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27 虽有嘉肴 《礼记》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27 虽有嘉肴 《礼记》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7 22: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八年级下册
27 虽有嘉肴 《礼记》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困惑
自我反思
勉励
同“敩”,教导
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教材母题)
中心论点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教材母题)
①作者用_______的方法切入话题,以嘉肴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教学相长
类比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境,深入论述,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③最后引用强调印证观点。
知不足
知困
教学相长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主旨
思维导图
(一)类比立论:弗食,不知其旨也(生活现象)——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的重要性)
(二) 逐层论述
“教”与“学”关系: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
得出结论:教学相长
(三)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的观点
1.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正如《虽有嘉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2.本文在论述时先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类比,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B.虽有至道/妾妇之道也
C.教然后知困/困于心,衡于虑
D.然后能自反也/手自笔录
A
1.A【解析】A.即使;B.道理/准则、规则;C.困惑/忧困;D.自己/亲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是可谓善学者矣
B.然后能自强也/不宜妄自菲薄
C.教学相长也/幼有所长
D.其此之谓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B
2.B【解析】A.好/擅长;B.自己;C.促进/成长;D.说/叫作,称为。
1.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阅读《虽有嘉肴》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_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③也。”有间,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
原文
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方法,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
参考译文
么样的人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文王,还有谁能写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益矣/曾益其所不能
B.未得其数也/珠可历历数也
C.丘未得其志也/其此之谓乎
D.已习其志/处处志之
A
1.A【解析】A.增加;B.方法/计算;C.代词,它/大概;D.意境/做记号。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丘 得 其 为 人 黑 而 长 眼 如 远 视 如 王
天 下。
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
/
/
4.《虽有嘉肴》和本文都是谈学习的,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侧重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本文侧重阐述学习的态度。
5.本文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方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曲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
(二)阅读《虽有嘉肴》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
原文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
参考译文
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动而益高 ________________
(2)必以求学 ________________
更加。
一定。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 听 黄 钟 之 声 然 后 知 击 缶 之 细 视 衮 龙 之 文 然 后 知 被 褐 之 陋。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
/
/
/
4.《虽有嘉肴》和本文论述的内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虽有嘉肴》和本文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不同:《虽有嘉肴》主要论述“教学相长”的论点,强调教导别人和自己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本文还强调了治学要付诸行动、治学不能自己随意想象等观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