裸子植物 D.原始的蕨类植物B第二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20分钟)一.
1.类人猿:黑猩猩 大猩猩 猩猩 类人猿
2.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与区别
1)大脑的外形和沟回与人类相似,小脑均被大脑覆盖。
2)盲肠上均有阑尾
3)均为单胎盘
4)相同的血型
5)相似的行为,穿针引线,刷牙,梳头,面部表情也相似。
区别: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四肢行动 人类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人类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不能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工具。人类与哺乳动物最密切的是( )
A.猕猴 B.黑猩猩 C.恒河猴 D.大叶猴B二.人猿同祖理论
1.人猿同祖理论
2.人猿同祖的证据(1,2,3)1.人类的祖先是( )
2.类人猿的祖先是( )。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古猿到人的进化
1.古猿生活环境
2.环境的变化
3.结果
4.地面古猿的进化人猿分界最重要的变化是( )是否直立行走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草丛中的鸟草丛中的虎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拓展延伸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尺蠖叶状螳螂兰花螳螂若虫 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课堂检测(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