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6(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6(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07 01: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
A.50g B.5N C.0.5N D.50mg
2.边长为5cm的正方体重4N,放在宽为1cm的长木板上,则木板所受的压强是(  )
A.0.8 Pa B.8000Pa C.1600Pa D.无法确定
3.我国交通法规规定,坐在小型客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紧急刹车 B.突然启动 C.车速太快 D.车速太慢
4.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在冰雪路面撒煤渣 B.轮滑鞋下装有滑轮
C.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给车轴加润滑油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一摞书放在桌面上,没有观察到桌面发生形变,所以桌面此时不产生弹力
B.风将树枝吹弯了,弯曲的树枝附近没有受力物体,所以不能产生弹力
C.一根弹簧撤去拉力后,发现比原来明显伸长了,此时弹簧也产生了弹力
D.橡皮泥捏成球形,橡皮泥发生的是非弹性形变
6.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弯的弓没有弹性势能
B.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低
C.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
D.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越大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 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1、p2,桌面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压1、F压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①F1 > F2 ; ②ρ1>ρ2 ; ③p1 > p2; ④F压1 > F压2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如下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彼此平衡的是
A.
B.
C.
D.
10.下图为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6×105N的重物匀速上升的图象,能正确反映钢丝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面上,甲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取部分乙,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
A.V甲可能等于V乙 B.V甲一定大于V乙
C.V甲可能小于V乙 D.V甲一定小于V乙
12.如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下列可以增加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是(  )
A.增加水平拉力的大小 B.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
C.提高木块匀速运动的速度 D.换用木块面积小的一面接触木板
13.小枫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为25 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B.若保持图中物距不变,正确调节光屏后,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这是投影仪的原理
C.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 cm刻度线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 cm、55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向右再移5 cm
D.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向上调节适当高度,或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下调节适当高度
14.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不计滑轮重力)木板B静止,木块A在粗糙木板B上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木块A移动了0.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5N
B.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为4N
C.5s内绳子拉力对木板B做的功为2J
D.拉力F的功率为0.5W
15.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如图所示且液面恰好相平,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两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B.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C.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较大
二、多选题
16.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坐垫设计成“马鞍形”,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人与坐垫间的压强
B.甲图中的坐垫设计成“马鞍形”,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人对坐垫的压力
C.乙图中工人确定等高点,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D.乙图中工人确定等高点,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原理
1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该凸透镜的焦距f和L存在的关系可能是
A.L>f B.L<f C.L=f D.L>2 f
18.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通过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由于受到惯性力,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D.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19.如图所示的作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
B.图乙中物块沿粗糙斜面下滑
C.图丙中物块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
D.图丁中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匀速上滑
20.有一个焦距为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透镜40cm处沿主轴移动到离透镜15cm处,在此过程中(  )
A.始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C.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D.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三、填空题
2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总结概括出这一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______。
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一个________ 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通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23.勤消毒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如图甲是酒精喷雾瓶的操作图,用手按压瓶口的活塞,使瓶内酒精液面上空的气压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的大气压,酒精就从喷嘴喷出。如图乙是小区 消毒用的一种喷雾器原理图,当压缩空气从小孔快速喷出时,细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___________(填“大”或“小”),瓶内外产生气压差,使药液从细管中上升并喷出。
24.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_,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若将此透镜取下观察邮票,此时邮票距凸透镜的距离必须 ________,若想观察到的邮票的像稍微大一点,则透镜应该离邮票稍微 ________一点.(选填“近”或“远”)
25.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一箱在水中浸泡的建筑材料,已知箱子密封完好,共总质量为780kg,箱子未露出水面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为4×10-2m3.在箱子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拉动绳子自由端将箱子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0m,此过程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箱子未出水面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为4000N
B.动滑轮所受重力为600N
C.箱子未露出水面时,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绳子上的拉力为7400N
D.箱子未露出水面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2.5%
E.箱子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竖直上升,此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4200N
F.箱子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2.9%
G.箱子未露出水面时,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的功率为800W
H.箱子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的功率不断变大
I.箱子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变大
J.箱子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逐渐变大
四、实验题
2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27.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
(1)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
(4)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像这样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
(5)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
五、计算题
28.位于龙沿的福建新龙马公司近期推出高性价比的新能源纯电动车,它充满电后纯电最高续航里程到达214km,远越同级车。若这种电车满载时总重G为2.0×104N,正常匀速行驶时,电车受到的平均阻力f为车重的0.02倍,当电车以10m/s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200km时,求:
(1)电车所做的功W和功率P。
(2)电车消耗的电能E和效率η;(已知:电车每行驶100km耗电15kW h)。
(3)若电价按0.5元/kW h来计算,则行驶200km需电费多少元?与之同样功能的燃油车每行驶200km油耗为13.4L,燃油价格按6.0元/L计算,则同样行驶200km需燃油费多少元?
29.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一个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用时20s,人所用的拉力是500N,人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六、作图题
30.如图所示,重10N的圆球沿着斜面向下滚动.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圆球到的重力.
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卷】如图,一重力不计的挂衣钩“吸”在竖直墙上,钩上挂着物体保持静止.
请画出挂衣钩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画图时,用实心点O表示力的作用点)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鸡蛋的质量
m=50g=0.05kg
由G=mg得,鸡蛋受到的重力
G=mg=0.05kg×10N/kg=0.5N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正方体和木板的接触面积
S=5cm×1cm=5cm2=5×10 4m2
木板所受的压力
F=G=4N
木板所受的压强
p===8000Pa
故选B。
【点睛】正方体的边长大于木板的宽度,所以正方体和木板的接触面积等于正方体的边长乘以木板的宽,根据p=求出木板受的压强。
3.A
【详解】A.当紧急刹车时,车停止而人由于惯性会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冲向前窗,故A符合题意;
B.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仰,有靠背支撑,故安全带不起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D.车速无论快慢,人和车都具有相同的速度,不会造成伤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在冰雪路面撒煤渣,是当压力不变时,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
B.轮滑鞋下装有滑轮,是通过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壶表面打磨的很光滑,是当压力不变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车轴加润滑油,是当压力不变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桌面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微小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故A错误;
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树枝发生弹性形变,当风停止后,树枝又恢复原状,因此弯曲的树枝产生弹力,故B错误;
C.一根弹簧撤去拉力后,发现比原来明显伸长了,说明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产生弹力,故C错误;
D.将橡皮泥捏成球形时,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橡皮泥发生了非弹性形变,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实验。
故选A。
7.C
【详解】A.拉弯的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故B错误;
C.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符合连通器的构造,连通器的特点是,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故C正确;
D.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在甲溶液中漂浮,在乙溶液中悬浮,所以

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即两小球的深度相等,由 得
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由得,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质量关系为
由 得,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重力关系为
甲乙两容器的总重力关系为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因此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两个力不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错误;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正确;C、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错误;D、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
10.B
【详解】W=Fs,拉力不变,重物匀速上升,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越长,故功与时间成正比。
故选B。
11.D
【详解】甲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根据可得
由图可知,所以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为
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 ,根据,因为,所以
即甲剩余的高度小于乙剩余的高度,由图可知圆柱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关系为,根据可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
故选D。
12.B
【详解】A.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时,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增加水平拉力的大小,木块做加速运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加,滑动摩擦力增加,故B符合题意;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提高木块匀速运动的速度,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换用木块面积小的一面接触木板,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AB. 由图可知,物距u=25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光屏应在45.0cm与55.0cm刻度之间,应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这是照相机的成像条件,故AB错误;
C. 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cm、55cm处,物距u=25cm-10cm=15cm,像距v=55cm-25cm=30cm,光屏上成清晰实像,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物距应为30cm,即凸透镜移至10cm+30cm=40cm刻度处,应将凸透镜向右再移15cm,故C错误;
D. 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向上调节适当高度,或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下调节适当高度,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根据公式可算出绳子上的力为
木块A在粗糙木板B上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等于绳子上的力,为4N,A错误;
B.木板B静止,受力平衡,对其受力分析,受到绳子的拉力为5N,方向向右,还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为4N,方向向左,因此地面给木板B的摩擦力大小为1N,方向向左,B错误;
C.5s内木板B静止,绳子拉力对木板B做的功为0J,C错误;
D.5s内木块A移动了0.5m,则拉力拉着滑轮移动了0.25m,拉力F的功率为
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小球在甲容器中处于漂浮状态
小球在乙容器中处于悬浮状态
所以
故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两容器中所受浮力带下相等,根据得
V排越小密度越大,所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液面恰好相平,说明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可知,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故C错误,故选C;
D.甲容器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根据得,甲容器中的液体和小球的重力大于乙液体和小球的重力,所以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较大,故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C
【详解】AB.坐垫设计成“马鞍形”,增大了受力面积,在同一个人骑的情况下,减小了压强(压力不会减小),所以A正确,B错误;
CD.工人用软管里装入水,组成了连通器,当水静止时,两边的水位是相平的,从而确定等高点,没有用到浮力知识,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7.AB
【详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故可能L>f,也可能L【点睛】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
18.AB
【详解】AD.从实验中我们看到,物体在木板上所受阻力最小,物体运动的距离最远,小车速度减小的最慢,由此可推得如果没有阻力存在,小车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A符合题意,D正确,D不符合题意;
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中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目的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9.CD
【详解】A.图甲中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还受到斜面施加的支持力F,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上,因为斜面是光滑的,所以物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斜面受到压力的作用,物块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故A错误;
B.图乙中物块沿粗糙斜面下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受到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受到斜面施加的支持力F,支持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向上,但图中支持力F的方向没有垂直于接触面向上,故B错误;
C.图丙物块沿光滑斜面上滑,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作用,作用点在物体重心,因为斜面是光滑的,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图丁中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还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还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同时受到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故D正确。
故选CD。
20.BC
【详解】物体从离透镜40cm处沿主轴移动到离透镜15cm处,在此过程中,物距先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逐渐减小到小于二倍焦距,但依然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的大小逐渐变大,则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逐渐增大,又有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减小量大于像距增加量,当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减小量小于像距增加量,综合可得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1.牛顿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详解】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总结概括得出的。
22. 倒立 放大 实像 放大
【详解】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点睛:根据显微镜成像原理即可解答此题: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3. 大于 小
【详解】[1]用手按压瓶口的活塞时,瓶内酒精液面上空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酒精从喷嘴喷出。
[2]当压缩空气从小孔快速喷出时,细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药液从细管中上升并喷出。
24.大于两倍焦距 能 小于一倍焦距 远
【详解】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的烛焰在二倍焦距以外;由于这个像是实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所以当没有光屏时,仍会看到这个像;当观察邮票时,是当作放大镜来使用的,所以邮票应放到焦点以内,也就是物距要小于焦距;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时,物距越大,所成的虚像就越大,所以应离邮票稍微远一点.
【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
25.ABCDEFGHIJ
【详解】箱子未出水面时,箱子上升速度为0.1m/s,则绳子自由端的速度大小为0.2m/s,由乙图可知
由可知拉力大小
故A正确;
B.取动滑轮、重物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力为零可得
动滑轮所受重力为600N ,故B正确;
C.箱子未露出水面时,设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绳子上的拉力为F1,取箱子为研究对象,合力为零,由平衡关系可得
故C正确;
D. 箱子未露出水面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2.5%,故D正确;
E.箱子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竖直上升,取重物和滑轮整体为研究对象,此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2
所以 故E正确;
F.箱子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故F正确;
G.箱子未出水面时,箱子上升速度为0.1m/s,则绳子自由端的速度大小为0.2m/s,由乙图可知
故G正确
H.箱子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拉力变大,速度大小不变,所以拉力做功的功率不断变大,故H正确;
I.如前分析箱子从刚露出水面时机械效率为92.5%,完全出水后机械效率为92.9%,所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变大,故I正确.
J.如前分析可知箱子从刚露出水面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4000N,完全出水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4200N,拉力逐渐变大,故J正确.
26. 放大 投影仪 远离
【详解】[1][2]由题可知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5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
27. 接触面粗糙程度 慢 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不需要 运动状态
【详解】(1)[1]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
(2)[2]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等,毛巾表面粗糙程度最大,则小车在毛巾表面的摩擦力最大,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距离最近;木板表面粗糙程度最小,则小车在木板表面的摩擦力最小,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距离最远,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3]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则小车速度就不会减小,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4]由于不受力的物体无法找到,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的,即实验推理法,或者理想实验法。
(5)[5][6]牛顿第一定律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个性质就叫惯性。
28.(1)8×107J, 4000W;(2)1.08×108J, 74%;(3)15元,80.4元
【详解】解:(1)电车的重力
G=2×104N
阻力
f=0.02G=0.02×2×104N=400N
电车匀速行驶,则牵引力
F=f=400N
正常匀速行驶200km时,电车所做的功
W=Fs=400N×200×103m=8×107J
电车正常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Fv=400N×10m/s=4000W
(2)已知电车每行驶100km耗电15kW h,行驶200km电车消耗的电能
W总=2×15kW h=30×3.6×106J=1.08×108J
电车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即
W有用=W=8×107J
电车的效率
(3)行驶200km所需电费
30kW h×0.5元/kW h=15元
电车持续正常行驶200km,耗油13.4L,需燃油费
13.4L×6元/L=80.4元
答:(1)电车所做的功W是8×107J,功率P是4000W;
(2)电车消耗的电能E是1.08×108J,效率η是74%;
(3)若电价按0.5元/kW h来计算,则行驶200km需电费15元;与之同样功能的燃油车每行驶200km油耗为13.4L,燃油价格按6.0元/L计算,则同样行驶200km需燃油费80.4元。
29. 100 80%
【详解】[1]由图甲可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拉力移动的距离
s=2h=2×2m=4m
拉力做的功
W总=Fs=500N×4m=2000J
人做功的功率
[2]有用功
W有=Gh=800N×2m=1600J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
【详解】画出重心,然后沿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这个力,并标出重力大小.
31.
【详解】挂衣钩钩上挂着物体保持静止,则挂衣钩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两个力即可.
答案第4页,共12页
答案第5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