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仰观宇宙之大, 。
2.____________________ , 渺沧海之一粟。
3.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不见复关, 。
5. ,池鱼思故渊。
6. 伏清白以死直兮, 。
7.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8. 携来百侣曾游, 。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9-15题,共20分)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举酒属(zhǔ)客 修禊(qì) 流觞(shāng) 管弦(xián)
B.何可胜道(shèng) 愀然(qiǎo) 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 会稽(kuài) 梵语(fán) 瑰怪(guī)
D.冯虚御风(píng) 褒禅山(bāo) 蜉蝣(fú yóu) 枕藉(jiè)
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 ?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长乐王回深父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扣舷而歌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来而记之者已少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遂与之俱出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当其欣于所遇 ⑤有碑仆道 ⑥固一世之雄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⑤/③④
C.①⑥/②③⑤/④ D.①⑥/②/③④/⑤
15.翻译下列句子。(共8分,每句2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3)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分)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6-19题,共12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①。”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谢曰??谢:道歉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 归老于频阳? 于是余有叹焉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来而记之这已少
18.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题3分)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四、古代诗歌阅读(第20题,共6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①。
阳春布德泽②,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①晞:晒,照耀。②德泽:恩泽,恩惠。③焜黄:火红色,秋天经霜后树叶的颜色。
(1)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2)诗人从眼前的景象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从而感悟出怎样的哲理?(3分)
五、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21-24题,共16分)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2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谈“仁”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
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3分)
2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 祖父严厉批评了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并吩咐觉新好好管教他,不准放他出去。为了不再挨骂,觉慧虽心有不满,还是决定这几天不出去。
B.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C. 觉新差不多把全量的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他让妻自己抚养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够。这样的事在这个绅士家庭里似乎也是一个创举,因此又引起外人的种种闲话。
D.《欧也妮?葛朗台》中,当老葛朗台发现欧也妮将积攒多年的金币偷偷送人时,他将女儿关在房间并且只给清水面包吃。葛朗台太太受到惊吓一病不起,没几天便与世长辞。
E.《欧也妮?葛朗台》中,在处理兄弟破产纠纷问题上,老葛朗台一方面安排侄儿查理签订文书,放弃继承父亲遗产,以便钻法律空子摆脱巨额债务;另一方面又拍卖兄弟遗产支付部分欠款以此蒙骗巴黎债主,并许诺等侄儿发财后归还。
24.文学名著简答题(二选一)。(5分)
(1)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再没有人来给巫师捧场。虽然巫师口里咕噜了一阵,虽然女佣中间有人暗暗地发出不满意觉慧的议论,但是这一次觉慧“大获全胜”了。请问觉慧是在什么事情上“大获全胜”的?请简述这件事情。
(2)“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六、现代文阅读(25-27题,共13分)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地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 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 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 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 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2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4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共3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水浒》的 ① (kēngqiāng)跌宕、洒脱不羁与《红楼》的铁画银钩、工笔细绘,令人觉得白话绝不比古文拖沓、啰嗦,而在鲁迅、周作人、梁实秋、郁达夫们手中,更是凸显成高华练达的绝美风景。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缕纹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 ② 。
(1)根据拼音在第①处写出汉字。___ (1分)
(2)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1分)
(3)请选出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入第②处。( )(只填字母,1分)
A.鬼斧神工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活灵活现
29. “月送花香浮小院”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2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八、作文(70分)
30.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与套作。
长泰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1-8题,共8分,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9-15题,共20分,9-14题每题2分)
9
10
11
12
13
14
1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6-19题,共12分)
16.( ) (2分) 17.( ) (2分) 18.( ) (2分)
19.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第20题,共6分)
20. (1) (2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21-24题,共16分)
21.( )(3分)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3.( )( )(5分)
24. 选择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分)
六、现代文阅读(25-27题,共13分)
25.( )( )(5分)
26.
(4分)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28-29题,共5分)
28.(1) (1分)
(2)改为: (1分)
(3)( )(1分)
29.(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