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尔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封建时代的西欧大地,教堂与庄园星罗棋布,到处回响着教堂沉闷的钟声,到处可见基督的十字架。除了教士之外,人们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曾经充满生机的西欧为什么会步入愚昧与黑暗的时代?一.封建等级制度5世纪末,日耳曼国家在罗马废墟建立,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是最大封建国家 法兰克王国是在西罗马灭亡后,由日耳曼人一支的领袖克洛维于486年建立;496年,克洛维率部众皈依基督教,使法兰克王国得到发展。九世纪中叶查理帝国分裂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 法兰克国王查理,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建立者矮子丕平之子,在他执政的46年间(768~814年),力精图治,使法兰克王国达于鼎盛。公元800年由教皇为之加冕称帝。在位时,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武力扩张。在位期间进行过50多次战争,所占领的地区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形成了西起大西洋,东至多瑙河,南到意大利中部,北达波罗的海,史称查理帝国。 宫相:名义上是掌管宫廷政务以及辅佐君王的亲近官员,但后来演变成王国内实权所在。 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封臣之间的从属关系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封建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约688~741(1)宫相查理·马特改革——推行采邑制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收回土地。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土地,分封关系终止;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采邑制)史称改革为“查理·马特改革”。 影响:各级封建主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封臣之间的从属关系,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封建骑士制度的打下基础。形成?(2)封建等级图“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我的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
(附庸只效忠于直接领主)(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等级特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主集权)骑士——中古西欧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耀。“对封君忠诚、尊重妇女、舍生取义”西欧庄园情景图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遍布西欧的封建庄园。西欧封建庄园特点:经济上: 自给自足,封闭独立,不与外界交往,没有集市.农奴要负担实物地租、劳役地租、各种服役和苛税,庄园主完全依靠剥削农奴为生。庄园主既是经济上的剥削者,又是政治是的统治者。政治上: 庄园主有自己的武装、法庭、牢狱等生产情况: 农奴有自己的家庭和经济,被束缚在庄园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不准随便离开。庄园内封建主的自营地、农奴份地、手工作坊的生产劳动由农奴劳作。二.教会的统治教皇为皇帝加冕 传说,耶稣曾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救世人在十字架上舍去自己的生命。十字架成为基督教的“圣物”。耶稣
Jesus
公元前6/前4~约29/30丕平加冕 丕平(714~768年),又称丕平三世、矮子丕平,法兰克国王(751~768),查理曼大帝的父亲,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他原为宫相,75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以奠定。1.教皇国形成——“丕平献土”教主从4世纪起称教皇,在教会事务中具有最高统治权.教皇既是天主教的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的一国之君。 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高地上,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人,为以教皇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梵蒂冈原为“丕平献土”后中古时代教皇国的中心,1870年并入意大利。1929年教皇与意大利签订条约,成为独立国家。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2.教会的黑暗统治政治: 教皇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文化: 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异端”思想异端:指违背《圣经》或教会说教的相对立的主张和言论。被示众的“异端”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 丰富哥白尼日心说提出宇宙无限思想后烧死在火刑柱上天主教会国王精神力量支撑 中世纪的欧洲被神权笼罩,从贫民到国王所有人都是天主教徒,信封耶稣,教皇也就成为实际最高领导人,人们的生死掌握在教会手中,再加上教士的贪婪,不停从人民手中索取,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所有的人都不敢违背教皇的意愿。人民生活愚昧无知,而且备受压榨,这就是“黑暗时代”军事力量保护影响: 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西欧城市的兴起:崔生了市民阶级(早期资产阶级) 琅城起义——获得自治权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西欧在中古初期,由于战乱和经济衰败,昔日繁荣的罗马城市大多变为废墟。西欧封建庄园形成后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独立,不与外界交往,没有集市。 11世纪前后,随着生产力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生产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 原因:西欧生产力的提高著名城市: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 14世纪前,多数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之上。封建主对城市居民实行封建统治和盘剥,征收实物和劳役,滥征市场税,享有某些商品的独占权和专卖权,拥有城市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权。为摆脱领主的束缚,许多城市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一般是以封建领主,或国王颁发的特许状为法律依据的。金钱赎买是城市获取自治权的主要途径。通过武力的法国琅城起义——是典型代表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为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1.繁盛的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的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基督教和东方文化而成。圣索非亚大教堂 5——6世纪拜占廷帝国繁盛: 城市林立,同贸兴旺, 君士坦丁堡的繁华富丽被西方人视为天堂.马克思称其为:东西方之国的一道金桥. 当文明从西欧的废墟中升起时,君士坦丁堡仍沐浴在城市文明的巨大光辉中,这种文明的古典根基从未断过。作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它高举着基督教文明的火炬走过整个黑暗时代。到公元11世纪君士坦丁堡走到它的顶峰,成为中世纪最富有、最宏伟、最精致的城市。查士丁尼 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进行西征,企图收复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结果未能如愿。2.帝国的衰落(1)原因: ②封闭保守,固步自封不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③长期频频用兵,民穷财尽,国力衰落④农奴起义⑤奥斯曼土耳其入侵①帝国靠武力扩张,基础极不稳固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于中亚,13世纪深入小亚细亚,建立土耳其国家,14世纪下半叶,占领巴尔干半岛,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2)拜占廷帝国灭亡 1453年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之围(1453年4—5月) 这是第一次运用大炮的围城。拜占廷帝国遭到新兴奥斯曼国的致命打击,据守孤城。土耳其素丹下令用大炮轰城,作为炮弹的石头重达640千克。城陷后素丹纵兵三日,居民死伤不可计数,历史名城毁于一旦,拜占廷帝国集聚几千年的财富丧失殆尽。可悲的衰亡 土耳其人破城以后,把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思是伊斯兰之城),作为自己的国都,并且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土耳其帝国。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还是沟通亚欧两洲的一个大城市。 今天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安卡拉成为土耳其的首都还是近代的事情。在显赫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的首都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上的伊斯坦布尔。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和俄、英、法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首都伊斯坦布尔也经常处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威胁之下,1920年还被英军占领过伊斯坦布尔市。
被尊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便到小亚细亚半岛组织对外反抗外国侵略、对内推翻苏丹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渐成了斗争的中心。同时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革命胜利以后,安卡拉便被定为共和国首都。拓展延伸 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与拜占廷帝国的封闭保守有何共同结果?对此你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