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考点衔接专题08 文言文阅读(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考点衔接专题08 文言文阅读(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16:5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考点聚焦
此部分分值、题量、测试内容及形式变化不大。从各地试卷来看,分值集中在6—10分,题量占全卷题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对文言文的考查所占比重远大于对古诗词曲的考查。测试内容集中于语音认读、解释推论和信息提取等能力点。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要让学生明确课内常考文言句型句式以及词语应用。
二、知识点解析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锺子期欣赏他的朋友伯牙子弹琴,伯牙子刚弹奏出太山的意境,锺子期欣赏他的朋友伯牙子弹琴,伯牙子刚弹奏出太山的意境,锺子期就能体会到:“太好了,琴声好像有太山般巍峨屹立的气势!"不一会儿伯牙子又弹奏出流水的意境,锺子期听出意境又赞道:“弹的太棒了,琴声好似有江海的水浩浩荡荡奔流前进的壮观!”锺子期死后,伯牙子就把琴毁了,弦收藏起来(贤与弦同音,所以古贤者毁琴一般不毁弦,因为自己是贤者嘛),再也不弹琴了,认为没有人在能听出他演奏的意境,不值得再为人演奏了。
书戴嵩画牛 宋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文言文定义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
“文言文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书面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
01
现代汉语句子构成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02
古代汉语句式类型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判断句
类型:
1.用“者”“也”表示判断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表肯定判断,“非”表示否定判断
(1)“……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这种结构有几种变式:
A.“……者,……”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B.“……,……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C.“……,……”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此人勇士
D.“……,……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比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被动句
1.使用“被”表示被动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2.使用“见”做标记的被动句
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使用“为” 做标记的被动句例:重为乡党所笑。
4.使用“于”做被动句的标记
例: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5.动词表被动(意念被动)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省略句
· 类型: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量词、省介词
· 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分为: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等。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③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文言文翻译
· 翻译要求: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翻译五步法
A.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B.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C.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D.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三、名言积累
1、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2、柏拉图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3、我不忍心看着光明被人埋葬。罗曼罗兰
4、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车尔尼雪夫斯基
5、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罗兰
6、人心忧惧则前途之光明,幸福顷刻间为黑幕所遮。
7、以上谈了神学和哲学的真理,还要再谈谈实践的真理。甚至那些行为卑劣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光明正大是一种崇高的德性,而伪善正如假币,也许可以购物,但也贬低了事物真正的价值。这种欺诈的行为像蛇,不能用脚却只配用肚子走路。培根
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9、我们不必是太阳,但心中要保有一束光明我们也不必是月亮,但心中要保有一片皎洁。
10、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11、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阿诺德
四、习题演练
(2022·江苏宿迁·小升初真题)短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 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 垢:责骂。 胡:为什么。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2.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3.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
4.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人刘仁嗜弈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①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①诩诩(xǔ)然:夸耀的样子。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竞局:________②观者哂之: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__________________
8.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新疆乌鲁木齐·小升初真题)古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_____
10.“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11.翻译“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_____
12.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
(2022·浙江丽水·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昔有愚人入京选 _____;其人曰 _____或问其故 _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_____
15.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
16.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
(2022·重庆·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1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18.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2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善:________ (2)复: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23.成语_______出自此则文言文。而李白在《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对这段友情作了讴歌。除此,李白还用“_______,_____”来赞美朋友间的情深义重。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敏而好学:__________ (2)学而不厌:_______
25.《论语》是古时“四书”之一,相传是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言行,孔子是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_______。
26.孔子认为不懂的要虚心_______,学习要________,所学知识要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7.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注释,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___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__
(3)书戴嵩画牛:________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
29.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持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
(2)孰为妆多知乎_____________
31.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1)观点: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
(2)观点: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
32.你从“孰为汝多知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3.本文选自《______》。
3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问其故 故: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知:______
35.对下列重点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字是距离的意思,
B.“及其目中如探汤”中“汤”字古义为热水,今译为菜的汁水。
C.“孔子不能决也”中“决”字是判断的意思。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苏 轼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宝:__________ (2)自随 :_________
3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阅读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3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所以求益耳:________ (2)凌忽长者:________
(3)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 (4)恶之如鸱枭:________
4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的“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阅读。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4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孔子过泰山侧:____ 何为不去也:____
44.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她为什么不搬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本文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词名句也有很多,请再写出一句这方面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47.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低头思故乡 C.故草木不生 D.依然如故
48.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
49.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商也①好与贤己者②处,赐也③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⑤。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也,人名,孔子的弟子 ②贤己者,比自己贤能的人 ③赐也,人名,孔子的弟子 ④说,谈论 ⑤使,使者 ⑥化,融合 ⑦鲍鱼之肆,买咸鱼的店铺
51.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指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与战国时期的________并称该学派的圣人,有语录体《_________》著作记录了他的思想及言行。
52.文中提到了“芝兰之室”,请你根据文意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并举出古人中拥有这种雅室的人和房子两例。
芝兰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53.对于文中所说的交友观“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自身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
蜀鄙二僧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⑥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⑨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⑩者,自败者也。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④恃:凭借,依靠;⑤钵:僧人用的饭碗;⑥买舟:租船;⑦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⑧顾:难道;⑨而:但是;⑩学:努力学习。
54.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填序号)
(1)吾欲之南海( ) ①相当于“的”;②往,到…去;③代指他。
(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①欲望,欲念;②喜欢,喜好;③想要,希望。
55.与这篇文言文表达的主题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买椟还珠 B.掩耳盗铃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
56.结合注释翻译画“ ”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
57.作者分别举“_______”“_______”的例子,采用的是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文言文。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②,啾啾之声可闻,盖③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④乃⑤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⑥得久饲之?”趣⑦弟遽⑧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②未几:不久;③盖:原来是;④是:这;⑤乃:是;⑥安:怎么;⑦趣:同“促”,催促,急促;⑧遽:迅速;⑨熙熙:和睦欢乐的样子。
5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日思得一雏( ) (2)有雏坠于堂下( ) (3)趣弟遽释之( )
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母亲为什么反对弟弟饲养雏燕?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仿照样子填空,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思雏 → ( )雏 → ( )雏 → ( )雏
参考答案:
1.B 2.D 3.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4.张丞相自己。 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解析】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理解
“使侄录之”译为:让侄子来抄录。故“录”译为“抄录”。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通读全文结合“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可知他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说明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熟视:反复地看;亦: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的翻译是:“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结合原文可知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因此主要是张丞相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而怪别人看不懂,不早问。因此应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当抄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就停了下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呢 ”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于是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使得我也忘记了。”
5. 结束 讥笑 6.你有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应该舍得给予他人。 7.“嗜弈”:见有棋局就停下来观看,主动邀请胜者对局。“不精”:刚开局稍占优势,但在胜者连出高招后就无招架之力了。原文是: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与之对局。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 8.没有自知之明、爱吹牛的人。
【解析】5.考查字词解释。
①竟:结束。竞局:一局棋结束。
②哂:讥笑。观者哂之:观看的人都(鄙视地)讥笑他。
6.考查句子翻译。
“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你难道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7.考查内容理解。
“嗜弈”:指喜欢下棋,由原文“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他路过市集看人下棋,以及邀请胜者下棋都可以看出刘仁喜欢下棋。
“不精”:指不精通下棋,由原文“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①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他刚开始下棋占据优势就认定自己会赢,以及对于那个人连出高招却无法应对,可知刘仁不擅长下棋。
8.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注意结合文章的事例来分析。根据“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可知刘仁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根据“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可知刘仁“好吹嘘爱面子”“虚荣”。
【点睛】参考译文:鲁地的人刘仁喜爱下棋,却不是很精通。有一天,他路过市集,看见有人在下棋,(周围)观看的有五六个人,于是刘仁也停下来(观看)。一局棋结束后,赢的人想要离开,刘仁邀请他一起下棋。赢的人仔细地看了看他,说:“好。”刚刚开始下棋子,刘仁占优势,夸耀地认为自己必定胜利。过了一会儿,赢的人连出高招,刘仁十分惊讶,但却没有招架的本领,想要走。赢的人说:“你难道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观看的人都(鄙视地)讥笑他。
9.狐假虎威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10.B 11.你跟随我身后,看看百兽见到我后会不会跑走? 12.这只狐狸很狡猾,他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解析】9.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运用及对寓意的理解能力。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10.本题考查了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故“求”的意思是寻找。故选B。
11.本题考查了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字词:子:你。走:逃跑。翻译:你跟随我身后,看看百兽见到我后会不会跑走?
1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中这只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很狡猾。
【点睛】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13. 从前 那,那个 有的人 代词,指愚人 14.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15.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16.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解析】1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
“昔有愚人入京选”意思是: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参加考选。“昔”:从前。
“其人曰”意思是:这个愚人说。“其”那,那个。
“或问其故”意思是:有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什么缘故。“或”:有的人;“其”代词,指愚人。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子意思是: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题干要求和文言文内容,从文中“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可知,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的愚人皮袋被偷走,自以为聪明,以为小偷得不到袋子里的东西,真是愚不可及。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点睛】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进京城选官,(他的)皮袋被人偷走了.他说:“小偷虽然偷走了我的皮袋,但他永远不能得到我袋子里的东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皮袋的钥匙还系在我的衣带上,那小偷拿什么打开它呢?”
17.B 18.A 19.A 20. 匡衡 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解析】17.本题考査文言词语解释。
选B项。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理解字的意思。“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达到,及。
18.本题考査文言句子翻译。
选A项。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的意思:文不识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遂:于是,就。
19.本题考査划分句子停顿。
选A项。
A.“匡衡勤学而无烛”的意思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故:“匡衡/勤学/而无烛”停顿正确。
B.“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停顿应为“衡/乃穿壁/引其光”,故停顿错误。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的意思是: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停顿应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故停顿错误。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结合译文可知,短文的主人公是匡衡,“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如:牛角挂书、囊萤映雪等。
【点睛】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21. 善于。 再。 22.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古琴,挑断了琴弦,余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3. 高山流水 锺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的理解。
解答时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善哉乎鼓琴”的意思:你弹得真好呀。善:好。
“终身不复鼓琴”的意思:终生不再弹琴。复:再。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词语的意思:绝:断;复:再;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之弹琴的人了。故句子的意思为: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3.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
“高山流水”: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出自课文《伯牙鼓琴》,“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出自唐代李白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意思:可惜钟子期早已逝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相知的知己。
积累李白的相关友情的诗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睛】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4. 聪敏 满足 25. 儒家 至圣先师 26. 向别人请教 永不满足 默默记住
【解析】24.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1)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敏:聪敏。
(2)学而不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厌:满足。
2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
2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告诉我们不懂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要永不满足,所学知识要默默记住。
【点睛】参考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7. 绘画 书法 书写 28.这幅画上画的是斗牛。斗牛的力气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29.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臆想,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27.此题考查字义理解。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这里的“画”,指的是绘画。
(2)一日曝书画,意思是: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这里的“书”,指的是书法、书法作品(名词)。
(3)书戴嵩画牛,意思是将戴嵩画牛的事情写下来。这里的“书”,指的是书写(动词)。
28.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句话是牧童说的,意思是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
29.此题考查文章主旨。
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点睛】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30. 距离。 谁。 同“智”,智慧。 31. 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小近大。 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因为近热远凉。 32.从中体会到了两个孩子的聪明与调皮。
【解析】30.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意思: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去:距离。
(2)“孰为妆多知乎”意思:是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 知: 同“智”,智慧。
31.考查学生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1)一儿的观点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依据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
(2)另一儿的观点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
32.考查了对关键句的理解。
“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这说明了即使像孔子这样知识渊博的人,也有不会的问题。这是两小儿对孔子说的话,从中可体会到两个孩子的聪明与调皮。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33.列子·汤问 34. 缘故、原因 聪明、智慧 35.B
【解析】33.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两小儿辩日》选自《 列子·汤问 》,文章讲述了(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说明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4.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1)联系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我们可知,孔子东游之时,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问题。于是“问其故”,问(他们)争论的原因。因此故是缘故、原因的意思。
(2)“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是谁说你智慧多呢?”这里的知,同“智”,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3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句子的理解和字义的识记。B项:“汤”的古义为热水,今义为食物煮熟后得到的汁水。故错误,答案选B
【点睛】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侯离人近一些。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谁对。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6. 所珍藏的宝贝。 随身携带。 37.BD 38.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实践出真知”,即艺术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请教。就像齐白石大师画虾,他是通过仔细观察虾的结构、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对虾的静、动状态了然于胸,才让虾游上他的画纸的。
【解析】3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所宝以百数”的意思: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2)“常以自随”的意思:并经常随身携带。自隧:随身携带。
3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联系上下文完成句子的省略部分。
A,正确。根据句子“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可知正确。
B,错误。应填“(杜处士)尤所爱”。
C,正确。根据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可知正确。
D,错误。“不可改也”是指“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
3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解答时,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去体会句子所揭示的道理。这句话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如果自己不知道做事情的具体细节和操作方法,就可以去请教从事该工作的人。我们要知人,然后与他们结交,互通有无。向专业人员取经,可以为我们节省宝贵的时间。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实践出真知”。
【点睛】参考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39. 是为了。 轻视、不尊重。 痛恨。 厌恶、讨厌。 40.像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41.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2.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
【解析】39.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解答时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再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所以求益耳”的意思是:是为了从中获益。所以:是为了。
(2)“凌忽长者”的意思是:怠慢长辈。忽:轻视、不尊敬。
(3)“人疾之如仇敌”的意思是:人们都象痛恨敌人一样。疾:痛恨。
(4)“恶之如鸱枭”的意思是:像讨厌猛禽恶鸟一样。恶:讨厌、厌恶。
40.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学自损:用学习来损害自己。句子的意思是:像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4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可知,“如此”是指“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2.本题考查短文主旨的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通过一些青年人读了一些书,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说明了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由此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
【点睛】参考译文:
学习,是为了从中获益。(我) 曾见过有人读十本书就自大了,怠慢长辈,轻视同辈,人们都象讨厌敌人和猛禽恶鸟一样讨厌他, 象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不如不学。
43. 经过 离开 44.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45.无苛政 46. 繁重的赋税对劳动人民的伤害之大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43.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时,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1)“孔子过泰山侧”的意思:孔子路过泰山脚下。过:路过,经过。
(2)“何为不去也”的意思: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去:离开。
4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有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苛:苛刻;于:比;全句的意思是: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4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的意思:(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 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可知,老人不搬家的原因。
46.本题考查对短文主旨的概括和积累诗词名句。
结合“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的意思:(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可知,短文提示了繁重的赋税对劳动人民的伤害之大。积累一句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名句即可。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 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47.C 48.C 49.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50.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有因必有其果。就像文中树木之所以能生长,是因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后树根处可以挖成水井。事物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
【解析】47.本题考查字义。
A.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故”原来的、旧的、原本的。
B.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低头思故乡。”意思是: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故”原来的、旧的、原本的。
C.“故草木不生”意思是: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故”所以。
D.依然如故: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故”原来的、旧的、原本的。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C。
4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 .从“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可知,伊犁城中没有井不是因为地下缺水,故该说法不正确。
B .从“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可知,伊犁城的位置不在沙漠当中,故该说法不正确。
C .从文中“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可知,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故该说法正确。
D .佐领领导人们在伊犁城中凿出了水井,而不是沙漠中,故该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C 。
4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里的重点词“苟”为如果。“安”怎么。句子意思是: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5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如:本文通过将领的话,说明了将领善于思考、观察。我们也要像将领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
51. 儒 孟子
论语 52. 意思是比喻良好的环境,后来于比喻贤士居所。 西蜀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53.交朋友要谨慎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交朋友时要看对方的品行,不能只看外在。
【解析】5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与战国时期的孟子并称该学派的圣人。
5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芝兰之室,意思是比喻良好的环境,后来常用于指贤士居所。
例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等。
5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作答时首先要文本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文章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分析含义并结合个人理解谈谈看法即可。本题没有固定答案,但要做到符合原文含义,是交朋友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54. ② ③ 55.D 56.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57. 贫僧人 富僧人 对比 坚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
【解析】54.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吾欲之南海的“之”通“至”,是去、往、到…去的意思。全句“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的意思是: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故选②。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的“欲”是想要、希望的意思。全句“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的意思是“我几年前想雇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凭借什么前往?”故选③。
55.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概括。
蜀鄙二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努力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那些仗着自己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反而是浪费天赋,而不被先天条件所局限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对象。
而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告诉我们不要只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故A错误。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故B错误。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故C错误。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途中遇见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小小的积累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故D正确。
5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却。译文: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57.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概括。
从文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可知,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贫者”“富者”作对比,根据两者的行为和结果,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持之以恒,坚定目标,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58. 每天 掉落 释放
59.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60.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养不久。 61. 拾 饲 释
【解析】58.考查字词解释。
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
日思得一雏:每天都想着养一只小鸟。日:每天。
有雏坠于堂下: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坠:掉、落。
趣弟遽释:催促第弟把小燕子赶紧放出笼子放飞了。释:放。
59.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于:到。其:它的。熙熙:和睦欢乐的样子。
可知句子可翻译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6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可知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养不了很久,所以反对弟弟饲养。
61.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日思得一雏”可知先写思雏,结合“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可知接着写拾雏,结合“于笼而饲之”可知然后写饲雏,结合“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可知最后写释雏。
【点睛】参考译文:
我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今天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母亲知道了,说:“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的久呢?”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