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7 杞人忧天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7 杞人忧天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7 20: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七年级上册
7 杞人忧天
《列子》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
( )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 )之,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若( )屈伸(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忧崩坠乎?”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崩塌坠落
无,没有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
其人曰:“奈地坏何( )?”
纵使,即使
伤害
拿……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 )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踩、踏
同“释”,解除、消除
人物描写:文章的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忧虑重重的形象,作者借此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反问修辞:晓之者两次采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加强语气,解开了杞人的烦忧。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语言
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
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忧其坏
对比手法:文章开头废寝忘食的“忧”和文末的“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杞人的庸人自扰,患得患失。
舍然大喜
本文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的庸人,他们既自扰又扰人,告诉人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
主旨
1.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________?
2. 其人曰:“______________,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考点演练
奈何忧崩坠乎
天果积气
3. “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两句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星宿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积块耳
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人不堪其忧
B. 若屈伸呼吸/若躇步跐蹈
C. 亦不能有所中伤/终日在天中行止
D. 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B
1. B【解析】A. 担忧,发愁/愁苦;B. 你;C. 伤害/内,里;D. 同“释”,解除、消除/舍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身亡所寄/寄人篱下
B. 因往晓之/家喻户晓
C. 亡处亡块/国恒亡
D. 天果积气/未果,寻病终
A
2. A【解析】A. 依靠,依附;B. 告知,开导/知道,了解;C. 无,没有/灭亡;D. 果真,当真/实现。
1.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
3.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5.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7.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一)阅读《杞人忧天》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拉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担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病益。家人为之请巫。
原文
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_
(选自刘元卿《贤奕编》)
沈屯子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书,当说到“杨文广被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于是劝他到外面走走,用来缓和心中的忧愁。途中正好看见有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的人,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
参考译文
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回到家后,他的病竟又加重了许多。家人为他请来了巫婆(诊治)。巫婆说:“我查考了冥籍,等来世你一定托生为一个女人。将要嫁给一个姓麻哈回的汉子,长相奇丑无比。”沈屯子听了巫婆的话,心中更加忧惧,病情越来越重。亲戚朋友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沈屯子说:“要想让我放下心来,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还有麻哈回汉子给我写了休书。只有这样才行啊。”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蹙然兴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
(2)自此悒悒成疾 ________________
(3)归忧病益 ________________
(4)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 ________________
停止。
病。
更加。
你。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拉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若 欲 吾 宽 须 杨 文 广 围 解 负 竹 者 归 家
麻 哈 回 作 休 书 见 付 乃 得 也。
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
/
/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的故事,讽刺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告诉人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
B. 《沈屯子多忧》通过沈屯子自寻烦恼,替古人担忧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像他那样成为笑话。
C. 《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通过解释与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
D
4. D【解析】巫婆和亲友的安慰和劝说也没有使沈屯子改变想法,病情有所好转。
D. 《沈屯子多忧》中的巫婆和亲友通过安慰和劝说,使沈屯子改变了想法,病情有了好转。
5. 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是不必要的担忧?还是居安思危?结合你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是不必要的担忧。沈屯子对三件事表示了忧虑,这三种忧虑是不同的。第一种是为书中人物杨文广担忧,属于对过往的历史的忧虑;第三种是让麻哈回给他写休书,这是还未发生的事,属于对虚妄的来世的忧虑。这两种忧虑都是毫无必要的,与杞人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是居安思危。沈屯子看到扛竹竿的人去集市,担心尖锐的竹子末端会不小心刺伤行人,是对现实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忧虑,从积极方面来看,和杞人忧天类似,都表现了人的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
(二)阅读《杞人忧天》和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怼(duì) :怨恨。
原文
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来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来占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收税赋贪得无厌,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参考译文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兴事无已 ________________
(2)奚独彗星乎 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
哪里。
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正确的意见。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夜 者 寡 人 梦 见 彗 星 吾 欲 召 占 梦 者 使 占 之。
/
/
4. 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和本文中的晏子处理的方法却不一样。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本文中的晏子则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