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剃” “仇”等10个生字,能认真观察,识记“鬼”“表”的字形并会书写。
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向他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害人精”部分的难懂词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我”这位“剃头大师”,还学习了一些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另一位剃头师傅吧!
二、学以致用,理解“害人精”
1.虽然“我”的剃头水平很糟糕,老剃头师傅也没获得小沙的认可,被其称为“害人精”。小沙为什么称老剃头师傅“害人精”呢?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3.朗读句子,总结学法:刚刚我们已经通过在文中找相关句子,理解了“害人精”一词的意思,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学过的——联系上下文。
小沙的剃头经历你们有过吗?如果没有,可以回家问问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爸爸妈妈,他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小沙的剃头经历。向他人请教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朗读中再体会。(学生自由读,男女生轮读)
三、体会剃头过程的不同,理解题目用意
1.体会剃头过程的不同
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吧。(教师引导概括,直接在文中圈画)
(1)剃头用的工具不同:老剃头师傅用的是剃刀和推剪,“我”用的是剪刀。
(2)小沙剃头时的心情不一样:老剃头师傅那,小沙一直是痛苦、害怕的;“我”剃头时,小沙是从开心到害怕的,有心情的变化。
(3)剃头的结果不一样:老剃头师傅总能给小沙剃一个不错的头,“我”害小沙剃了光头。
2.理解题目用意
从剃头的过程来看,我这个“剃头大师”的确是名不副实的,老剃头师傅可比他专业多了。那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2)教师补充、引导: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剃刀的骄傲和自信,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3)联系写作背景。
这里的“剃头大师”还有可能是作者自己或者是她的两个弟弟,因为作者女儿小的时候,作者就曾做过她的“剃头师傅”,作者的两个弟弟也曾做过彼此的“剃头师傅”。这是作者女儿和两个弟弟的童年趣事,作者把它写下来了,很有趣,是不是?
四、拓展延伸
《剃头大师》这个故事出自作者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课件出示:《好好姑妈》《小傻表弟》《电话仙子》《苍蝇博士》)看了这些题目,你最想读哪个故事呢?
课后,同学们就去买来看一看吧,它们和《剃头大师》一样有趣。
五、学写生字“鬼、表”
鬼:第一笔撇小,第六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表: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横 横 竖 横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2.完成生字抄写本上生字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