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世界文学名著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小说。是19世纪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以及仅次于《圣经》的第二畅销书,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 (美国内战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第18课复 习 巩 固2.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 ①美国是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的?
②美国是哪年取得独立的?
③美国诞生标志是什么?英国1783年 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1867年从俄国购得1898年吞并美
国
的
领
土
扩
张东西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一、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材料一:美国独立以后,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都得到了发展。南方种植园主要劳动力是黑人奴隶。这些黑人奴隶失去了人身自由,终年不得休息,而北方的资本家希望解放黑人奴隶,扩充劳动力。材料二: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料,同时也需要掌握南方的市场,销售北方生产的工业品,而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把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并且从英国购买工业产品。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南北方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 劳动力、原料、市场。材料分析矛盾原因: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一、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主张:1.根本原因:反对并限制奴隶制发展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战争的过程南方挑起战争(1861年4月)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宅地法》等文件北方获得胜利(1865年)1.开始:3.转折:4.结果:2.初期:北方军队失利(1861——1865年)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三、南北战争的意义1.战争的性质:2.战争的历史意义: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
革命 通过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四、对林肯的评价1.林肯遇刺2.对林肯的评价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1865年4月14日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美国总统林肯观剧的包厢里,突然响起了枪声,林肯中弹,被刺身亡。 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不可调和黑人奴隶制废存问题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获得胜利 美国历史上
的第二次
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
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课 堂 小 结林肯就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比较表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的资本主义发展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通过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宅地法》1. 19世纪中期,美国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里所说“又一障碍”是指习题训练√2. 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因为√A. 西进运动B. 殖民统治C. 黑奴制度D. 保护关税A.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它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要求C. 消除了种族歧视D.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重要原因是4.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和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林肯政府√√A.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改变命运的失败和挫折 C. 南方8州逐步脱离联邦政府而独立B. 他主张限制奴隶制D. 南方种植园主感到自己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A. 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的统治 C.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B. 满足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D. 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5.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6. 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取胜的原因不包括7. 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A. 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B. 两种经济体制的矛盾C. 英国压制美国经济的发展D.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D. 南方叛乱各州准备不足 A. 力量对比占优势B.采取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措施C.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D. 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废问题 A. 奴隶制存废问题B. 向西部扩张领土的问题C. 关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