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孟德尔通过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发现了两大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且花比较大,有利于人工杂交
孟德尔探索分离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核心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一个遗传因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F1的表型既否定了融合遗传,又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首创测交方法,证明了有关遗传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
豌豆花腋生(A)对顶生(a)为显性,红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1 号和4号染色体上。腋生红花豌豆与顶生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为腋生红花,F1自交,F2腋 生红花豌豆中稳定遗传植株的比例为( )
A. 1/16 B. 1/9 C. 1/3 D. 1/2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 B. F2中会产生黑身白眼雄蝇
C. F2雄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D. F2灰身果蝇中白眼果蝇占 1/4
4.母鸡性反转为公鸡,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不变。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当其等位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如果一只芦花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该公鸡与非芦花母
鸡交配(WW的胚胎不能存活),有关其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芦花鸡均为公鸡 B.非芦花鸡均为母鸡
C.母鸡与公鸡数量比为2:1 D.芦花鸡与非芦花鸡数量比为2:1
5.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在只考虑图中所示基因,且不发生基因突
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Yd
B.基因A、a与基因D、d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果蝇可产生四种不同的雄配子,其中AXD占1/4
D.若Ⅲ号染色体发生交换,该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一定会增加
如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有关该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
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条
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第 1 页 共 6 页
研究发现,雌性小鼠正常分裂细胞中某物质数量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水解是导致着丝粒断裂的原因,如图1。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水解粘连蛋白的酶仅在该小鼠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发挥作用
若图2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BC段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该曲线变化过程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星射线的牵拉作用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主要原因
8.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
是( )
A.图丙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乙中的④,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甲中的①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和艾弗里的实验思路相同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使DNA和蛋白质分开
D.图丙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但不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
9.DNA分子复制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分别称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前导链是核苷酸持续地添加到子链上形成的,而在后随链的合成过程中,先形成一系列的片段,最后再连接起来形成后随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母链3′→5′
B.DNA复制过程中后随链前后片段的连接需要DNA聚合酶
C.图示过程揭示了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的特点
D.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10. 环境DNA(eDNA)是“在环境样品中所有被发现的不同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混合”,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土壤、沉积物、空气、水体,甚至是排泄物。动物在某环境中生活,身上的各种痕迹会携带自身DNA掉落到四周,都可以从中找到作为研究样品的eDNA。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e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助于遗传信息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e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决定了其多样性
e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均可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
利用eDNA获取的生物信息,可用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监测和保护
第 2 页 共 6 页
11.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只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实现的
12. 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对有效遗传信息进行“剪断”与重新“拼接”。下图表示S基因的表达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过程①需要RNA聚合酶且该酶与氢键的断裂有关
据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推知②发生在细胞核中
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一条肽链
过程④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质合成,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
13. 海拉细胞系是1951年科学家用一位宫颈癌 患者的癌细胞建立的,因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
性,所以在全球生物实验室中被广泛采用。下列关于癌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抑癌基因突变后表达过强导致了细胞癌变
细胞癌变后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
14. 已知某植株中1号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无正常1号染色体的种子不萌发。该植株体内控制宽叶(B)和窄叶(b)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现用该植株自交,F1出现了窄 叶植株,关于窄叶植株出现原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 B. 基因B突变为基因b
C. B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D. B和b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
15.研究发现,AGPAT2基因表达的下调会延缓脂肪生成。湖羊尾部蓄脂量小,而广灵大尾羊尾部蓄脂量大。研究人员以若干只两种羊的尾部脂肪组织为材料,检测AGPAT2基因启动子区7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会导致两种羊脂肪组织中AGPAT2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B.DNA甲基化直接阻碍翻译过程实现了对AGPAT2基因表达的调控
C.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是影响AGPAT2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因素
D.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第 3 页 共 6 页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 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者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很多科研成果的取得依赖各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发现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摩尔根发明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7. 下图①~④为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表示患者,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突变),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 B. ②中遗传病为一定为伴性遗传
C. 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一定相同 D. ④号家庭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18.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上作出的贡献。如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B.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
C.③④⑤⑥过程都发生了碱基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④⑤过程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
19. 番茄决定紫茎和绿茎的一对等位基因,与决定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的一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P F1
第1组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第2组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3:1:3:1
由第2组可推断,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
①与③杂交,子代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第1组F1中的紫茎缺刻叶自交,相关性状之比为15:5:3:1
第2组F1中的绿茎缺刻叶随机交配,子代中1/8为绿茎马铃薯叶
20. 利用甘蓝型油菜种子提炼的菜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之一。科研人员发现,甘蓝型油菜是白菜 (2n =20) 和甘蓝 (2n =18) 在一万多年前天然杂交并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甘蓝型油菜是一种可育的四倍体植株
甘蓝型油菜在减数分裂中形成 19 个四分体
取甘蓝型油菜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得二倍体植株
在甘蓝型油菜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 4 页 共 6 页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55分。
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一种是中间分裂(如图a),分裂前后线粒体的生理状态没有太大差异;另一种是外周分裂(如图b),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会发生应激性生理生化反应,如膜电位和pH降低,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通过外周分裂产生大小不一的子线粒体,其中的较小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最终被自噬体吞噬,即线粒体自噬,而较大的 子线粒体得以保全。请回答问题:
(1)子代线粒体DNA保留了亲代线粒体DNA的遗传信息,推测线粒体DNA的复制特点是
_____________,复制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
(2)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时,线粒体以_____________方式分裂增加数量,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分裂以消除ROS和Ca2+对细胞的损伤。线粒体虽通过中间分裂虽实现了mtDNA的均分,但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分 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线粒体的分裂过程依赖一种叫做动力相关蛋白1(DRP1,一种GTP依赖蛋白) 的参与,据图推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图1为基因型为Aa小鼠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 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
(1)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其对应图2中的细胞为
________________。
(2)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和__________________。
(3)若b~e代表同一细胞的不同分裂期,则其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图3中_____,图3 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同时出现A和a 基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_(选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 或“不一定相同”)。
(4)减数分裂时偶尔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异常卵(XX),这种不分离可能发生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某品系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欲用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的纯种小麦,培育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某同学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育种程序。请回答:
第 5 页 共 6 页
(1)该育种程序除满足矮杆与高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外,还 需满足另外的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代会出现具备所需表型的个体,相应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 中不用此类种子进行大田播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分析育种程序可知,要获得具备两种优良性状的纯合小麦新品种,必须进行的操作有
________________;此育种方式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
人体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如下图甲;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环境,某些细菌通过SgrSRNA 进行调控,能够减少摄入葡萄糖从而解除高浓度葡萄糖对细菌代谢和生长的抑制作用,如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和图乙中②表示_________过程,最终形成不同蛋白质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_________控制红细胞形态的。若基因2不能正常表达,则人会患
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图乙中过程②需要tRNA的参与,从tRNA的结构角度分析,作用是__________。
(4)简述细菌通过SgrSRNA调控减少对葡萄糖摄入的机制: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某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受等位基因E和e 控制),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受等位基因D和d控制),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及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现用两纯合亲本杂交,F1雌株和雄株均表现为宽叶
高茎,F1雌雄株随机交配,F2表现为宽叶高茎雌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高茎雄株:宽叶矮茎雄 株:窄叶高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6:2:1: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茎是__________性性状,D和d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宽叶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结果分析,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推测F1__________(填“雌”或“雄”)株产生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
(3)F2中的宽叶高茎雄株与宽叶矮茎雌株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6 页高一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D 6、D 7、C 8、C
9、B 10、C 11、D 12、C 13、B 14、D 15、C
二、选择题
16、AC 17、AD 18、BCD 19、AD 20、C
三、非选择题
21、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
(1) ①. 半保留复制 (1 分) ②. 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1 分)
(2) ①. 中间分裂 ②. 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3) ①. 外周分裂 ②. 当细胞减数分裂时,由于线粒体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因
此进入两个子细胞时无一定分离比;线粒体分裂可以发生在除细胞减数分裂之外的其它时期
(4)包裹线粒体外膜,并向内缢裂成两个子线粒体
22、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
(1) ①. 减数分裂Ⅰ后期 ②. 2 或两 ③. b
(2)aX、AX (aY 写上也可) (2 分)
(3) ①. b-d-c-e ②. CD ③.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④. 基因突变
⑤. 一定不同
(4)减数分裂Ⅰ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 (2 分)
23、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9 分
(1) ①. 抗病与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②.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
(2) ①. F2或子二代 ②. ddTT 和 ddTt (2 分)
③. 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3) ①. 杂交,连续自交并筛选 (2分) ②. 育种周期长(年限长),过程繁琐
24、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①. 翻译 ②. 基因不同(DNA 中碱基序列不同)
(2) ①.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②. 白化病 ③. 人体会缺乏酪氨酸酶,酪氨
酸不能形成黑色素,导致白化病 (2 分)
(3)一端能够识别并转运特定氨基酸,另一端能精确地与 mRNA 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
对 (2分)
1
(4)一方面,SgrSRNA 可促进葡萄糖载体蛋白 G的 mRNA 的降解,导致葡萄糖载体蛋白 G 的
合成减少,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SgrSRNA 翻译产生的 SgrS 蛋白可与葡萄糖载
体蛋白 G 结合,使其失去转运功能,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 (2分)
25、、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
(1) ①. 显 ②. 常 ③.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④. F1均为宽叶,F2出现窄
叶,且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即有宽叶又有窄叶 (2分)
(2) ①. DdXEY、DdXEXe (2分) ②. 雄 ③. DY (2 分)
(3)宽叶高茎雌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矮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4:4:3:1 (2 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