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20: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知识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作品拓展】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题目为编者所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原文呈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战争实例论证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传达了孟子推行“仁政”的治国主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   
二、重点实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2.池非不深也 池:   
3.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兵:   
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 同“叛”,背叛 
二、重点实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围  
2.池非不深也 池: 护城河 
3.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兵: 兵器 
革: 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实词释义】
4.委而去之 委:  
去:    
5.寡助之至 至:    
6.亲戚畔之 亲戚:  
7.天下顺之 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实词释义】
4.委而去之 委: 放弃  
去: 离开 
5.寡助之至 至: 极点  
6.亲戚畔之 亲戚: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7.天下顺之 顺: 归顺,服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虚词释义】
1.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  
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 
3.得道者多助 者:  
4.寡助之至 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虚词释义】
1.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而: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 介词,依靠 
3.得道者多助 者: 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 
4.寡助之至 之: 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句子翻译】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特殊句式 判断句:……者,……也。
2.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译文  
特殊句式 “非不”双重否定表肯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5篇 
【句子翻译】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宜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特殊句式 判断句:……者,……也。
2.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译文  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 
特殊句式 “非不”双重否定表肯定。
记承天寺夜游
第13篇 
【句子翻译】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
第13篇 
【句子翻译】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