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赋税、徭役沉重;
(3)成熟的农业技术、完备的农业管理、水利兴修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汉代: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唐代: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出现;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生产规模相当大;
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
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 图);汉代:冶铁技术生产形式:官营;
燃料:煤炭;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唐宋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市”的发展法律规定 明码标价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草市形成,草市尉草市普遍,夜市繁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草市有饮食服务。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长安的市:常设的商业区、
洛阳的市:规模超过长安、
广陵(今扬州):雄富冠天下
杭州 湖州:地区经济中心汴京(今开封 )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相国寺庙会唐
宋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3、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经济)
(2)安定人心;
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政治文化)1、最早提出:2、含义:商鞅变法(战国)4、评价:积极(从目的角度考虑)
消极:社会经济活力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经济:
政治: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封建统治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2、评价:积极: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
消极: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产生,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标志: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民国初期到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抗战爆发前夕(1927—1936)
短暂发展
国民党统治后期
陷入困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时间:
途径:
著名企业:19世纪70年代前后。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a c1、历史条件(外因,内因):
2、时间
3、表现:1)帝国主义竞相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2)“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的浪潮;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什么?)劳动力、市场资金政策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① 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②部门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力量弱( 传统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发展艰难。
夹缝中求生存 斗争中求发展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⑤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b c
问题研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社会进步.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辛亥革命的影响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1、发展原因:(1)内因:
(2)外因:主要表现:①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②海外华侨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③新建厂矿多,新增资本多,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④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1956)
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195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②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指导思想:
时间:
实质:
后果:
启示: “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大跃进” 启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1958年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①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半瘫痪,交通堵塞,物质供应困难,工矿业停产半停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③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主要内容: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 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形成:
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珠海、汕头、深圳、厦门;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点线面内地经济特区
(1980)沿海开放
城市
(1984)沿海经济
开放区点线面既是社会主义的, 又是市场经济的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具体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50s到60s中期:
列宁装、连衣裙
60s中期到70s末:
军装、干部服政治色彩强烈,表达革命激情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双半社会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旗袍改革变化的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饮食结构:
住宅:鸦片战争前以中餐为主,鸦片战争后,西餐进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鸦片战争后,中西合璧成为主要特征,20c30s后,出现完全西化的住宅。②近代以来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③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婚俗的变化:
丧礼的变化:
其他风俗:
婚姻包办——婚姻自由,删繁就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式并存,民间多为旧式。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社交礼节的变化,公历的使用变革的机遇?
社会习俗最明显的变迁?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交通近代化的趋势:课前提示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 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
先进的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飞机邮政通信:1896清政府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建国后,邮政与电信合一。
电报:1877,丁日昌,有线电报,1906,无线电报,1932,国际无线电报
电话:1882,电话传入中国,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21世纪后,数量居世界第一开创了国人办报先例?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当时影响较大的报纸?
哪类报刊更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昭文新报》维新运动中《强学报》、《时务报》、《中外纪闻》通俗性报刊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中国第一步有声电影?首位“电影皇后”?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电视问世时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全国各省均有电视台时间? 《歌女红牡丹》,胡蝶《定军山》(1905)《渔光曲》“西洋影戏”(1896)20世纪30年代北京电视台(1958.5.1)1978年②中国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