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知识帮
拓展帮
第38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知识帮
爱莲说
第38篇
【作品拓展】
周敦颐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后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爱莲说
第38篇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莲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赏玩啊。
爱莲说
第38篇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爱莲说
第38篇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爱莲说
第38篇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爱莲说
第38篇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爱莲说
第38篇
爱莲说
第38篇
爱莲说
第38篇
爱莲说
第38篇
爱莲说
第38篇
二、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甚:
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3.出淤泥而不染 染:
4.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5.中通外直 直:
6.不蔓不枝 蔓:
枝:
爱莲说
第38篇
二、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甚: 非常,很
蕃: 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只
3.出淤泥而不染 染: 沾染(污秽)
4.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涟: 水波
妖: 艳丽
5.中通外直 直: 笔直
6.不蔓不枝 蔓: 名词用作动词,指横生藤蔓
枝: 名词用作动词,指旁生枝茎
爱莲说
第38篇
7.亭亭净植 亭亭:
植: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
亵:
9.予谓菊 谓:
10.陶后鲜有闻 闻:
11.同予者何人 同:
12.宜乎众矣 宜:
爱莲说
第38篇
7.亭亭净植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竖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 靠近赏玩
亵: 亲近而不庄重
9.予谓菊 谓: 以为,认为
10.陶后鲜有闻 闻: 听到,听见
11.同予者何人 同: 相同,一样
12.宜乎众矣 宜: 应当
爱莲说
第38篇
【虚词释义】
1.濯清涟而不妖 而: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3.花之富贵者也 者:
爱莲说
第38篇
【虚词释义】
1.濯清涟而不妖 而: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语气词
3.花之富贵者也 者: 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爱莲说
第38篇
【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特殊句式 倒装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爱莲说
第38篇
【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我只喜爱莲——莲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特殊句式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特殊句式 倒装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爱莲说
第38篇
【问题探究】
1.《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答案】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答案】 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文末将牡丹移至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讽刺,深化文章主旨。
爱莲说
第38篇
【答案】 三次写到菊和牡丹,均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一次,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第三次,用菊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质。
3.文中三次写到菊和牡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