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20: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孟子》
知识帮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作品拓展】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题目为编者所加。文章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成年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能称作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景春与孟子的辩论,阐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优秀品质: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威武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二、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  
三、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大丈夫: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二、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 同“汝”,你  
三、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指示代词,这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4.丈夫之冠也 冠:  
5.无违夫子 违:  
夫子:  
6.以顺为正者 顺:  
7.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
8.立天下之正位 正位:   
9.行天下之大道 大道:      
与朱元思书
第14篇 
【实词释义】
4.丈夫之冠也 冠: 行冠礼
5.无违夫子 违: 违背,违反  
夫子: 这里指丈夫  
6.以顺为正者 顺: 顺从  
7.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 最宽广的住宅,喻指“仁”
8.立天下之正位 正位: 最正确的位置,喻指“礼”  
9.行天下之大道 大道:最正确的道路,喻指“义”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10.与民由之 由:    
11.富贵不能淫 淫:    
12.贫贱不能移 移:      
13.此之谓大丈夫 谓: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实词释义】
10.与民由之 由:  遵从  
11.富贵不能淫 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2.贫贱不能移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3.此之谓大丈夫 谓:  叫作,称作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虚词释义】  
1.一怒而诸侯惧 而: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3.丈夫之冠 之: 
4.母命之 之:   
5.以顺为正者 以:   
6.妾妇之道也 之:   
7.立天下之正位 之: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虚词释义】  
1.一怒而诸侯惧 而: 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3.丈夫之冠 之: 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母命之 之: 第三人称代词,指她  
5.以顺为正者 以: 介词,把  
6.妾妇之道也 之: 助词,相当于“的”  
7.立天下之正位 之: 助词,相当于“的”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句子翻译】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译文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特殊用法 “淫”“移”“屈”均为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句子翻译】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译文  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能称作大丈夫。 
特殊用法 “淫”“移”“屈”均为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问题探究】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问题探究】
2.文中孟子连用两个问句质问景春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子未学礼乎”,则点明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义之道。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问题探究】
3.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指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君主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