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第五节课时达标训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第五节课时达标训练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11 11: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时训练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件制作人:龚位超一、选择题(基础知识理解)1.(2014?遂宁)王梅发现她家新买的白炽灯用过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电压下发光时要暗一些,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是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升高,灯丝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灯丝变细,导致灯丝电阻变大,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小的缘故. 2.(2014?鞍山)锦州世博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边园区,来自荷兰的珍惜黑色郁金香在运输过程中是利用干冰
来进行保鲜的.初春早上海面上的“白气”是
现象(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郁金香花呈现黑色是因为它 各种颜色的光. 升华升华液化吸收3.(2014?嘉陵区模拟)我们天津市多年来干旱严重,为了缓解旱情,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多次实施人工降雨,当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送入高空冷云层中,干冰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高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形成雨滴落向地面. 4.新华网昆明3月30日电:云南已经持续好几个月没有有效的降雨.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升华液化升华吸收液化凝华5. 2013年12月28日是第十九届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开幕.雾凇是大自然的一个美景,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雾凇”.“雾凇”经历了 和 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6.寒冷的冬天在房间门窗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出现一层冰花,这是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在形成露珠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或“放”)热;在化雪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或“放”)热. 升华凝华内凝华放吸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只有中气温急剧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才能结成霜;化雪过程需要从周围的空气中 ,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人们感觉寒冷.(均选填“吸热”或“放热”) 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放热凝华吸热熔化升华凝华熔化9.(2014?合肥一模)在北京,当气温降低到-50℃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水汽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这些小雪花如果互相碰撞,还会发出声响,好像翻动书页的声音.探险家把这种奇妙的声响称之为“星的耳语”.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凝华10.小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生.他发现他家的白炽灯泡长期使用以后不如以前亮了,如图所示.请你就这一现象和小明一起进行猜想,并简单说明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 , 猜想依据:
; 猜想二: , 猜想依据: ,
. 灯泡壁变黑了,透光性能变弱了泡钨丝升华后,钨蒸气又凝华成
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壁上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了灯泡钨丝升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灯泡两端电压不变,所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了11.今年年初,我国多处发生连续多天的雾霾天气,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气象部门在环境监测大气质量时,科学家用PM2.5颗粒值表示其浓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请你提出一条减少PM2.5的合理化建议: .μm 减少空气中PM2.5浓度的方法很多,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各企业达标排放、加强政府监督以及不要露天焚烧垃圾等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2. 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转变,导致了以 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的发明导致了人类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过度. 能的广泛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在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 ,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代能源革命的序幕. 解:人类历史上总共进行了三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是第一次能源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取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能源时代的到来;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核反应堆的建成是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作为主要能源.钻木取火柴薪蒸汽机化石核核反应堆二、选择题(知识的综合运用)13.(2014?遵义)下列关于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能源的行为中,正确是(  ) ①手机充电完毕,不及时拔下充电器 ②将废书报、饮料瓶等送到废品回收站 ③尽量使用一次性杯子 ④夏天使用空调不要把温度设置过低 ⑤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C14. (2014?丽水)“五水共治,治污在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B15. (2014?漳州)我市近年来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田园都市”积极倡导节能减排,下列与节能无关的是(  )
A.沿海县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部分县区用LED路灯替代通照明路灯
C.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城区道路铺设沥青路面可减弱噪音D16.(2014?贵阳)我市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从物理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下列哪项措施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举措(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多烧煤少用天然气
C.多安装景观灯,使城市更美 D.大力开发风能和太阳能D17. (2014?滨州)开发新能源是本世纪人类关注的热点之一.除了开发新能源,我们还应该从节约身边的能源做起.图中符合节约能源且安全的做法是(  ) B18.(2014?淮南模拟)暑期正直用电高峰,为了节约用电,小明提出以下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做到人走灯熄 B.将空调温度调低点
C.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家中的电热水器D.普及节能灯的使用B19. (2013?黄冈)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骑自行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行车时,相对于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
B.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C.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由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骑车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B20. (2013?河池)现代社会倡导的“低碳生活”是指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洗衣服时,多用洗衣机,少用手洗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购物时自带“环保型”袋子,少使用或不使用塑料袋B21. 201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B22.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环保.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则应该从节约身边的能源做起,下列符合节约能源且安全的做法是(  )
A.开电冰箱门时不及时关门 B.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
C.用燃气炉取暖 D.洗衣机每次洗一件衣服B23.哈尔滨市政府为全面推进城市建设,采取了下列一些措施,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是因为行使的车辆具有惯性不易停下,避免交通事故
B.“种植花草树木”加大城市绿化-----是由于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少环境污染
C.焚烧垃圾发电-----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变废为宝D.城区禁鸣-----是为了消除或降低噪声,减少城市污染B24. (2014?赤峰)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 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C25. (2014?齐齐哈尔)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C26.(2014?淄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冬天玻璃上生成冰花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D27. (2014?黄冈模拟)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C.高压锅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D28. (2014?广西)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冰棍上冒“白气”
C.深秋,草叶上有露珠 D.严冬,树枝上挂雾凇D29. (2014?松北区三模)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30. (2014?南通模拟)水无常形,变化千万,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D31.遵义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C32. (2014?和平区二模)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三.解答题(综合能力训练)33. (2014?大连)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干冰容易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 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34.有包装皮密封的雪糕,若长时间在冰箱冷冻室里存放.当撕开外包装皮时,会发现雪糕表面有一层霜,请解释雪糕表面的这层霜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雪糕凝华形成的. 答: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通常在零下十几度的雪糕,发生凝华现象,在雪糕表面形成小冰晶. 35. (2014?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吸收凝华升高36.专家建议“加碘盐每次用完后,要把盐瓶的盖盖严”,“炒菜时,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入碘盐”.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吗? 解:碘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所以用完后要盖好盖子以防升华;在加温时,碘更容易升华,所以炒菜时,更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碘盐,最大限度地减少碘的升华. 37.随着人类能量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所示是某一地铁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请你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优点.解:在地铁进站时,车要停下来,而车此时是有很大的动能的,若刹车,就把这些动能转化为了内能而损耗了,若进站时让车上坡,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贮存起来,这样就减小因刹车消耗的机械能; 地铁在出站时,车原来处于静止没有动能,需要消耗燃料的化学能才能启动,运动起来,若利用下坡,则可以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便于启动,节省了燃料,起到节能的作用. 答:车进站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小因刹车消耗的机械能;车出站时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的作用38.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常见家电节电小窍门 家用电器是现代家庭不可缺少的物品,把握好每一种家电设备的“个性”,既能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也可节约电能,省出一大笔电费开销. 电视机节电:电视机的最亮状态比最暗状态耗电多50%-60%,音量开得越大,耗电量也越大,因此,看电视时,亮度和音量应调节到人感觉最佳的状态,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电,而且有助于延长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洗衣机节电:洗衣机的电动机功率是固定的,因此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洗涤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衣物脏污程度来决定. 结合上文及所学知识,请总结常见家电节电的两类方式,并各举一例子. 分析:根据公式W=Pt,要节约用电,在时间相同时,应尽量减少用电功率;若功率不变,则应尽量减少用电器的工作时间. 答:由上分析知,减小用电器的功率或缩短用电器的使用时间,都可以节约用电; 例如卧室内的灯不用很亮,可用功率较小的灯,在用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用电器的功率来节约用电; 在家中也要做到人走灯灭,不用时及时把灯关掉,缩短用电器的用电时间,通过缩短用电时间来节约用电.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