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试卷
2023.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
A.一张报纸平铺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0Pa B.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kg左右
C.食用油的密度为1.1×103kg/m3 D.你所在考场内的气压约为1×105Pa
2.小明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木块的质量。他错把木块放在天平的右盘,往左盘放入砝码、调节游码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如图所示。木块的实际质量是( ▲ )
A.13.8g B.14g C.16g D.16.2g
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剩余水的密度会变成原来的一半
B.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会改变
C.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会变
4.甲、乙两种物体,甲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于乙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甲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乙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5.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6.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到达B点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7.如图所示,当铁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木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木柄撞击地面时( ▲ )
A.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木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木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C.木柄由静止变为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木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8.小华在观摩如图所示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做了一个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绳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9.中国南极泰山站采用轻质材料装配而成,为避免被南极强横风吹得移位,其独特的支架悬空形状发挥了作用。泰山站的悬空形状接近于下列图( ▲ )
A.B.C.D.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11.如图所示,将一大试管开口朝上,灌满水,再将一稍小的试管底朝下插入大试管水中某一深度,然后将大、小试管一起倒过来(在这一过程中手始终握住大试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试管因受到地球吸引将掉下来
B.小试管因受到水的吸力将向上运动
C.小试管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水的压力和小试管的重力,将向上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图乙是小明向上爬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图丙是他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但漏画了一部分,若将之补充完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在下列数字后面添上恰当的单位:
(1)一只鸡蛋的体积大约为50 ▲ ;
(2)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105 ▲ ;
(3)空气的密度约为1.29 ▲ 。
14.图甲,溧水三叶园林樱花飘香,这是 ▲ 现象,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有 ▲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 ▲ nm;图丙中的汤姆生发现了 ▲ (填写粒子名称);图丁为 ▲ (填科学家名)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5.几位同学分组在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他们利用弹簧测力计、若干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细线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若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正确的握持方式是 ▲ (甲/乙)。不选另一方式的理由是 ▲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
实验序号 钩码质量/kg 钩码重力/N
1 0.05 0.5
2 0.1 1
3 0.15 1.5
16.学习“力与运动”这一章,小明画出本章树形结构图,请补全空格处内容。
(1) ▲ 。 (2) ▲ 。 (3) ▲ 。
17.小明利用杯子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在玻璃杯中装满米,压紧后插入竹筷,再慢慢将竹筷向上提,杯子也会跟着竹筷一起被提起来。若米重2N,玻璃杯重1N,则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米与杯子间的摩擦力为 ▲ N。
(2)如图乙,在盛水杯子的杯口盖上明信片,将一枚鸡蛋放在明信片上。用手指将明信片弹飞,鸡蛋掉入水中。此现象说明 ▲ 具有惯性。
(3)如图丙,杯子里装满了水,用纸板盖住水杯,倒置后水没有流出。此现象可以说明
▲ 的存在。
(4)如图丁,在空玻璃杯子里放一乒乓球,沿图示方向用力吹气,乒乓球跳出玻璃杯。此现象可以说明 ▲ 。(多选)
A.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18.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绳的重力及滑轮与轴的摩擦。托盘内物重为5N时,A保持静止,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 N;当托盘内物重为8N时,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将做 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是 ▲ N。
19.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右行驶,车顶A处滴落的水滴最终落在B处。车厢地板上的木箱C始终相对车厢静止。此时小车向右 ▲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减速”)水滴在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 ▲ (选填“改变”或“不变”);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 。
20.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
(1)溢水杯中的水应当刚好与溢水口 ▲
(2)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顺序,可能会导致测出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 (选填“偏大”或偏小”),正确的排序应该为 ▲ (填选项)
A.ACBDE B.EABCD C.AECEB D.EACBD
(3)实验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为 ▲ (用F1、F2、F3、F4表示)。
21.把一根粗糙的木棒按图所示的方式放在分开的两手的食指上。两手指距木棒两端的距离相同。现在缓缓地相向移动两个手指。刚开始移动时,发现右食指相对木棒发生移动,而左手食指相对木棒未发生移动。则此时右食指对木棒的摩擦力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食指对木棒的摩擦力。当两手指碰到一起时,两手指的位置在木棒中心的 ▲ 侧(选填:“左”或“右”)。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2.在(1)图中画出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大小为10N的弹力示意图。
23.如图(2),利用轻杆将小球A固定在小车上,整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以球心为作用点,作出小球A所受力的示意图。
24.如图(3)所示,装有水的烧杯静止在斜面上,画出水对小球的浮力和杯子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2) (3)
四.计算题(25题5分,26题4分,共9分)
25.如图为某品牌纯牛奶,盒内装有250cm3、密度为1.04g/cm3的纯牛奶。g取10N/kg,不计外包装质量,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吸引力的大小是其在地面受到重力的.求:
(1)纯牛奶的质量;
(2)纯牛奶的重力;
(3)若该牛奶处在月球上,求受到的月球吸引力。
▲▲▲
“业余侦探”小星发现两个并拢的“可疑”鞋印。为了估测那个人的体重,小星在方格纸上描下一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的轮廓如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5cm2.每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共28格,为了测量压强,他在紧挨鞋印旁边地面用压力测力计竖直向下压一薄垫片,垫片的重力不计,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10cm2,当垫片下陷的深度与鞋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力计读数是20N.根据以上数据,试求(g取10N/kg):
(1)垫片对地面的压强。
(2)“可疑”人的质量。
▲▲▲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1分)
27.小军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天平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 (左/右)移。
(2)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 g;然后他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酸奶体积为 ▲ cm3。
(3)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在第(2)步中,他不再利用量筒测体积,而是改用针筒(如图丁)从烧杯中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8.4g;则酸奶的密度为 ▲ kg/m3。
(4)小军根据所测数据,在图(戊)坐标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用针筒测量了另一品牌的酸奶,将所测数据又在图上描出了对应的点B.若点A、B分别表示二个品牌酸奶的密度,则ρA ▲ ρB(大于/小于/等于)。
(5)细心的小军在实验中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 (偏大/偏小/不变)
28.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此时轻质小卡片保持静止。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2)实验过程中,小明在右侧加挂了一个钩码,由静止释放卡片发现卡片向右加速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 ▲ ;
(3)小明将卡片旋转一定角度,如图乙所示。松手后发现卡片又恢复图甲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 ;
(4)为了验证(3)中小明的结论,小美同学将卡片往下拉到一定距离,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发现卡片又恢复图甲原状,小美的方法 ▲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结论。
29.小明利用图示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
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是 ▲ (“静止”或“运动”)的。
(2)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 ;
(3)实验时小明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同组的小华发现注射器底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得测量结果 ▲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小华联想到他在医院打针时的场景,将小明的这一步骤加以改进,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4)如表是小明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两项空白处补充完整:
大气压力F/N 注射器容积V/mL ① ▲ 活塞面积S/cm2 大气压强p/Pa
5.1 2.5 5.00 0.5 ② ▲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又进行了如下改进:在完成实验,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了减小
▲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华算出的大气压强为 ▲ Pa。
30.汽车急刹车时车轮经常处于抱死(车轮不转)状态,在路面上留下长长的黑色印迹,物理小组猜想可能是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大小不同,因而对汽车运动的影响不同。于是做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比较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1)为测量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将小车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 ▲ 方向拉动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很小,无法准确读数。
(2)于是将毛巾铺在长木板上,重复(1)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N。
(3)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车轮 ▲ (选填“卡住”或“拆下”),在毛巾表面重复(1)中的操作,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5N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拉力增大到0.8N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推理如果拉力增大到1N时,滑动摩擦力为 ▲ N。
实验表明:同一表面上,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
实验二:探究水平面上摩擦阻力对车运动的影响。
如图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4)通过实验一还发现,小车运动时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越大,于是将毛巾铺在
▲ (选填“斜面”或“木板”)表面,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5)实验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较小,这表明: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 (选填“快”或“慢”)。
(6)请你结合惯性知识推理,紧急刹车时, ▲ (选填“前轮”或“后轮”)留下的印迹更深一些。
综合两个实验可知:急刹车时抱死车轮是用滑动代替滚动增大摩擦来减小刹车距离。但是物理老师提醒他们,真实汽车刹车系统很复杂,紧急刹车时如果车轮长时间抱死会导致汽车转向失灵、侧向漂移,非常危险,工程师结合力学知识设计了一套ABS刹车系统巧妙地解决了该问题。
31.如图甲,小华利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四种液体,用该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酒精 水 盐水 蜂蜜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N 2.6 2.8 3.0
(1)通过分析比较此表,小华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 ▲ ;
(2)若酒精的密度为 0.8g/cm3,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小桶的重为 ▲ N,若查到蜂蜜的密度为 1.4g/cm3,则上表空格中数据应为 ▲ N.
(3)小华又利用该弹簧测力计及小桶,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以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该弹簧密度计能测到液体密度的最大值为 ▲ g/cm3,利用现有的刻度线作为该 “密度秤”的刻度线,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 g/cm3;
(4)小华想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在不更换弹簧测力计的前提下,你的办法是: ▲ 。扬州市邗江实验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月度检测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B 3.B 4.D 5.A 6.C 7.D 8.D 9.A 10.D 11.C 12.
二.填空题
13.(1)cm3 (2)mg (3)kg/m3
14.扩散 吸引 0.1 电子 卢瑟福
15.甲 受力方向没有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16.(1)匀速直线运动 (2)不受力 (3)物体受非平衡力
17.(1)1 (2)鸡蛋 (3)大气压 (4)BD
18.5 8
19.减速 改变 水平向左
20.(1)相平 (2)偏小 B (3)F1-F2 F3-F4
21.等于 左
三、画图题
22-24 图略
四、计算题
25.(1)260g(0.26kg) (2)2.6N (3)0.43N
26.(1)2×104Pa (2)56kg
五、实验探究题
27.(1)右 (2)64.2g 30 (3)1.16×103 (4)小于 (5)偏大
28.(1)不考虑 (2)大小相等 (3)一条直线上 (4)不能
29.(1)活塞 静止 (2)刻度尺 (3)偏小
(4)①刻度部分长度/cm ②1.02×105Pa (5)摩擦力 0.96×105Pa
30.(1)水平 (2)0.4 (3)卡住 0.8
(4)木板 (5)快 (6)前轮
31.(1)C (2)1.8 3.2 (3)3.2 0.2 (4)减小桶的重力(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