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修辞手法
考点聚焦
从近年的各地小升初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选择题为主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此类题型多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所以在复习中应重点将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二、知识点解析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着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三、名言积累
1、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晚清官员,民族英雄林则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学而》
4、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
5、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6、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代文人郑心材
7、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
8、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学习
9、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报摘学习的
10、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凯德
11、学以治之,思以精之。——西汉学者扬雄
12、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朱德学习
13、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范质
四、习题演练
1.(2022·广西崇左·小升初真题)下列诗词分别运用了修辞手法,依次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1)拟人(2)设问(3)夸张(4)比喻
B.(1)拟人(2)设问(3)比喻(4)夸张
C.(1)夸张(2)设问(3)比喻(4)拟人
2.(2022·湖南邵阳·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反问)
B.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排比)
C.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3.(2022·贵州黔西·小升初真题)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B.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D.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排比)
4.(2022·山东枣庄·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5.(2022·广东江门·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D.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反问)
6.(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对下面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A.反问、夸张、比喻、拟人 B.反问、夸张、拟人、比喻
C.反问、比喻、夸张、拟人 D.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7.(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下列句子中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火”,再查8画。
B.“我看到了他那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样的脸。”这句话可以缩成:“我看到了脸。”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元宵节这个节日有关。
8.(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②会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③水渠里流水潺潺,小鸟在耳边欢唱;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A.拟人、夸张、比喻、反问 B.比喻、夸张、拟人、设问
C.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D.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9.(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
D.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10.(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罗伯特最不愿意听人家叫他“小黑鬼”。
B.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C.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如酒,有人说生活如水。
D.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就是正义,你就是勇气……
11.(2022·山东潍坊·小升初真题)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
12.(2022·广东梅州·小升初真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运用( ) 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比喻和对偶 D.夸张
13.(2022·广西·崇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升初真题)选择恰当的喻体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水的柔,柔如 ;我爱水的动,动如 ;我爱水的缓,缓如 ;我爱水的急,急如 。
①矫健的蛟龙 ②绿色的丝绸 ③奔驰的骏马 ④凝结的玉脂
A.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14.(2019·湖南衡阳·小升初模拟)下列四句句子中,没有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A.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B.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C.男孩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这只鞋当摇篮。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2021·湖南·会同县教学研究室小升初真题)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天一擦黑儿,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D.春风清唱着悦耳的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6.(2020·湖北武汉·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17.(2020·湖北武汉·小升初真题)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场上想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③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④水渠里流水潺潺,小鸟在耳边欢唱。
A.比喻 排比 夸张 拟人
B.夸张 排比 比喻 拟人
C.夸张 对偶 比喻 拟人
D.比喻 排比 夸张 比喻
18.(2020·湖北·青山区钢都小学小升初真题)下面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A.詹天佑在塞外工作,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B.猫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直冒火星。
C.在家上网课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9.(2020·湖北·武昌区余家头小学小升初真题)“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此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句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间就到了啊。
B.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
C.站在山顶上,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空。
D.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品展览会。
20.(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21.(2020·西藏·林芝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小升初模拟)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
(2)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22.(2020·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小学小升初真题)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了一圈。( )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
(5)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
23.(2020·陕西西安·小升初真题)对下面语段中有关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判断与分析。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是所谓的“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行植物颀长而整齐,像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山脊上,牛和掮着犁的人形出现,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1)语段中的“装扮”一词,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2)“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下天蓝的程度、山顶的轮廓描绘出来,也为下文的“归耕剪影”作铺垫。
24.(2021·广东江门·小升初真题)照样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不得了。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1)今天要去春游的弟弟,一早起来蹦蹦跳跳的,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花开了,花瓣还没完全舒展;鸟在天上飞来飞去;虫子吱吱叫。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排比、拟人)
(2)我们走在山间,溪水慢慢流着,清风轻轻吹着,鸟儿吱吱喳喳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21·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句子练习。先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选一句进行仿写。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运用相应修辞,语句通顺即可。)_______________
26.(2021·重庆丰都·小升初真题)新句子学习。
(1)认一认,将下列句子与它所采用的最恰当的夸张写法进行匹配。
①……泪如雨下,洒了一地。 A.直接夸
②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补充夸
③八儿,今天喜的快要发疯了。 C.类比夸
(2)说一说。三个句子都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事实基础上,有目的对事物形象特征进行 或 ,启发听者、读者的想象力,加强语言的力量。
(3)用一用。在写“饿”时,我会选择用句式 这样写,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从“咬定”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思是: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2)有问有答,可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意思是: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3)从“如”“似”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4)从“高百尺”“摘星辰”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是: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故答案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本句出自《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这种自问自答的手法是设问,不是反问。
B.该句把结构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成串地排列,是排比的手法。
C.该句中“碗有千斤重”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我”沉重的心情。
D.该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苞”比作了“衣襟上的盘花扣”,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外形。
故选A。
3.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正确。“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句子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手法。
B.正确。“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大八儿的行为,运用夸张的手法。
C.有误。从“太阳他有脚啊”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正确。从“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三个连续的感谢,运用排比的手法。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意思: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就好似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把弯刀。诗句中把“月亮”比作了“弯刀”,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结合句中的“有声无力的叹气”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结合“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可知,把“水帘”比作了“锦麟”,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结合“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可知,句中把“过去的日子”比作“烟”,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5.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正确,是暗喻,句中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
B.正确,句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把“粥”拟人化;
C.正确,排比为意义相关或相近,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短语或句子并排,句中有三个“有再……的时候”句式并列为排比句;
D.不正确,原句自问自答,为设问修辞。
故答案为:D
6.A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1)结合“谁道人生无再少?”可知,是运用了反问。
(2)结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结合“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意思: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把“春雨”比作了“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结合“草树知春不久归”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选:A。
7.D
【详解】考查查字典、缩句、修辞、古诗的理解。
A.描述正确,“焚”的部首是“火”,除去部首是“林”,一共有八画。
B.描述正确,缩句是保留句子的主干,去掉修饰成分。句中“他那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样的”都是修饰“脸”的,所以最后句子缩写成“我看到了脸。”
C.描述正确,句中“悄悄地挪移了。”是人的动作,使太阳具有了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描述错误,《十五夜望月》出自唐朝王建。内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首诗与中秋节有关,不是与元宵节有关。
8.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句中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等。
②句中“震耳欲聋”意思是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由此可知把会场上响起的掌声夸张化了,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句中把“小鸟”赋予了人的行为特点“欢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意思是: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词句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B。
9.C
【详解】考查修辞。
A.“地上已经着了火”使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太阳的热。
B.“喜得快要发疯了”使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八儿的开心。
C.“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没有使用修辞。
D.“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使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监房的静。
10.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此句为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B.把“月牙泡”比作“新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前面说生活是什么,后面进行回答,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
D.三个“就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1.A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修辞的掌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根据诗句的意思辨析。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从“眼波”“眉峰”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 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 李白 《赠汪伦》,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从诗句意思可知B、C、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选:A。
12.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从“如”“似”可知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大漠”对“燕山”,“沙”对“月”,“雪”对“钩”可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13.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题目要求填下恰当的比喻,同学们要根据句意和词语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比喻。
“矫健的蛟龙”的特点是灵动活泼;“绿色的丝绸”的特点是柔软顺滑;“奔驰的骏马”的特点是勇猛强劲;“凝结的玉脂”的特点是流动缓慢。
根据词意和句意,原句应为:我爱水的柔,柔如绿色的丝绸;我爱水的动,动如矫健的蛟龙;我爱水的缓,缓如凝结的玉脂;我爱水的急,急如奔驰的骏马。答案应为:②①④③。故选:C。
14.A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将“磨刀石”比作了“月牙”,属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从“一转眼”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鞋子睡不下一个孩子,句中要将鞋子给孩子当摇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说明鞋子的温暖舒服。
D出自李白的诗句,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可以看出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
15.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例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粥拟人化。
A 比喻。
B 拟人,把花生拟人化。
C 拟人,把鞭炮拟人化。
D 拟人,把春风拟人化。
故选A。
16.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B、D运用恰当。
C.不恰当,“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把“霞光”比喻成“鲜花”不合适,可以把“霞光”比喻成“金光”。
17.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①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把掌声的声音大写的像把耳朵震聋了一样,所以是夸张的手法。
②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有三句及其以上相同的句式就是排比。
③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麦芒当成乐谱上的线条来写。
④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本句话中把小鸟当成人来写。
18.A
【详解】本题考查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詹天佑在塞外工作,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写出了塞外环境的恶劣,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19.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八儿非常开心的情感。
A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春节眨眼间就到了”为夸张,突出时间过得非常快。
B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安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为夸张,说明教室里非常的安静。
C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空”为夸张,写出了天都峰非常的高。
D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形象的说明了粥的材料非常丰富。
20. 夸张、比喻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夸张, 用“银河”比作“瀑布”是比喻。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意思是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
21. 设问 夸张 拟人 对偶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本句有问有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2)“没有端酒杯,就醉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3)“顽皮”“跳舞”是对人的描写,句子把“雨滴”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语意相近,“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翠柳”,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2. 拟人 排比 夸张 对偶 比喻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结合“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是拟人的手法。
(2)结合“有的……有的……有的……”可知是排比的手法。
(3)结合“春节眨眼就到了”可知是夸张的手法。
(4)结合句子的字数和词性可知是对偶的手法。
(5)结合“地中海沿岸”和“摇篮”可知是比喻的手法。
23. 拟人 夸张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文中“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这句话写到梯田来装扮秃顶的山,“装扮”是人才会有的动作,这里作者赋予了梯田人的动作,所以“装扮”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文中“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这句话用夸张的形式写出了天的蓝和月亮与山距离的近。
24. 今天要去春游的弟弟,一早起来蹦蹦跳跳的,高兴得简直飘上了天。 我们走在山间,溪水慢慢流着,就像在散步似的;清风轻轻吹着,就像在哼着小曲儿似的;鸟儿吱吱喳喳叫着,就像在讨论问题似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1)结合例句,可知要仿写夸张句,写出弟弟“高兴极了”的样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2)结合例句,可知要把句子改写为排比、拟人句,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别改写即可。答案不唯一。
25. 夸张 比喻 拟人 拟人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仿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中,“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八儿高兴的程度。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这句话中,把“激流”比作“野马脱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中把看到是事物赋予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仿写句子时,可以运用夸张、比喻、拟人中的一种,写一句通顺合理的话即可。如:运用那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还在窃窃私语。
26.(1)
(2)夸张 放大 缩小
(3)① 他饿得肚皮贴脊梁。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写法。
(1)①由“泪如雨下”可知是类比夸,②由“眨眼就到了啊”可知是直接夸,由“今天喜的快要发疯了”可知是补充夸。
(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3)本题考查仿写夸张句。
学生仿写句子即可,可选用其中一种方式,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在写“饿”时,我会选择用句式③。我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