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6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1 22: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衣清代官服
清朝长袍马褂满族妇女衣着妇女服饰 清末旗袍改良民国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裁作短衣裳。
洋帽洋衣洋式鞋, 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 碧眼生成学不来。 西装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 中山装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而成。改大翻领为立领(严谨治国) 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正面五粒扣子(五权分立),袖口三粒扣子(三民主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一身绿军装,是60、70年代最具特色的着装。 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男装:长袍马褂 —西装 — 中山装 女装:旗袍的改良特征:中式与西式、 传统与现代并存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山装:列宁装:特征:朴素单一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二、饮食方面: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传入。上海出现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餐馆---一品香。鲁、川、粤、闽、 苏、浙、湘、徽 等菜系,即是人们常说 的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的八大菜系 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 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 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湘菜
丰富多彩,基本特征: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湖南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炒,口味较重 。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炒及熏、蒸菜品而闻名。······ 中西餐并行于世  对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营养等都有要求 食 ①到1987年,······ 温饱问题;20世纪末······小康水平。
②······ “菜篮子工程”······
?三、房屋建筑: 中国各地的民居北京四合院俯视图四合院传统建筑(北方)集美大学中西合璧别墅新式住宅 住宅区 住 1、各地纷纷兴建新房。 2、1995年·····“安居工程 ”。 3、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居民消费水平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三大件”是缝纫机、手表、自行车。
改革开放后, 是彩电、冰箱、洗衣机; 电话、空调、计算机; 轿车、房子、旅游。 四、风俗的变化: 婚丧、发型、礼仪、称谓、历法等 习俗风尚的变化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特征:删繁就简传统社交礼仪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戊戍变法时主张“废止裹足”“断发易服”,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废止裹足和断发易服等法令。封建迷信五四前 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水葬,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藏族的丧葬习俗,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丧葬: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到丰富充实的食物,讲究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到五彩缤纷的服装。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习俗:改变成规鄙习,推行文明习俗。 近代以来变化的表现 : 近代以来变化的原因: 1、中国近现代社会剧变,促进政 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发展。
2、列强侵略,中西各种社会文化 因素的相互交汇与碰撞,推动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3、国家政策的影响。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 由封闭到开放, 逐渐走向世界。 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但发展不平衡。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 3、从水平看:发展不平衡。“断发”运动迅速彻底,市民接受较快。 4、从动力看:每一次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社会示范作用。西装、 中山装、 旗袍,新颖中西餐并行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居住大院、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小结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
上衣下裙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列宁装
制服装
绿军装异彩纷呈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政治色彩强烈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的知识,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讨论: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外因:外 来 文 化 的 影 响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探究: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课堂延伸  请以“穿在常山”为题,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写一篇关于常山着装现状的调查报告。
影响:②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①使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