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专题五宗教改革(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选修1专题五宗教改革(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1 15: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IN GOD WE TRUST.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和人民中的地位目前世界教徒初步统计:16亿8亿22亿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
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
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
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
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
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
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
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单元综述1、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以新的规模和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也是一场社会运动。2、天主教会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代表。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发生了各种改革运动,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为中心,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中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则是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派别。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起源: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一)背景:发展:A.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B.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
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教皇”称号。
C.756年,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决裂:1054年,分裂为东部的东正教和西部的天
主教。(1)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神权均来自教会
(2)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王权来自于教权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二)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1、制造邪说(1) 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
举制度;(二)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2、整顿教会(2) 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二)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3、12世纪末教皇利用各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
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
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
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
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
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
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
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二)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4、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教皇的实力,提高罗马教廷的威望。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1、经济方面:(三)权倾欧洲的表现(1)天主教会控制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
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
封建主。
(2)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方面:教皇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1)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信仰高于
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1、落后:(2)通过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
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麻醉灵
魂,禁锢人们思想。原罪救赎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 救赎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相信末日学说和末日审判
上帝创世说基督教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
降临节、万圣节基督教的主要仪式:
洗礼、弥撒、忏悔、祷告、圣餐基督教(1)教会成为特殊的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2、专制与堕落(2)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3)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愚人船》 油画 荷兰 1470年 出售赎罪券 华丽的祭坛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入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红衣主教 大主教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1)排斥一切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称之为“异端”。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3、野蛮:(2)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迫害
(3)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阅读课文,归纳】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表现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治的中心。
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主教会的影响。
恩格斯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
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1)在西北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1、原因:(2)新兴资产阶级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
民族意识的觉醒;(3)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重新认识人的价值,
建立新的文化体系;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2、表现:(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
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3)天主教会的传统学说受到早期基督教思想
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
政治因素: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要求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思想因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合作探究)宗教改革的原因?1、背景: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现实因素:思想因素:导火线: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
会阻挠德国统一。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
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
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教会兜售赎罪券。内 容“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评 价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妻。 1527年7月,路德与曾经当过修女的Katharina von Bora喜结良缘。图为其肖像。3、改革的结果;
1)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3)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斯堡和约》,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4、改革的影响;积极作用:
1)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形成新教路德教)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5、改革的实质:也是一次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卡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卡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1、概况:
1)1524年首先发生于苏黎世;
2)卡尔文在日内瓦开展激进的宗教改革(高潮)。五、日内瓦的“教皇”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
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
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主要内容:坚持《圣经》的权威,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作辩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 1)信奉“因信称义” 2)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3)主张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严禁偶像崇拜;4)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 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3、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积极性:
(1)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2)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
(3)激进的主张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4、主要影响:局限性:
(1)“先定论”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2)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请思考:
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①强调《圣经》地位;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因信称义”方面,路德教强调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作用,而加尔文教则突出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②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建立共和性质的国家等,其主张更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影响到欧洲大部分地区。 六、英国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婚姻继承问题直接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英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六、英国的宗教改革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3)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4)国教的最高首领是国王,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4、影响:
(1)积极: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英国的民族独立;
(2)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如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基本未变,英国国教实质上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后的教会称英国国教,又叫英国圣公会,亦译安立甘教会 图为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Abbey)为英国著名的新教教堂 。5、发展:清教运动(1)原因:(2)主张:(3)结果及影响:①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社会矛盾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转化为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加尔文教激进思潮的影响;主张奉《圣经》为最高权威;清除天主教残余;反对烦琐仪式和奢侈生活;清教徒虽遭镇压,但符合资产阶级阶级要求,后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1、背景:
1)经济上:
2)政治上:
3)思想上: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 卡尔文教流行 七、尼德兰宗教改革2、性质:
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过程:
4、结果:(1)1566年4月尼德兰动爱国贵族发动请愿活动;北部赢得独立、成立尼德兰共和国,很快成为
欧洲经济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2)1566年8月尼德兰人民起义,发动圣像破坏运动;(3)此后全境爆发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八、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2)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纷纷倡议实行改革。 2、内容;
1)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2)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3)是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 3、效果:暂时摆脱了危机。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 1)时间:16世纪
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4)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6)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九、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1、性质:
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作用:
1)文化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作用:
2)政治上: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
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③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2、作用:
3)经济上: 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 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等。文明史观: 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从两大新史观看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