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考纲解读知识梳理综合探究必修一之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①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②日军这一时期对中国进行哪些军事侵略?
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日军侵华的罪行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怎样的危害?结合教材及相关知识思考:歌曲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战争 (1)原因
①既定国策:②摆脱危机:③机遇:(2)军事侵略表现广州、武汉注意知识链接2、日军侵华——的过程:2.侵华暴行
(1)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制造“___________”。
(2)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日军的殖民统治
①实行“_________”,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②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南京大屠杀以华制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们都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义勇军进行曲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1931—1937年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了哪些英勇的斗争?有何特点?结果?
“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是指什么?这一“新的长城”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能形成?
在抗日战场上,我们是怎样“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最终的结果如何?为什么?抗日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阅读教材并思考:特点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7)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8)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4)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5)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南京。经 过(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2)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思路点拨:
⑴首先要认识到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于国共两党能否抛弃前嫌,从分裂对抗转向合作抗日;
⑵其次要认识到国共两党决策的制订是受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动和主流民意的制约和影响的;
⑶要能够明确是哪一政党对两党的合作起到了主导作用。
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主导作用:
转折点:
实现标志:
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主导作用:
转折点:
实现标志: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壮大反扫荡斗争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各种形式的游击战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型关台儿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⑴洛川会议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⑷百团大战三、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胜利的准备:
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
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抗战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重要因素)
③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材料一 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据着优势……尽管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难以持久的。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探究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失败的会战意义何在?(1)原因:客观上,敌强我弱,军事力量不如日本;日军准备充分,国民党军队仓促应战。主观上,片面抗战路线以及战略战术上的一些失误,国民党军队内部派别林立互不团结。(2)意义:①抗日战争初期,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
②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敌后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作用。
③振奋了全国的抗战精神,促进了全民族团结一致,同时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材料二 红军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
——毛泽东《关于华北红军的任务与扩军方法的指示》
(1937年11月3日)
探究2:结合材料,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抗战主张。
提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点
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正规军;后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挥的八路军及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是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是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后者是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主战场。问题:1938年,毛泽东提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论断,请你结合史实谈谈对毛泽东这一论断的理解。
提示: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在战争初期,日军武器精良,军事力量精干,中国应战仓促,战争准备不足。所以不能速胜
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粮多,所坚持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将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所以不会亡国。
经过长期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1.组织领导
前者,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后者,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
前者,清朝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后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
前者,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者,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
前者,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后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问题: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提示: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问题: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依靠落后的装备,坚持长期的斗争,把绝大部分日军拖在了中国战场,有力地援助了其他战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