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骑鹅旅行记》(节选)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骑鹅旅行记》(节选)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19:5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6、骑鹅旅行记(节选) 执教老师
上课时间 上课班级
教学目标 借助导图,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发生的变化。 能抓住印象深刻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多角度评价尼尔斯。 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从而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导图,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抓住印象深刻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多角度评价尼尔斯。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情境:跟着《骑鹅旅行记》的脚步,去到瑞典,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然后通过“说变化、评人物、猜故事”这三个活动的学习来达成——在“同读一本书,交流悦分享”的交流会上做读书分享这个学习任务。 活动一:借助导图,说出“变化”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同读一本书之旅,这是一本外国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骑鹅旅行记》。现在我们就跟着这本书的脚步,去到瑞典,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 2、交流预学,初步梳理尼尔斯的变化。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尼尔斯因为做了错事变成了小狐仙,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检测预学情况,梳理尼尔斯的变化。 (3)小结长文短学的方法。 活动二:品味细节,评价人物 1、初识形象:同学们,在这个情节中,你觉得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 2、回应方法:抓住了神奇有趣的情节,透过动物们一言一语感受人物的形象。 3、借助活动单,汇报交流体会和感受 (需补充重点预设内容,适时总结评价人物的方法)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2)结合板书:综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 (3)小结: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通过精彩的情节来塑造出一个多元的人物形象的。所以我们读文学作品时要从多个角度来感受人物的形象。 任务三:借题猜读,引发兴趣 1、借助目录,预测神奇之处 (1)未读过的同学自由猜测。 (2)读过的同学验证猜测。 2、借助微课,激发阅读期待。 3、推荐译本,开启阅读之旅。 让我们同读一本书,一起“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期待同学们在交流会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学习要与生活勾连。当下读书节来临,以学校围绕这个节日开展各种与读书有关的主题活动为契机,整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故以此作为任务情境。 活动一 【设计意图】 通过图示支架,留出学生对尼尔斯的变化进行不同方式梳理的空间,在观察比较中,领悟整合和分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抓住一个“变”字,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渗透了长文短学的方法。 活动二 【设计意图】 通过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探寻人物新的形象,将小组思维成果用板贴呈现,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中有依据地多角度评价人物,提升学生读情节品人物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运用单元的“篇章页”、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想。 活动三 【设计意图】 多次使用目录,运用预测猜内容,观察标题找特点,借助微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制定阅读任务。
板书设计 骑鹅旅行记(节选) 调皮捣蛋 勇敢 爱搞恶作剧 为父母着想 飞扬拔扈 …… 多角度评价人物 注:人物的形象随课堂生成为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