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6 19: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出身贫苦,当过和尚”“足智多谋,当过领袖”“推翻元朝,当过皇帝”。这位“草根皇帝”是(  )
A.李世民         B.朱元璋
C.铁木真 D.赵匡胤
2.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25岁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状元卷的内容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齐民要术》
B.《孙子兵法》
C.《资治通鉴》
D.《四书集注》
3.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引进西学、中体西用。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4.“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紫禁城 D.长城
5.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
A.“均田免赋” B.“替天行道”
C.“洗涤朝廷” D.“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6.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北京城布局严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
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7.某班出了一期板报,专门介绍毕昇、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四位历史人物。这期板报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科技群英
B.古代思想大家
C.古代医学圣手
D.古代文人雅士
8.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北部受到严重威胁的是(  )
A.崇祯 B.努尔哈赤
C.吴三桂 D.皇太极
9.《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城
B.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沈阳
10.校园文化建设能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学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一组图片,分别为“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单刀赴会”“挥泪斩马谡”。它们可能取材于(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1.“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军”来自(  )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沙俄
12.某校历史系教授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
B.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C.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
D.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1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14.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5.乾隆二十五年,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16.在平遥古城,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比如“以义制利”是晋商的基本原则,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升昌仍坚持兑换等。由此推断,我们要探究的主题精神是:(  )
A.工商皆本 B.诚信为本 C.商业发展 D.古城开发
17.图2清朝《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苏州斜桥商市。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图2清朝《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18.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朝开荒执照”。该图说明(  )
A.清政府施行垦荒政策 B.清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C.清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D.清政府推广种植甘薯
19.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忧患,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小农经济
20.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
A.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B.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C.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D.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偏房”外景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你对导游所说的“偏房”作简要评价。
2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请你依据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1)【民族交往】
材料中图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根据图一、图二,归纳古代民族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边疆管理】
  元朝 清朝
东南 设置①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北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置②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南 设置宜慰使司都元帅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设置③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元朝、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们统治时期,都设置了机构,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表的内容。
(3)【捍卫主权】
根据以下图片信息提示,写出明清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历史事件。
(4)【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探究,请你谈谈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23、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回望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1)【图片看历史】甲同学展示了两组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请观察这两组图片说出盛世的两个共同特征。
(2)【古人述历史】乙同学查阅史书,找到了三段材料: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帝本纪》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贞观政要·政体》
“为治之道,在于休养生民,而民之所以休养,在于去其累民者。使其心宽自得,以各谋其生,各安其业。”
——《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十》
根据材料归纳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上观点与诸子百家中的那一学派思想最为接近?
(3)【今人评历史】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丙同学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两个观点:
绝对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汉文帝、景帝、武帝或唐太宗、武后、玄宗或清康熙、雍正、乾隆手中,因为他们优异的个人特质,可以成就盛世,但如果碰上庸碌无为的皇帝,就会连守成都做不到,至于碰上个昏庸无道的暴君,那就只会搞得天下大乱了。
——陈勤《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乃至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
——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以古鉴今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请你根据这两段材料以简练的语言为我国执政党提两点执政建议。
答案
1-5BDCDA 6-10CABBA 11-15CCCCA 16-20BDADC
21、(1)秦始皇。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或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
22、1)藏族(或吐蕃)。和平、战争。
(2)澎湖巡检司;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3)图三:戚继光抗倭;图四:郑成功收复台湾;图五:雅克萨之战
(4)要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要维护国家统一。
23、1)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文化繁荣或文学作品中折射了盛世状况。
(2)以民为本,重视发展农业。儒家。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忧患意识,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