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卖炭翁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卖炭翁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20: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这是一首叙事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诗人有感于宫市之苦,遂作此诗。
作家作品
卖炭翁,伐薪①烧炭南山②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③十指黑。
诗歌精讲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伐木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因常年烧炭变得)很黑。
课下注释:①薪:木柴。②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③苍苍:灰白。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内容: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工序复杂、地点远、烧炭辛苦),塑造了一个艰难困苦的劳动者形象。
炼字:“伐薪”“烧炭”概括了制炭复杂的工序,也概括了卖炭翁漫长艰苦的劳动过程,突出了卖炭翁的不易,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描写:◎外貌描写。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的形象,突出炭的来之不易。◎细节描写。抓住三个部位(面、两鬓、十指)、三种颜色(烟熏色、灰白色、黑色),生动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③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从侧面烘托了烧炭的艰辛,字里行间饱含对卖炭翁的同情。
写法:对比。两鬓灰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足见卖炭翁年岁已高、烧炭辛苦,读来让人心酸。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卖炭得钱何所营④?身上衣裳口中食。
译文: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课下注释:④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
修辞:设问。自问自答,交代这些炭是老人全部的生活依托,反衬出下文宫使掠夺行径的恶劣(,进一步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
作用: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加深和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寒冷。
描写:心理描写。身上衣单却愿天寒,足见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反映了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
炼字:“可怜”二字倾注了作者对卖炭老人的无限同情。“忧”是“担心”的意思,“愿”是“希望”的意思,一“忧”一“愿”突出反映了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⑤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轮印(赶路)。牛和人又疲乏又饿,太阳也已经升得很高了,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课下注释:⑤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内容:描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写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生活的艰难。
修辞:互文。“牛困人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明终南山到长安城路途遥远,突出了运炭的艰辛。
炼字:“困”“饥”“歇”三个字,形象地把路远、车重、人疲乏的情景呈现出来,反映出老翁运炭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晓”和“日已高”表明路途遥远,突出老翁运炭、卖炭的不易。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翩翩⑥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⑦白衫儿⑧。
手把文书⑨口称敕⑩,回 车叱 牛牵向北 。
译文: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过来的人是谁啊?是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公文,嘴上说是皇帝的命令,便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牵向宫中。
课下注释:⑥翩翩:轻快的样子。⑦黄衣使者:指太监。⑧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⑨文书:公文。⑩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回:掉转。 叱(chì):吆喝。 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内容: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修辞:设问。前两句自问自答,交代了来人的身份及其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丑恶嘴脸。
炼字:◎“翩翩”本义是“轻快的样子”,用在此处,写出了宫使肆意妄为、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苦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揭露了“宫市”的罪恶。◎“把”“称”“回”“叱”“牵”等一连串动作,简洁有力,形象地刻画出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 向牛头充炭直 。
译文:一车的炭,很多斤,宫使硬是要拉走,老翁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课下注释: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惜不得:吝惜不得。 系:挂。 直:同“值”,价钱。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炼字:“惜不得”,将卖炭翁炭被夺走后的悲愤、绝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掠行径。
写法:对比、衬托。“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本诗通过写卖炭翁的贫困艰辛及宫使的公开掠夺,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掠行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歌主旨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1.本诗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答案】 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
诗人对卖炭翁及其遭际是深表同情的,对“黄衣使者白衫儿”及其抢掠行径是愤慨的,但诗人的这种态度并未采取直抒性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和描写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诗人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的“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都蕴含其中。
2.本诗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很是精彩,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答案】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外貌描写把卖炭老人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两鬓苍苍”见其年高,“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则见其极度劳苦,让人为之心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27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
“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个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有轻快之意,用在这里写出了宫使肆意妄为、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情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奔向北”,“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恶面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