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君主
专制
朱元璋
废丞相
明朝
建立
后金
建立
后金
改大清
李自成灭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雍正帝设军机处
治理
边疆
册封
达赖
册封
班禅
三征噶尔丹
平定大小和卓
设台
湾府
设
驻藏
大臣
对外
交往
郑和
下西洋
戚继光
抗倭
闭关
锁国
反抗
侵略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
朱棣
明崇祯帝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帝
康熙帝
乾隆帝
道光帝
建立明朝
废丞相;设锦衣卫
设东厂;派郑和下西洋;移都北京
亡国之君
建立后金
改族名为满洲
建立大清
设军机处
册封达赖
设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
四大徽班进京
册封班禅
三征噶尔丹
中俄雅克萨之战
京剧形成
明神宗
20多年不上朝
胡惟庸
郑和
戚继光
李自成
郑成功
吴三桂
明朝宰相,因为专权乱政被朱元璋处死,随后朱元璋废除丞相
受明成祖委派,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抗倭名将, 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日本倭寇
号称李闯王,领导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赋,推翻明朝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引清兵入关,与清兵夹击李自成使其失败
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经济 小农经济仍占主体;雇佣关系出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进步;
戏曲、小说等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
民族关系 加强对边疆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对外关系 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开始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科学技术 注重总结,缺乏技术创新;落后于西方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政治 明朝 明太祖废( );设( )明成祖设( )
强化( )
清朝 雍正帝设( ) 经济 农业 明朝时从( )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 手工业 制瓷业中心是( ),盛产精美的( ) 商业 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 ),如徽商和晋商 南方手工业中出现了( )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丞相
锦衣卫
东厂
军机处
君主专制
美洲
景德镇
商帮
雇佣
青花瓷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艺术
文化 政策 明朝 科举推行( ) 本质都是( )
都遏制了思想自由,加强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清朝 推行( ),因言获罪 文学 四大名著 明朝 《三国演义》 作者( ) 《水浒传》 作者( ) 《西游记》 作者( ),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清朝 《 》 作者(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艺术 明朝 昆曲 代表:汤显祖的《 》 清朝 ( ) ( )帝时形成,是中国的国粹 八股取士
思想文化专制
文字狱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牡丹亭
京剧
道光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建筑
科 技 明 朝 著作 作者 类型 地位
《 》 医药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 》 农业手工业技术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 -----------------------------
建 筑 长城 起止点 东起( ),西到( ) 影 响 加强北部边防;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 京 城 修建者 ( ) 核 心 ( ),又称为( ) 布局特点 呈“( )”字形;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 影响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李时珍
宋应星
鸭绿江
嘉峪关
明成祖
故宫
紫禁城
凸
西北:新疆
西南:西藏
东北黑龙江
东南:台湾
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措施:
影响:
册封、平定叛乱、设置管理机构等
特点:
因地制宜、恩威并施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朝前期
明朝中后期
国力强盛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国力衰弱
战争冲突
和平交往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开放交流
闭关锁国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要强化海防安全;要坚持对外开放···
1
3
4
2
两汉时期
元朝
明清时期
两宋时期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张骞通西域
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外贸易发达
设市舶司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与140多个多家有贸易关系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后仅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今之文人,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看景,未必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集》
材料三: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谁知相应寥寥,只得作罢。
材料一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 顾炎武
说一说:朝代、政策、本质、危害?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危害: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地方
中央
元朝
明朝
措施:
特点:
影响:
中央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
地方取消行省,设三司
通过分权来集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材料二:“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军机大臣设置的影响?
军机处作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没有实权
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出
A.国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社会上商人地位低下 D.农业为本的思想
D
2.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A.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厂卫制度 D.推行闭关锁国
A
3.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D
4.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白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引发了民生和社会问题
C.导致许多农民和商人破产 D.严重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B
5. 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已是一个“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贾户数千家”反映出汉口镇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文化的兴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