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7 10: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2023.6)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29分)
本卷共12小题,共2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聒噪(guō) 草芥(jiè) 嫔妃(bīn) 直栏横槛(jiàn)
B.下咽(yàn) 怨诽(fěi) 迤逦(yǐ) 日削月割(xuē)
C.殷盛(yīn) 悲恸(dòng) 外厩(jiù) 革灭殆尽(dài)
D.骊山(lì) 不恤(xù) 锱铢(zī) 几家能彀(g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骠掠 荆棘 满溢 载舟覆舟
B.黔首 滥刑 疏峻 鼎铛玉石
C.膏泽 殷忧 会晤 不察吾衷
D.冥迷 舞雩 颠复 朝歌夜弦
网络文艺创作不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而必须立足 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 的伟大变革,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情怀的文艺作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但客观而言,与 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 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日千里 气势磅礴 席卷 反应
B.日新月异 波澜壮阔 席卷 反映
C.日新月异 气势磅礴 包罗 反映
D.一日千里 波澜壮阔 包罗 反应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速祸焉(招致) 强公室,杜私门(堵塞、封闭)
B.盖失强援(因为) 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C.所操之术(主张、方法) 洎牧以谗诛(等到)
D.非兵不利(士兵) 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未云何龙 ②汝幸而偶我 ③韩魏之经营
④日削月割 ⑤却宾客以业诸侯 ⑥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且焉置土石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B.《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章,文章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C.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著有《嘉祐集》
D.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二、(共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六国论
(宋)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折:掉转
C.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当:抵挡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藉之以蔽其西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秦之有韩、魏 臣闻求木之长者
C.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 骊山北构而西折
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政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
①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②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③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④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⑤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
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做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
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
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第Ⅱ卷(101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3分)
(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3分)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三、诗歌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①。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③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引春秋晋国大夫魏绛之典故。魏绛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②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③狐塞:飞狐塞的省称。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④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诗开篇即引用典故。“魏绛复从戎”句,诗人将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保卫边疆。
B.第一首诗的颔联,“三河道”指都城长安,点出送别的地点。颔联两句诗写出诗人与魏大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慷慨激昂转为低沉悲切。
C.第二首诗的首联,从眼前的宴会之景落笔,语言富于对称美,“青”和“金”显出色彩美。遣词华丽,由衷赞美宴会隆重热闹的场面,烘托了友情的深厚。
D.第二首诗的颈联,视角转换,以景衬情。从室内所见转到户外所见,描写夜空的景色。诗人通过转换镜头,借背景的扩展、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映衬别情。
(2)请分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在诗中的作用。(3分)
(3)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离别诗,请指出其中表达的不同的感情。(2分)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加之以师旅,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铿尔,舍瑟而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3)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4)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5) ,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赋》)
(6)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7)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 , ,”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五、文学文本阅读(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 19题。
流年似水
聂鑫森
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
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一些人出生了、长大了,一些人衰老了、辞世了,后浪推前浪。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干铁道工业的。
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他如今步入花甲之境,兀地可以被人称为“爷”了。
“度爷,忙完公事了 ”
“忙完了,忙完了。”
“度爷,可以和夫人双飞双栖了。”
“是啊,是啊。”
街坊邻居看见度若飞,都说就像看见当年的老度爷;瘦瘦高高,一头黑里夹白的乱发,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
度若飞尴尬地笑了笑,说:“我难道是突然老的 ”
“是这些年难得见到你度爷的真容。”
“抱歉,抱歉。”
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连谈情说爱的过程都简省。当度若飞和教中学语文的计小耕经人牵线认识,彼此有好印象,就赶快进了洞房。
流年巷在城南,度若飞供职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却在城北,坐公交车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于是,度若飞向单位要了间单人宿舍,即便有时回流年巷,也是夜归晓出,度家小院倒成了他的驿站。
这时计小耕走了过来。度若飞站起来,说:“刚才邻居说这些年他们很少见到我,让我很愧疚。你上班忙,下班教养孩予还是忙,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想的只是所里的事,苦了你一个人!”
计小耕笑了,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可惜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得热气冲天的。
度若飞听后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计小耕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像坐专为老人设立的旅游慢速列车吗 连小站都会停下来!”
“对。”
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磨擦钢轨,有杂音。”
计小耕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
“我怕上班迟到。”
“你已经退休了,还上什么班 ”
“……”
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下来等候。
散完步,两人再去公园边的农贸市场买菜,妻子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细看,然后耐心地和摊主砍价。度若飞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说:“就这个价吧,耽误了多少时间!”
计小耕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然。”
“钟表吗,还是手机 我们都有。”
计小耕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不,是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滴水之声便是时间之声。”
“那物件只博物馆有。”
“你是高级技工,可以仿制。读大学时不是听老师细说过‘铜壶滴漏’的构造和原理嘛,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
在钟表还没有面世之前,古人晴天用圭表(又称日晷),测日影以计算时辰;阴雨天和夜晚则用“铜壶滴漏”,壶中盛满了水,逐渐从壶底的小管往外滴落。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钳工桌、榔头、老虎钳、铁砧、扳手、锉刀、钢凿、钢剪、小焊枪、白铁薄板、水笼头、铁管、铜管……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白天,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改装。一落黑,下班,怕钢鸣铁响惊扰了左邻右舍。洗罢澡,吃罢晚饭,他对妻子说:“今晚有怀旧电影《庐山恋》,我们去好好欣赏。”妻子微微一笑,说:“好。”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铜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
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住几天。”
“我也是这样想的。”
在“铜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
长长的白天,度若飞侍弄会儿花草,然后坐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一阵书。他从妻子给他找好的各种文学范本中,先挑出一本细读。他读到王沂孙《锁窗寒》中的“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春怨”怎么是“一窗”呢 应该是“一怀”才准确。他便去问妻子。
计小耕听着问题,睁大眼睛看丈夫的面相,说:“你脸上的肌肉,褪去了紧张感,有光泽有喜气,显得年轻了。”
“夫人可以上街摆摊看相了。”
叮咚——叮咚——
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
“爸,是我,我刚回宿舍。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
“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 ”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计小耕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 ”
叮咚——叮咚——
“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呜铁响……
1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的地名和人名有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无论是“流水巷”还是“度若飞”,都暗含作者对时间的微妙态度和复杂情感。
B.文中写主人公“如今步入花甲之境”,“花甲”即六十岁;“圭表”即“日晷”,是古人夜晚和阴雨天的计时工具。
C.在主人公看来,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这是因为他忙于工作,疏忽了儿子的成长。
D.度若飞主动提议和妻子去看电影《庐山恋》,说明他借着养花种草读诗词,终于被磨慢了性子,学会静下心享受生活。
E.小说善用伏笔,例如前面交代妻子“教中学语文”就是妻子推荐度若飞读王沂孙的《锁窗寒》以及他问妻子问题的伏笔。
17.主人公度若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8.小说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19.“铜壶滴漏”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4分)
六、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先生对他的老师潘光旦有如是评价:“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已怎么看待自己。”
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院长刘俏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对青年学生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去做那些必需又难以改进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点燃自己。”
对于这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足材料,选准角度;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⑤不要抄袭,不要套作,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附加题(10分)
21.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青年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但是,经典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经典时需要“啃”,反复体会,慢慢吸收。从《乡土中国》 《红楼梦》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和没有读过这部著作的同学,聊聊你“啃”经典的有趣故事,分享你“啃”经典的独到收获。要求150字左右。(10分)
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答案
1.B A嫔妃pín,C悲恸(tóng),D骊山(lí)。
2.C A剽掠,B疏浚,D颠覆。
3.B “一日干里”形容进展极快,偏重在前进得快。“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偏重在变化快。“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波澜壮阔”意思是原形容水面辽阔,现形容声势雄壮浩大,规模宏大。“席卷”指像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包罗”指包括。“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和行动,是名词。“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是动词。
4.D D项,“非兵不利”意思是“不是武器不锋利”。兵:兵器。
5.A ①句,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②句,偶,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③句,经营,动词作名词,聚敛的金玉珠宝;④句,日、月,名词作状语,每日、每月。⑤使动,使成就霸业;⑥句,西、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6.A A.两个“之”都是动词,往、到;B.①连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C.①于:介词,引出动作结果,可解释为“到”/②于:介词,比:D.①焉: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焉:疑问代词,哪里。
7,D D项,“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错。“小李杜”指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8.B 折:屈服。
9.B A.来/因为B.均为取独C表转折/表顺承D.替/因为
10“尝读六国世家”,“世家”是《史记》种的一部分,是“读”的宾语,之后断开,排除AD;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以”表目的,之前断开,排除B.
11.D ①不是做法:③是错误做法。
12.D “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表述错误。
13.(1)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
(2)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
(3)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火,可惜秦朝的宫殿成了一片焦土!
关键点:(1)塞:阻碍。蔽;掩护。重:看重。(2)委:对付。而四国休息于内:状语后置,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阴:暗中。(3)举:被攻破。可怜:可惜。焦土:名作动,变成焦土。
参考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 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 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们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诸候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14.(1)B全诗感情豪放激昂,慷慨雄壮,后面写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没有转为低沉悲切。
(2)①这两句诗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2分)②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1分)
(3)①第一首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1分)②第二首诗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1分)
15.(1)因之以饥馑(2)鼓瑟希(3)钩心斗角(4)不霁何虹(5)架梁之椽(6)犹抱薪救火(7)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6.BD(4分)
17.(4分)①度若飞是一个有文化、有技术;做事麻利、珍惜时间;②年轻时工作认真投入,因忙于事业忽略了家庭;③退休之后但壮心不已,想继续发挥余热的新时代老知识分子。
18.(4分)①用主人公年轻时工作忙碌和退休后生活慢下来对比;②用主人公刚退休不适应慢生活和通过做铜壶滴漏磨“慢”了性子,渐渐适应慢生活做对比;⑧用主人公退休后渐渐慢下来的生活和作为创业的年轻人的儿子忙碌的生活做对比。
19.(4分)①推动情节发展:度若飞退休后不适应,“铜壶滴漏”是妻子建议他找的矫正思维模式的标示客观时间的真实物件,做铜壶滴漏的过程磨慢了他的性子,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
②突出人物特点:通过描写人物制作铜壶滴漏的过程,表现了度若飞专注、细心,对喜爱的事物全心投入的状态。
③线索作用:铜壶滴漏是一个转折点,文章后半部分都是围绕着“建议做铜壶滴漏一一制作铜壶滴漏一一欣赏铜壶滴漏一一和儿子交流铜壶滴漏”而展开。
④设下伏笔:铜壶滴漏制作成功后妻子建议给儿子视频,为后文儿子邀请度若飞当技术顾问埋下伏笔。
⑤升华主旨:对铜壶滴漏声音的描写一一由最初的“清亮”变为结尾的“高亢、宏重”,表现新一代知识分子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进取的声音,也是时代的声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