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 南湖区)文言文阅读。
狐假虎威①(节选)
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题目为后人所加。假,凭借。②〔求〕寻求,寻找。③〔无敢〕不敢。④〔长〕做首领,统领。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然”的意思是 ;“走”的意思是 。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
(2)读短文,根据故事的发展完成填空。
→狐曰无敢食→ → →虎以为畏狐
2.(2022 宁波)
猴弈
西蕃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②去。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③,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猴前。靖请以盘盛桃。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有删改)
【注释】①西蕃:我国西部偏远的地方。②遁:消失。③上诏:皇帝下诏书。
(1)古文中的“之”有多种释义。下列句中的“之”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填序号)
之:①到、去。②第三人称代词。③相当于现代汉语组词“的”。
A.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
B.遍国中莫之胜
C.诏释出,之猴前
(2)回忆语文书中的《学弈》,比较《猴弈》,完成表格。
题目 老师 最终的“失败”者 失败的原因(用原文填写)
《猴弈》 老猴
《学弈》 另一人
(3)通过“猴弈”和“学弈”两个事例,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的观点是: 。
3.(2022 闽侯县)阅读小古文《北人食菱》,完成(1)﹣(4)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②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出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去壳可以吃中间的果实。②夫[fú],不译。③坐:因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并壳入口
A.吞并
B.一起
C.聚集
②或曰:“食菱须去壳。”
A.有时
B.也许
C.有的人
(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山后山都有
B.前山有,后山没有
C.前山后山都没有
(3)“其人自护其短”中自护的“短”指的是什么?
(4)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 ”形成鲜明的对比。
4.(2022 宜良县)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多。⑨髀:(bì)大腿。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近塞上之人
A.靠近
B.不久
C.距离短
D.亲密
②有善术者
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
③马无故亡而入胡
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
(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 连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
5.(2022 钟祥市)文言文阅读。
人生小幼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②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③,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专利:专注集中。②已:同“以”,表示时间的界限。③坎壈(lán):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A.坚固
B.本来的
C.同“故”,因此。
②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A.温习
B.道理
C.理睬
(2)翻译句子。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3)作者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有什么不同?(用原文作答)。
①七岁时:
②二十岁以后:
(4)下面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C.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6.(2022春 仁怀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有祠者[1],赐其舍人[2]卮[3]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4]无足,子安[5]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6]其酒。
注释:[1]祠者:指祭祀的官员。[2]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3]卮:古代饮酒用的器皿。[4]固:固然,本来的意思。[5]安:文言文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6]亡: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②我能为之足。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②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7.(2022春 义乌市期中)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suì)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ǔ)豆①揖让进退②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①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②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舍近墓 ②遂迁居市旁
③复徒居学宫之旁 ④常嬉为墓间之事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横线上。
(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4)你同意孟母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8.(2022春 诸暨市期中)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杨布打狗①
杨朱②四之弟日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③田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④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节选自《列子 说符》。②杨朱: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哲学家。③缁衣:黑色的衣服。④使:假使,假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衣素衣而出
②衣缁衣而反
③将扑之
④迎而吠之
(2)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学而时习之
D.思援弓缴而射之
(3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四处。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5)下面对文章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杨朱的分析是对的,那只狗和杨布都只注意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本质
B.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当他人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C.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D.杨朱认为,杨布打狗是对的,那只狗不该认不出杨布。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字词及句子的理解。结合译文和注释作答。“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意思是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然”的意思是对;“走”的意思是逃跑。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认真阅读短文,根据故事的发展,选取关键词语完成填空。即:虎得狐→狐曰无敢食→虎与狐行→兽见之皆走→虎以为畏狐。
故答案为:
(1)对 逃跑 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
(2)虎得狐 虎与狐行 兽见之皆走。
2.【解答】(1)考查对“之”字用法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A.之:的。B.之:第三人称代词,它。指老猴。C.之:到、去。
(2)考查了比较阅读。结合两篇短文理解,《猴弈》中的老师是西蕃二仙,最终的“失败”者老猴,失败的原因是“猴心牵于桃,无心弈”。《学弈》中的老师是弈秋,最终的“失败”者另一人,失败的原因是“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猴弈”和“学弈”两个事例,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做事情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要抵住诱惑。
故答案为:
(1)A.③B.②C.①;
(2)西蕃二仙 猴心牵于桃,无心弈
弈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要抵住诱惑。
3.【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意思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意: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其人自护其短”意思是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自护的“短”指的是不知道怎么食用菱角的缺点。
(4)考查了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根据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得知,“强不知以为知也”与“孔子不能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故答案为:
(1)①B;
②C;
(2)A;
(3)不知道怎么食用菱角的缺点。
(4)孔子不能决。
4.【解答】(1)考查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近塞上之人”意思是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故“近”的意思是靠近。②“有善术者”意思是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故“善”的意思是擅长。③“马无故亡而入胡”意思是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故“故”的意思是原因、缘故。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可翻译为:人们都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3)考查知识拓展。“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焉知非福连用,意思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故答案为:
(1)①A;
②B;
③C;
(2)人们都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3)焉知非福 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5.【解答】(1)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句子中词语意思的理解。①“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故:因此。故选C。②“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意思是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理:温习,复习。故选A。
(2)考查翻译句子。“人生小幼,精神专利”意思是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集中。
(3)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读文段内容可知,①“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意思是我在七岁的时候,诵《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②“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意思是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就到了荒废的地步。据此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故选C。
故答案为:
(1)①C;
②A;
(2)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集中。
(3)①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②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4)C。
6.【解答】(1)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①句意:他拿起酒壶正要喝酒。且:将要;
②句意:我能够给它画脚。为:画。
(2)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意为: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数:几个。之:代词,指酒。
②句意为: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固:本来。安:怎么。
(3)本题考查成语。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结合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来分析。
故答案为:
(1)将要 画;
(2)①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②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画蛇添足;
(4)①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7.【解答】(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其舍近墓: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近:很近。②遂迁居市旁:于是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遂:于是。③复徒居学宫之旁:又搬家到学校旁边。徒居:搬家。④常嬉为墓间之事: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嬉:嬉戏,玩耍。
(2)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通读文章,结合译文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的故事。文章标题可拟定为“孟母三迁”。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曰:说;居:居住。
(4)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因此对其做法应持赞成的态度,原因可从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谈。
故答案为:
(1)①很近;
②于是;
③搬家;
④嬉戏,玩耍;
(2)孟母三迁;
(3)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4)同意。孟母三次带着孩子离开,是因为她想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在环境的影响熏陶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8.【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的字义。①“衣素衣而出”意思是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衣”动词,穿。②“衣缁衣而返”意思是穿着黑衣服回来。“反”同“返”,回来。③“将扑之”意思是正准备打狗。扑:打。④“迎而吠之”就迎上前冲他叫。吠:对 叫。
(2)考查了文言文字义的理解。A.“杨朱之弟曰布”意思是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之:的。B.“迎而吠之”意思是就迎上前冲他叫。之:代词,他,指杨布。C.“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之:代词,这里指学到的知识或技能。D.“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之:代词,代鸿鹄。故选A。
(3)考查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意思是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故为: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是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
(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由“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可知,杨朱不认为杨布打狗是对的。故选D。
故答案为:
(1)①穿;
②返回;
③打;
④对 叫;
(2)A;
(3)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
(5)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