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新课导入
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新课学习
(一)地球的形状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盖天说”起初主张天圆像张开的伞,地方像棋盘,后来改为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着的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大
西
洋
印度洋
大
西
洋
新课学 洋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最后证明了地球是什么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新课学习
现代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能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
新课学习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新课学习
对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你有何感悟?
主观猜测(天圆地方)
实践探索(环球航行)
精确测量(先进科技)
反映了人类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讨 论:
新课学习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是十分微小的。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又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新课学习
地球的真实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例子?
看海上的轮船,最先消失的是船身,最后消失的是桅杆。
站得高,看得远。
月食: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是圆弧状
航行用了3年
时间!地球
有多大呢?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千米2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因此得出:地球并非正圆球,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自驾游成为旅游新时尚,如果以100千米的时速驾驶汽车绕赤道一周,需要多少小时?
1.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成下表。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相当于___________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相当于______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7.29×l010
10万
400小时
对比感知
知识小结
认识地球
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形状
漫长的认识过程
不规则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张衡提出“浑天说”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2.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发现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这是因为(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B
课堂练习
3.下列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6375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为4万千米
C
课堂练习
4.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该不少于( )
A.5.1亿km2
B.5.1亿km
C.5.1亿km3
D.5.11km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