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的能力。
大庆铁人中学 2021 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结合“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
1.C A 错误,原文表述为“ChatGPT 使用的模型和算法从参数上看未必是最高的”,“ChatGPT 受”可知,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
创新在于让 AI的算法和训练过程更加“人性化”,生成“有组织”“有筛选”的文本模型,让 结合“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
人工智能会“思考”,是提升人机互动体验的关键”。B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绝大多数人还是 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知,刚产生嫉妒心时感
能一眼识别出软件作文和真人作文”“因为软件写的文章看起来逻辑清楚、文笔流畅,但缺乏 到惭愧;
独特的情感体察”。D 错误,原文表述为“李开复撰文谈到,10 种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 结合“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
代的工作,排名第一的就是电话销售。但销售和客服大概率不会消失”。 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可知,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
2.D 原文表述为“软件在聊天时,也缺乏幽默感,听不懂双关语、谐音梗、笑话等,凡是“抖 结合“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直到
机灵”、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软件都接不上来,只是按照套路化的方式在回答,甚至同一个 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可知,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他在同
问题多问几次的答案都不一样”。 伴痛苦的挣扎中却纹丝不动,体现他内心的矛盾挣扎;
3.D 原文是“人工智能可以生成财经和体育类消息,但不能代替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写就深度 结合“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同伴去世后,他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报道”。 时,并没有同伴为他描述的美好场景,而这些场景只是同伴为了他想象出来的,此时的他惊愕
4.①判断力:识别真伪,精准判断 (困惑/惭愧/悔恨)。
②情感力:情感体察,强烈情感(每点 2分) 9.①从人物形象看,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直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
5.①提升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应用,充分发挥服务和价值。 ②从情节上看,前文用靠窗病人的描述充分蓄势,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
②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新的内容生成和交互形态。 澜,曲折生姿。
③使应用场景规模化。 ③从主题角度看,这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
④弥补人工智能技术在判断力、情感力、创造力等方面的不足。(每点 1分) ④从读者感受看,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
6.B “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错。医护人员的表现,说明靠窗病人的死是在意 (每点 2分,答出 3点得 6分)
料之中,他们了解病情,并不是麻木冷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的能力。
7.C A.“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错,突转式逆向构思法是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 从人物形象看,“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躺着的那
终篇”,很显然,《荷花淀》的情节发展不符合突转式逆向构思法;B.“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 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前文用了大量笔
最后逆转蓄势”错,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顺势”,而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最后逆转”也错 墨表现同一间病房的两个人在描述窗外的一切时的满足与幸福,后文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
误,并未实现“逆转”;D.突转式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氓》中没有 的床位,他漠视他人,渴望占据窗口床位,使他漠视一个生命的逝去,故事也有了矛盾冲突的
情节逆转。 戏剧性。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直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
8.①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 从情节上看,前文用来大量笔墨描写靠窗的同伴为另一个病人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
②刚产生嫉妒心时感到惭愧; 切,后文不靠窗的病人对“窗”的占有欲促使了情节的转变,“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
③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 墙”,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曲折生姿。
④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矛盾挣扎; 从主题角度看,一扇窗,将病房中本不相干的两个人连在一起,两个不幸的人命运有了交
⑤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惊愕(困惑/惭愧/悔恨)。 集,窗也因此成了他们共有的窥望窗外世界的平台以及精神生活的依托。转折的情节演进,运
(每点 1分,答出 5点得 6分) 行中情节突转,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故事也有了矛盾冲突的戏剧性。这样安排可
1
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 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
从读者感受看,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的主要矛盾是不靠窗病人想得到靠窗 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你们不谈论他们
的床位,微观世界里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 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
具冲击力。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他们都称赞高颎是做
10.C 【解析】句意:我听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国原则, 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去翻阅他的本传,此人真可说是公平正直,尤其了解治国之道,隋室的
确实体现了政教的根本,极尽至公的要义,可以用来囊括宇内,教化天下。“政教之源”中 安危,跟他的生死关系密切。可惜遇到隋炀帝这样的无道昏君,却被冤屈诛杀了,我何尝不想
“之”助词,“的”的意思,偏正结构,“政教”是“源”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见到这样的人呢?就连读书时也时常放下书嗟叹!汉、魏已来,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
“足以”是固定词语,中间不断开,排除 D。 直,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后来廖立听到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
11.C 【解析】A.正确。句意: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只听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 概要亡国了!’李严听到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所以陈寿称:‘诸葛亮执政,开诚心,布
叫。B.正确。“朕皇考曰伯庸”的“朕”解释为“我”,是第一人称代词。句意:我的父亲名为 公道,尽忠国家,在当时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的事,虽是仇人,该赏的也必须奖赏,对违犯法
伯庸。C.“‘见’含义相同”说法错误,含义不同。“枉见诛夷”中的“见”表被动;“君既 纪玩忽职守的人,虽是最亲近的人也必须惩罚。’你们难道不仰慕学习他们吗?你们如果能够
若见录”的“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却被冤屈诛杀了。/既然承蒙你 像丞相这样贤良的话,那么荣耀的名声和尊崇的地位就能够长久保有了。”房玄龄对答道:
这样的记着我。D.正确。“吾其左衽矣”的“其”表推测,解释为大概;“桑之未落,其叶沃 “我听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国原则,确实体现了政教的根
若”的“其”是代词,代指桑树。句意: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 本,极尽至公的要义,可以用来囊括宇内,教化天下。”
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刑部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百官中许多人都说张亮应该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
12.D 【解析】D.“唐太宗借廖立、李严两人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故事”说法错误。 裕上奏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赦免其无罪。但唐太宗当时正处在盛怒之下,最终把张亮给
由原文“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可知,后来廖立听到诸葛 杀掉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选,可宰相多次推荐的人选唐
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到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由此可知,因 太宗都没有同意。太宗说:“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他
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是“李严”,廖立没有伤心病亡。 谋反证据不足’,可见此人很公平。我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至今仍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
13.(1)秦王府没有做上官的老部下,都埋怨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 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职。 14. B 【解析】“泰山不要欺毫末”,主要强调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能以大欺小。
(2)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太宗叫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但宰相多次奏上都没被同意。 而《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包容心,要广纳人
【评分标准】(1)“左右”,身边侍候的人、部下、属下;“旧左右未得官者”,定语后置; 才,才能成就大业。
“处分”,由“处理、处置(《孔雀东南飞》)”引申译为“安排、安置(官职)”;“先己”,省 15.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自己的优点,应该要自信。首联以“泰山”和“毫末”、“颜
略、倒装。 渊”和“彭祖”对比,用“不要”和“无羡”表明态度,意在说明万物不管形体大小、生命长短
(2)“俄而”,不久;“阙”,空缺;“妙”,精心;“累”,多次。 都与众不同,不要以大欺小,不必羡人之长。
参考译文: ②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深度。颔联说即使长寿如松柏也终会腐朽,短命如槿花
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没有做上官的老部下,都埋怨前太子宫 也能傲然盛放,所以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努力地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和齐王府的部下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 ③应该正确地看待生死,不能因为生死有数,就消极处世。颈联两句是对生死观点的客观阐述,
而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 生死无法避免,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因为眷恋人世间的一切而畏惧死亡,也不要因为悲观产生
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们 厌世的想法。
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 ④不必叹息生死无常,应该把目光放到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上。尾联意在表明生与死不过一场虽
2
然像梦幻一样,但在这场梦幻中却有着实实在在的维系人生哀乐的情感值得珍惜。(也可理解为, 行文过程中,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向上”与“向下”的内涵,“向上”与“向下”
不必执着生命的长短,超脱生死,忘却哀乐,超然以对。)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向上”如何“向下”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每点 2分,任答三点即可)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
16.(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感动中国”获得者陆鸿虽患脑瘫,却永不服输,逆流而上,最终成就自我的事例,论证“向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上”的意义。也可引用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名言,论证“向下”扎根的重要性。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也可结合当今社会现象,指出不“向上”求索,不“向下”扎根的危害,从反面进行论证,使论
(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证更为严密。
(5)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在素材的选取上,可以立足当下,直指社会上存在的“浮躁”“躺平”等现象的危害,以此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论证“向上”“向下”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家事国事天下事
17.精美绝伦或精妙绝伦 身临其境 横行霸道 (每词 1分) 事事关心”的使命感。
18.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 立意:
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搭配不当,“展览”改为“呈现”或“展现”; 1.向下扎根,向上求索。
前后矛盾,删去“基本”;语序不当,“人生追求和绘画风格”改为“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 2.以扎实之功底,成瑰丽之人生。
(答对 1点给 1分,3点给 3分) 3.仰望星空力争上游,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19. C【解析】文段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 4.沉稳人生,拒绝浮华。
着重强调,D项表示反语讽刺。
20.①静电积累越多
②静电的危害非常大
③静电对人体也有一定伤害(每处 2分)
【解析】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第②处,根据后文“因衣服起静电导致加油站起火、汽修
店内因移动塑料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车间因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等案例”进行推断,所填
句子是对后文的概括。
2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强调“向上”生长的重要性,唯有“向上”才能谱写自身与国家的
精彩。以此启示我们“向上”是青年人成长的时代所趋,青年人应以“向上”的积极心态来面对
未来的生活,开拓进取。第二段围绕“向下”一词,以胡杨为例,强调“向下”扎根的重要性,
“向下”稳固根基,“向上”才能稳健生长。材料围绕“向上”和“向下”两个核心词展开,引
发青年学生对自己应如何成长这一问题的思考。
写作时,考生应正确认识“向上”与“向下”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
互为表里,在写作时,应综合考虑两者对于青年成长的意义,体现出辩证思维能力。
3大庆市重点中学2021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说,AI正在重塑互联网。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引发行业变革,ChatGPT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方面,是人机互动带来的人性化体验。ChatGPT让人工智能成了一项大众都能使用的服务,
而且用户体验十分“惊艳”。这是此前人工智能从未达到的境界。从技术上而言,ChatGPT使用的模型和算法从参数上看未必是最高的,但其创新在于让 AI的算法和训练过程更加“人性化”,生成“有组织”“有筛选”的文本模型,让人工智能会“思考”。这也是提升人机互动体验的关键。
另一方面,是商业化落地。一项技术,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产品,那么终将是昙
花一现。ChatGPT作为一款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和价值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模式,打破了 AI“嵌入式”的常规形态,打造了新的内容生成和交互形态。在发布后短短 5 天内,用户数量破百万,两个多月后用户破亿,显示出其在规模化应用上的巨大潜力。而 ChatGPT 背后的模型和算法,应用空间远不止这些。
基于ChatGPT庞大的潜在用户基数,付费服务是其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即便仅部分付费或者收
取少量费用,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通过流量、广告等渠道也能实现快速变现。除了 ChatGPT 自身带来的直观经济利益,其融入各行各业发展后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此外,互联网能够在全球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ChatGPT能够“出圈”,关键原因之一也涉及人——提升了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应用。
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而言,竞争的核心并不只是技术,还有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后者可能更
为重要。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聪明,其目的始终是服务人类。眼下,一场新的人工智能大战已经打响。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当然,面对ChatGPT带来的热潮和热议,我们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新技术到底能给人、产业、
社会带来何种深刻的变化,并不取决于它掀起的浪花有多大,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重塑现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并且形成持久的、自洽的运行闭环。从这个意义上说,ChatGPT还面临不少的挑战,也有不少需要克服的不足。
(摘编自禹洋《ChatGPT做对了什么》)材料二:
近日被誉为“史上最强聊天机器人”的ChatGPT引发热议,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职业或被取代,莘莘学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能力,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
①__________
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是其准
确度还远远不够。它可以非常快速地给出信息,同时也会出现《红楼梦》的作者是石头这样的低级错误,评价文学作品也不过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因为网络上本就充斥海量鱼龙混杂的信息,甚至因为算法的缘故,一些虚假信息还可能被优先推荐。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软件加快了人们寻找信息的速度,但识别信息真伪的判断力变得更加重要。
答案的出处是什么,有没有权威的研究支持,有没有其他说法?人们需要通过对不同信息源交叉比对,分析判断出人工智能软件给的答案是不是正确。而这种判断力恰恰来自正规、系统化的学习和搜索技巧。
一切软件和人工智能都是辅助工具,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人。比如说,医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诊断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但是下诊断的还得是医生。工具无论多么发达,都依赖于操作的人。
②__________
有人尝试用ChatGPT写一篇小学生作文,并混在真正的小学生优秀作文中,结果绝大多数人还
是能一眼识别出软件作文和真人作文。因为软件写的文章看起来逻辑清楚、文笔流畅,但缺乏独特的情感体察。让软件写一首诗歌,也只不过是利用数据库生成的一些词语拼凑。
软件在聊天时,也缺乏幽默感,听不懂双关语、谐音梗、笑话等,凡是“抖机灵”、脑筋急转
弯之类的问题,软件都接不上来,只是按照套路化的方式在回答,甚至同一个问题多问几次的答案都不一样。
目前来看,这个聊天软件只是带有一点人格色彩的搜索引擎,远远不能创作出具有强烈情感的独特文学作品。
③创造力:思想深刻,深度认知
人类有别于机器,就在于人类独有的心智结构、有价值观、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创新工场的创
始人李开复撰文谈到,10种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的工作,排名第一的就是电话销售。但销售和客服大概率不会消失,未来需要的是更深度的支持、面对面的服务能力。同样,人工智能可以
第 1 页 共 5 页
生成财经和体育类消息,但不能代替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写就深度报道。
简单的汇编信息、重复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不可能跟人工智能比拼记忆和手速,而是需要提高认知能力、选择能力。
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解放人类的生产力,就像蒸汽织布机解放了纺织女工的双手、汽车代替了
马车,人工智能可以把我们从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去思考、去感受、去爱、去创造。
(摘编自李峥嵘《做一个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技术参数上看,ChatGPT使用的模型和算法是最高的,这是提升人机互动体验的关键。
B.绝大多数人都能一眼区分ChatGPT与小学生写作的文章,是因为ChatGPT写的文章逻辑更清楚。C.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软件虽然知识库庞大,但还是会出现作品和作者不匹配的错误。
D.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认为在10种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中,最早消失的将是销售和客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则材料都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展开论述,并认为人工智能还有不足和发展的空间。
B.ChatGPT融入各行各业后发展产生的经济价值将给ChatGPT带来广阔“钱”景。
C.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
D.不管同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出现几次,人工智能软件总是按照套路给出一样的答案。
3.下列选项表述的活动中,不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的一项是( )(3分)
A.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上主播两会新闻
B.“五一”假期驾驶汽车外出
C.创作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D.报社记者采访后撰写深度报道
4.结合材料二相关段落,仿照③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4分)
5.某公司准备借助ChatGPT的这股东风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就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合理的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窗
泰格特(澳大利亚)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
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 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 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
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
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
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
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
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
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 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
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B.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
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
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
D.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
7.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
B.《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
C.《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
D.《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8.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东宫及齐府①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
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才
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
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
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卿等若慕宰相之贤者,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 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百官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
宗既盛怒,竟杀亮。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
第 3 页 共 5 页
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郎。
放言五首(并序)(其五)
(节选自《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篇》)
【注】①前东宫及齐府:指玄武门之变中败于李世民之手的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 B.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 C.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 D.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在文中意为“只”,与《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的“但”含义相
同。
B.朕在文中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与《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朕”含义不同。
C.见在古文中常表被动,文中“枉见诛夷”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含义相同。
D.其在古文中意义和用法广泛,文中“吾其左衽矣”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其” 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面对房玄龄关于秦府旧部下未得官职而埋怨的上奏,举了尧废丹朱、舜废商均之事来说明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
B.唐太宗虽然当时没有采纳李道裕关于张亮谋反证据不足的上奏,却看到了李道裕对公平正直的坚守,后来任命其为刑部侍郎。
C.唐太宗认为用人要看是否有能力,而不能看关系的亲疏远近,如果只因旧部下有怨言,不看能力就加以委任,是不公平的。
D.唐太宗借廖立、李严两人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故事,强调做官要坚守公平正直的品格,这样才能富有人格魅力,受人尊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东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5分)
(2)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
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①。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注】①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序言可知,在此之前元稹也曾写过《放言五首》组诗,且作者对其评价颇高。
B.诗歌首句强调的侧重点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句意基本相同。
C.诗歌颔联意思是松树千年之后也会变成一堆枯木,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D.颈联中,“何须”与“亦莫”既对仗工整,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死观。
15.从本诗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写山势的高险,
然后由静而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
场景。
(3)《蜀相》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蜀相诸
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
(4)《扬州慢》中先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后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
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因门庭衰弱,内外俱无
第 4 页 共 5 页
助力的孤弱情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展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品格。
节目致力于用 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网友
纷纷称赞其展现了“唯美中国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______________的视觉盛宴。在第一集中,齐白石的名画《虾》被分解成了不同的局部,游动的虾们恢复了现实世界里的生机活力,自如地穿
梭在池塘中,配合着第一人称的解说词,让观众________,仿佛走进了“水草青青的世界”。
该纪录片用3D技术手段满足了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带观众一起走进作品所处的那段历史,让观众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它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展
览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基本充分了解齐白石的人生追求和绘画风格。齐白石
画螃蟹讽刺侵略者_____________,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
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17.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静电是一种因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引发的自然物理现象,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人们
平时感觉到“啪.”一下的触电感觉,或是在晚上看到电火花,就是静电的放电过程。冬天天气干燥,
容易造成静电积累, ① ,释放就会更强烈。
有人认为,静电就是闪个火花或是手指麻一下的小事,不会产生太大危害。实际上,在一些特
殊环境中, ② ,一些地方曾发生过因衣服起静电导致加油站起火、汽修店内因移动塑料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车间因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等案例。另外, ③ ,尤其是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对于老年人、心脏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有很大威胁。如果人体长期受静电干扰,还可能引发脸部红斑、色素沉着、心率异常、心脏期前收缩等情况或疾病。
19.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啪”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梅兰芳、尚小云、成砚秋、荀慧生四位京剧名家被称为“四大名旦”。
实现共同富裕,主要靠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即“做蛋糕”和“分蛋糕”。
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下,一些网络平台,综艺节目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快速变革的科技创新、新知识新
思想对人类的召唤,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唯有以“向上”的心态开创自己的人生格局、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谱写自身与国家的精彩,而生活绝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青年。
然而,成长不仅限于“向上”,“向下”的努力同样至关重要。胡杨树根系发达,具有惊人的
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正是不断地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