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12 19: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3.1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同株或异株的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叫母本(♀)。P: 高 × 矮


F1 高
│⊕

F2 高787 矮277
比例 3 :1
结果:1.F1全为显性性状(高茎)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解释:去雄、授粉、纯种、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母本都去雄,父母本调换,结果一样.解释:
P
F1
F2
子一代子二代♀

×
⊕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
的结果,3页表图1——3,这可见绝非偶然,,而是有
规律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高茎, 子二代却出现了高茎和矮茎?分 离比为什么又都接近于3:1请思考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
同表现类型。同一个字母 区分大小写表示一对相对性状(同一个字母)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高茎亲本是显性性状,用D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矮茎亲本是隐性性状,用dd表示。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相同的个体。
杂合体: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基本概念交配类型杂交:遗传因子组合 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符号:×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符号:
测交:就是让杂种第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用
来测定F1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是纯合
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性状类型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
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
现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
的现象。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①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
亲本相交 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②作用 测定F1的基因型
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测交的结果: 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F1是杂合体,遗传因子组成是Dd;
F1产生D和d两种类型比值
相等的配子;
F1在配子形成时,等位基
因彼此分离。基因分离规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应抓住以下两点:①成对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性:成对的遗传因子虽然共存于一个细胞内,但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独立。
②成对的遗传因子具有分离性:正是由于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杂合体内存在,才使得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双亲也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问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机率是多少?提示:可先画出其遗传系谱图概率在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1、加法定律:
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之和。 例题1:
人体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一对夫妇基因型都是Aa,他们所生的孩子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多少?答案:3/4乘法定律: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例题2、人类的双眼皮(B)对单眼皮(b)为显性。现有一对夫妇基因型均为Bb,则他们生一个单眼皮男孩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8例题: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隐性遗传病,控制基因为a,分析下图:1 2求:(1)Ⅰ1,Ⅰ2,Ⅱ2 的基因型;
(2)该夫妇再生1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有多大?(Aa)(Aa)(aa)(AA / Aa)(答案:1/4)例题:桃果实表面光滑(B)对有毛(b)为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花粉,该雌蕊所发育成的果实为? 子房壁 果皮
母本:雌蕊的子房 果实
胚株 种子所以:果实的性状只与母本有关判断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自交法:看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有:杂合子
无:纯合子
测交法: 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纯合子
后代有显性和隐性性状:杂合子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
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
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遗传题解题步骤隐性个体在解决遗传题目的运用 根据分离规律,某显性性状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
是杂合的,而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则一定是纯合的,且
只能产生一种配子(1)如果一亲本是隐性个体,则它一定传给子代中每一个个体一个隐性遗传因子,由此可知后代个体的遗传因子。例:人类白化病遗传:(2)子代有隐性个体,则其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隐性遗传因子,由此可推知亲本的遗传因子。如:白色公羊 X 白色母羊黑色小羊很明显黑色是隐性(用aa来表示)所以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则亲本遗传因子为:Aa X aa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为Aa X Aa后代遗传因子为Aa比aa为1 : 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为Aa X aa后代遗传因子为AA:Aa:aa为1 : 2 : 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为Aa X Aa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的结果Dd F1(DD,dd Dd)
F2(DD,dd DD,dd Dd)
Fn(DD,dd Dd)结论:(Dd)连续自交n代后:
杂合子个体数所占比值=1/2n
纯合子个体数所占比值=1-1/2n
纯合子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