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 前221 — 前207年)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公元前221年先后: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的战略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材料: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初期,周王室国力已经衰微。春秋战国时期:
①是“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时代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
②也是诸侯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周初-诸侯上千,春秋中期-近百,春秋末期-主要剩七国)①商鞅变法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实力
②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影响到秦国的大政方针秦始皇个人的雄才伟略:《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广罗人才,策略正确。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秦国统一的背景或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人民渴望安宁,统一成为历史潮流;
2、商鞅变法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实力
3、法家学说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4、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集权制的含义: 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皇帝或中央政府。皇帝或中央政府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服从于中央。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①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特点:权力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皇位世袭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①皇帝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皇帝三公九卿皇帝九卿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互相配合,
军国大权最
终操纵在皇
帝一人手里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忙B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①皇帝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郡、县机构秦代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以血缘为基础以地域为划分基础诸侯的官位、封土世袭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命、派遣地方容易出现
割据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①皇帝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④选(拔)官和考(察)官制度⑤法律制度:细密、严苛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①建长城、驰道、直道;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①修建长城、驰道、直道统一车轨、驰道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①建长城、驰道、直道;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度衡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量小篆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大篆小篆 秦 “书同文”统一货币 以秦国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以秦国为标准,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 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巩固了秦朝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有利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专制、个人独裁色彩浓厚思考:
秦始皇确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什么秦朝还会成为二世而亡(15年)的短命王朝?其速亡与其政治制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争鸣(人教版的一道开放性试题):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灭?
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他的意思是说,秦王朝的灭亡在于严刑峻法激起人民怨恨,并不是因为郡县制不好。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思路引领:解题时要分三步:第一,有人认为秦朝速亡是由郡县制造成的;第二,柳宗元认为秦朝速亡不是郡县制不好,而是由于秦的暴政引起“人怨”而被农民反抗所推翻。第三,谈谈你对柳宗元看法的认识,并说明理由。答案提示:答案一:柳宗元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郡县制的推行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沉重的徭役和赋税,残酷的刑罚将农民推上了绝境,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答案二:柳宗元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理由,例如废分封使秦始皇孤立无援等。(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
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课后合作探究(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参考:①积极: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
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危害尤甚----表现在: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1.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2.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全部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高原则是皇权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