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2(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2(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07 01: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覆杯实验
B. 用吸管喝饮料
C. 吸盘挂钩
D. 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到肌肉里
2.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D球( )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D.可能带电或者不带电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
4.某物体的质量是3kg,求重力,以下计算正确的是( )
A.3kg=29.4N B.3kg=3kg×9.8N/kg=29.4N
C.G=mg=3×9.8N=29.4N D.G=mg=3kg×9.8N/kg=29.4N
5.小关与同学们去游觉桂林两江四湖,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 )
A.船的重力将减小 B.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
C.水对船的浮力将增大 D.水对船的浮力将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是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跑步的情景,他获得第六名,创造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跑步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B.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C.苏炳添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加速冲刺时,苏炳添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你站在地球表面,大气对你正面的压力大约是(  )
A.60N B.600N C.6000N D.60000N
8.对下图所示情景中有关物体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长征五号火箭最大起飞质量约为10kg
B.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通体高度约为38m
C.我国南极考察站泰山站室外年平均气温约为10℃
D.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圈约为12h
9.穿轮滑鞋的小明因用力推墙而后退,对此现象中相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力改变了小明的运动状态
B.小明后退时惯性变小
C.小明后退过程中受平衡力
D.小明对墙的力小于墙对小明的力
10.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1.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密度小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
C.质量相同的物体,其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密度可能相同
12.下列现象中,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小刚同学通过助跑的方式来跳远
B.小明同学通过用力甩钢笔从而将其中的墨水甩出
C.驾驶汽车时司机必须系上安全带
D.小华通过拍打衣服从而除去农服上的灰尘
13.2019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战绩荣获世界冠军。如图是比赛时的情景,下列关于该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手对排球的力与排球对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击球后排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将保持静止状态
D.排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受平衡力作用
14.水平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O1为主动轮,O2为从动轮。当主动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停止滑动,直到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送过程中,若皮带与轮不打滑,则关于物体受的摩擦力和图中P、Q两处(在O1、O2连线上)皮带所受摩擦力方向的正确说法是(  )
①在AC段物体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P处皮带受向上的静摩擦力。
②在AC段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P处皮带受向下的静摩擦力。
③在CB段物体不受静摩擦力,Q处皮带受向下的静摩擦力。
④在CB段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P、Q两处皮带始终受向下的静摩擦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最大
B.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C.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
D.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丙中最大
二、多选题
16.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10﹣4t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d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D.一名八年级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
17.如图所示,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中注入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稳定后两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和h2.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两端液面的高度差Δh=h1-h2,则(  )
A. = B. =
C.从左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Δh增大 D.从右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Δh减小
18.甲图为草原鼠洞穴实景图,乙图为草原鼠洞穴示意图,两个洞口连线沿南北方向,北侧洞口与地面相平,南侧洞口堆有土堆,高出地面.当草原上有风刮过时,洞内空气就会流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草原上有风自北向南刮过时,洞内空气会自北向南流动
B.草原上有风自南向北刮过时,洞内空气会自南向北流动
C.草原上有风自东向西刮过时,洞内空气会自北向南流动
D.草原上有风自西向东刮过时,洞内空气不会流动
19.某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测量不同质量的钩码所在甲、乙不同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G-m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比值是定值
B.若用石块代替钩码进行该实验,能够得到相同结论
C.甲星球表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60N
D.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乙两星球表面上的重力相同
20.现有铅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质量分别是m铅、m铁、m铝,已知ρ铅>ρ铁>ρ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V铅<V铁<V铝
B.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且质量相等,将他们分别浸没于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只相同量筒的水中后(水未溢出),量筒中水面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少的量筒中放入的是铝球
C.如果三个球是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小的是铅球
D.将质量是m铁的空心铁球注满水,球的总质量是m总,将水全部倒净后再装满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是ρ酒精,则装入酒精的质量求解思路是:
三、填空题
21.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接着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10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2.拔罐是中医的一种治病方法,它的操作是把燃烧的酒精棉伸入罐中再撤出,然后迅速把罐倒扣在皮肤上,过一会儿罐就被“吸”在了皮肤上,如图所示.将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会留下圆形的红印.
(1)罐被“吸”在皮肤上的原因是________.
(2)上述现象说明________(选填“只有大气有压强”“只有人体内部有压强”或“大气和人体内部都有压强”).
23.如图所示,潜艇总质量3.3×103t,体积为3×103m3,高密度海水密度为__________kg/m3。潜航时,不慎全部驶入密度为1.02×103kg/m3的低密度海水区域,导致浮力减小了_________N,潜艇加速下沉,当仪表显示海水压强为4×106Pa时,潜艇表面1cm2的面积受到海水压力________N,达到潜艇承受极限,官兵紧急排出水舱内的水,潜艇最终转危为安。(g取10N/kg)
24.一座平直大桥全长1.2km,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两个标志牌。如果一辆匀速行驶的载重汽车恰好达到两标志牌的最大限定值,该车通过桥中央时对桥面的压力为 ______N,通过该桥的时间为 ______s。
25.小华在测西红柿的密度时,采用如图所示的一个底面积为10cm2、装有20cm深水的圆柱状容器,以及细针和电子秤进行测量,其操作顺序以及示数如图A、B、C所示(B图:西红柿在竖直向下的细针的作用下刚好全部浸没,C图:西红柿自由漂浮),容器的质量为______g,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最大的为图_______(选填“A” 、“B”或“C”);小华分析电子秤的数据后可知,西红柿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保留两位小数),同组的小明认为,小华的实验操作B至C过程中,西红柿上会沾水,所测西红柿质量偏大,导致西红柿的密度偏大,你认为该说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四、实验题
26.小明洗莲子时发现,莲子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在杯底,他想知道莲子的浮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 选一颗在水中沉底的莲子,放在某液体中静止后如图(a)所示.再将它放置到另一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b)所示,此时莲子处于 ________(选填“漂浮”或“悬浮”)状态.
由此,他猜想物体的浮沉可能与_______有关,为此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② 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分析比较________的相关数据及现象可得:当___________,物体上浮至液面.
(b)分析比较________的相关数据及现象可得:当___________,物体下沉至底部.
27.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子、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所示.
(1)保持小桌子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子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子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保持小桌子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子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子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五、计算题
28.2021年3月2日,据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报道,为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更好的服务群众,方便市民出行,聊城至临清(K101)公交车已投入试运行。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总质量约 22.5t,共六个轮子,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3m ,(g 取 10N/kg)求:
(1)公交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受到的重力为多少N?
(2)公交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路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Pa?
29.如图所示,建造港珠澳海底隧道时,先将沉管两端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当密封沉管灌水下沉到海底后,将其下半部分埋入海底的泥沙中,再将灌入其中的海水全部抽出、此时空心密封沉管不会再上浮、海底隧道就建成了。设某一节密封长方形沉管的长、宽、高分别是180m、35m、10m,总质量为6×107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求:
(1)漂浮在海面上的密封沉管,在灌水前受到的浮力F浮;
(2)当密封沉管上表面刚好水平浸没在海水中时,注入的海水至少为多少千克?
六、作图题
30.如图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外力作用突然减速时,木块随机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请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 )
31.小蓉同学在游泳圈的辅助下,能够静止漂浮在水面,请画出小蓉同学的受力示意图。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C.大气压强现象随处可见,覆杯实验、用吸管喝饮料、吸盘挂钩等都与我们的大气压有关,ABC不符合题意;
D.注射过程,是医务人员的手用力推注射器的活塞,这样就增大了药液内部的液体压强,从而把药液注射到人体内,与大气压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由图知,A球和B球相互排斥,说明A球和B球带同种电荷;C球和B球相互排斥,说明C球和B球带同种电荷,说明C球一定带电;C球和D球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D球可能带电(与C球的带种类不同)或者不带电。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秋天,桂花飘香,是芳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B.落叶纷飞,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瑞雪飘飘,是指雪花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细雨濛濛,是指雨点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知道物体的质量是3kg,由G=mg计算物体的重力,则G=mg=3kg×9.8N/kg=29.4N,即只有D正确,故选D.
5.C
【详解】A.根据题意知道,当同学们登上游船后,船和人总重变大而下沉了一些,故A错误;
BCD.登上游船过程中,游船一直处于漂浮状态,由漂浮条件知道,此时F浮=G,所以,游船受到的浮力变大,故BD错误,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用好漂浮条件,难度不大.
6.C
【详解】A.跑步时鞋底与地面接触时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所以摩擦属于静摩擦,故A错误;
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提高成绩,故B错误;
C.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正确;
D.加速冲刺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人体的高约1.5m左右,宽约40cm左右,利用面积求人体正面的面积,再利用压强公式p= 求大气对人正面的压力.
【详解】人体正面的高1.5m左右,宽40cm左右,面积约为S=1.5m×0.4m=0.6m2,
根据p= 可得大气对人体正面的压力大约:
F=pS=105Pa×0.6m2=60000N.
故选D.
8.B
【详解】长征五号火箭本身质量非常大,起飞质量应大于本身的质量,故选项A不符合实际;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通体高度约为38m,故选项B符合实际;
我国南极考察站泰山站室外年平均气温约为-25℃,故选项C不符合实际;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圈与地球自转的时间相同,23小时56分钟,故选项D不符合实际;故选B.
9.A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穿轮滑鞋的小明用力推墙时,墙也给小明推力,在推力作用下小明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改变,故A正确;
B.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当小明后退时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小明后腿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只受阻力,所以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
D.小明对墙的力和墙对小明的力是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10.D
【分析】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压物体.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正方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应该在木块与接触面的中点上,而图中压力的作用点画在了物体的重心上,故A错误;
B、正方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应该在木块与接触面的中点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压物体,图中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都不对.故B错误;
C、正方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应该在木块与接触面的中点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压物体,图中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都不对.故C错误;
D、正方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木块与接触面的中点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压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根据密度的性质可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改变而改变,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据ρ=m/V,ρ一定,V与m成正比.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不同物质,密度相同的情况,如煤油和酒精.
故选D
12.C
【详解】试题分析: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A不符合题意;小明同学通过用力甩钢笔从而将其中的墨水甩出,是利用惯性,B不符合题意;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C符合题意;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再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脱离衣服,是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D不符合题意.
考点:惯性
13.B
【详解】
A.击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和排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击球时,手对排球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让排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B正确;
C.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其速度不为零,所以此时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其不会处于静止状态,而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排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①②.在AC段,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带动,相对于地面沿传送带向右做加速运动,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故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又因为P所在的为主动轮,即轮子带着传送带运动,故传送带相对轮子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可知此处皮带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下,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CB段时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都是匀速运动,两者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物体在这段不受摩擦力,Q所在的轮为从动轮,即轮子是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运动的,传送带相对轮子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故可知Q处皮带受到的静摩擦力向下,故③正确,④错误。综上可知,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B
【详解】A.由于圆柱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故ρ甲>ρ物;圆柱体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乙>ρ物;且由图知VB排>VA排,由F浮=ρ液V排g可知:ρ乙<ρ甲;在丙容器中悬浮,故ρ丙=ρ物;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即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的是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ρ甲>ρ乙>ρ丙,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p丙,根据知,在底面积相同时,F甲>F乙>F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知,液面相平,甲圆柱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最小,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根据G=mg和知,三种液体的重力关系为:G甲>G乙>G丙,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相同,则圆柱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根据知,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圆柱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漂浮,在丙容器中悬浮,所以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在三个容器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因为甲乙是漂浮,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就等于浮力,而在丙中悬浮,浮力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中最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AD
【详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约为1.5×10﹣4t,故A符合题意;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约为4km/h,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成年人体重约为70kg,八年级学生的体重应该略低,约为50kg,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7.BC
【详解】AB.取两液面分界面为水平面,由得,左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右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则由两侧压强相等得
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由可知,因为h1>h2,所以ρ1<ρ2,从左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稳定后,设左侧液柱增加的高度为△h1,右侧液柱增加的高度为△h2,则两侧液柱增加的压强

因为ρ1<ρ2,所以△h1>△h2,因此从左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h增大,故C符合题意;
D.从右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两侧液柱增加的压强仍相等,但增加高度均为液体ρ2的高度,因此两端液面的高度差△h将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8.AC
【详解】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出口的上表面,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
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综上分析可知,不管草原上有风自左向右刮过时,还是从右向左刮过时,气流应该从平的洞口流入,从隆起土堆的洞口流出,即从左向右.所以草原上有风自北向南刮过时,洞内空气会自北向南流动,草原上有风自东向西刮过时,洞内空气也会自北向南流动.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9.ABC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均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为定值,故A正确;
B.用钩码做实验,是因为钩码的质量已知,不需要再进行测量,用石块代替钩码进行实验,需要先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质量为4kg的物体在甲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60N,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质量为8kg的物体在甲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120N,在乙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40N,所以物体在甲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乙星球上所受的重力的3倍,故D错误。
故选ABC。
20.BD
【分析】(1)不知质量大小,无法比较三球的体积大小关系;
(2)三实心球的质量相同,利用密度公式可知铅块的体积最小,铝块的体积最大,而放入量筒中水面相平,装水最少的量筒中放入的体积最大的;
(3)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分别算出三个球材料体积,从而比较空心体积.
(4)求酒精的质量,知道酒精的密度,需要求出酒精的体积;酒精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知道水的密度,则需求出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又等于装水后总质量减去铁球的质量.
【详解】A、不知三个球的质量关系,即使知道密度大小,也得不出体积关系,故A错误;
B、三实心球的质量相同,且ρ铅>ρ铁>ρ铝,根据知,所以V铅<V铁<V铝;
放入量筒中水面相平,因V铅<V铁<V铝,则原来装水最少的量筒放的是体积最大的铝球,故B正确;
C、在三个球的体积和质量都相等时,因为铅的密度大,则铅材料的体积最小,铝体积最大,所以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小的是铝球,故C错误;
D、要求酒精的质量,已知酒精的密度,需要求出酒精的体积;且酒精的体积等于装入水的体积,已知水的密度,求出水的质量即可;水的质量等于装水后的总质量减去铁球的质量,即:,故D正确.
故选BD.
21. 26
【分析】天平在读数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的和;根据密度公式来求出物体的密度。
【详解】[1]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其示数为1g,石块的质量为:
20g+5g+1g=26g;
[2]石块的体积为10cm3,则石块的密度:

22. 酒精燃烧消耗了罐内的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罐子压在皮肤上; 大气和人体内部都有压强
【详解】(1)[1]当酒精燃烧放热时,由于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跑出罐外,且酒精燃烧耗尽了氧气,把罐子扣在皮肤上,罐内空气被封闭,当温度降低后,罐内气压随之减小,变得小于大气压,由于罐外气压大于罐内气压,就将罐子压在皮肤上;
(2)[2]罐子会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是说明大气有压强;皮肤上的圆形血印是向外凸起,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体内压强比罐内压强大,导致皮肤向外凸起.
【点睛】本题很多学生只记住了拔火罐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而对人体内也有压强往往会忽略掉.
23. 1.1×103 2.4×106 400
【详解】[1]由图可知,潜艇悬浮于高密度海水中,根据浮沉条件可得,高密度海水的密度等于潜艇的平均密度,所以高密度海水密度为
[2]潜艇在高密度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潜艇=m潜艇g=3.3×103×103kg×10N/kg=3.3×107N
潜艇在低密度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低gV排=1.02×103kg/m3×10N/kg×3×103m3=3.06×107N
潜艇受到的浮力减小了
ΔF=F浮-F浮′=3.3×107N-3.06×107N=2.4×106N
[3]当仪表显示海水压强为4×106Pa时,潜艇表面1cm2的面积受到海水压力为
24. 6×105 72
【详解】[1]车的质量达到限重标志牌的最大值,即车的质量
m=60t=6×104kg
车的重力
G=mg=6×104kg×10N/kg=6×105N
车对桥面的压力
F=G=6×105N
[2]车的速度达到了限速标志的最大值,即车的行驶速度v=60km/h,由知道,通过该桥的时间
25. 200 B 0.95 错误
【详解】[1]由题意可知,此容器为圆柱状,所以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10cm2×20cm=200g
由图A知,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A=400g,所以容器的质量
m容器=mA-m水=400g-200g=200g
[2]比较A、B、C三个图可知,B图中水深度最大,由可知,B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最大。
[3]由图A、C可得西红柿的质量
m西红柿=mC-mA=495.8g-400g=95.8g
B中西红柿浸没水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压力和重力,且三个力平衡,结合图A、B可知
F浮B=G排=G球+F=(mB –mA)g

m排=ρ水V排=mB-mA
所以
西红柿的密度
[4]实验操作由B至C过程中,西红柿上会沾水,但由B到C的操作中西红柿、水和容器的总质量并不会发生改变,所以由A、C得到西红柿的质量正确,不会造成测西红柿密度偏大,所以小明说法错误。
26. 漂浮 液体的密度(液体种类) 1或2或4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或5或6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详解】①如图(b)所示莲子漂在液面上,我们称为漂浮状态.
根据莲子在两种液体中,一次下沉,一次漂浮,可以猜想,浮沉状态与液体密度或者说液体种类有关.
② 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分析第1次的实验数据,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为9:10,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为11:10,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小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此时物体会上浮.分析2与4的实验数据有相同的结果,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时,物体会上浮;
(b)分析第3次的实验数据,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为9:10,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为8:10,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大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此时物体会下沉.分析第5与第6次的实验数据,具有相同的结果,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时,物体会下沉.
答案:(1). 漂浮 (2). 液体的密度(液体种类) (3). 1或2或4 (4).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5). 3或5或6 (6).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点睛:重点是物体的浮沉条件要牢记,技巧:如果一下子看不出结论,多从表格数据中找找有什么数学关系.
27. 受力面积 压力大小 小桌子陷入沙子的深浅
【详解】 (1)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即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2)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即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3)实验中,沙子凹陷的深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小桌子陷入沙子的深浅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点睛: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的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的大小相同,压力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沙子凹陷的深度来体现的.
28.(1)2.25×105N;(2)1.25×106Pa
【详解】解:(1)重力为
G=mg=22.5×103kg×10N/kg=2.25×105N
(2)路面受到的压强是
答:(1)公交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受到的重力为2.25×105N;
(2)公交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路面受到的压强是1.25×106Pa。
29.(1)6×108;(2)3×106kg
【详解】解:(1)漂浮在海面上的密封沉管,在灌水前受到的浮力
F浮=G=mg=6×107kg×10N/kg=6×108N
(2)沉管刚好浸没海水中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V排=V=180m×35m×10m=63000m3
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3000m3=6.3×108N
沉管恰好悬浮时,沉管内注入海水的质量最小,由
F浮=G总=G管+G水
可得,注入海水的重力
G水=F浮﹣G管=6.3×108N﹣6×108N=3×107N
注入海水的质量
m水==3×106kg
答:(1)在灌水前受到的浮力F浮为6×108;
(2)注入的海水至少为3×106kg。
30.
【详解】(1)小车突然减速后,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左滑动,在水平方向上受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右,
(2)在竖直方向上,木块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如图所示.
31.
【详解】能够静止漂浮在水面,小荣同学受到了重力和浮力,还受到了游泳圈给他的支持力,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故过重心向下画一条线段,并在末端标上向下箭头和G,即为重力;过重心竖直方向画一条向上的力,并在末端标上箭头和F,即为支持力;再过重心画一条向上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和F浮,故如图所示:
答案第2页,共11页
答案第1页,共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