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鱼鳖不可胜食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③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 。?????????????
⑤??????????????????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⑥画图省识春风面,?????????????? 。??????????????????
⑦?????????????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⑧丛菊两开他日泪,?????????????
⑨?????????????望帝春心托杜鹃
⑩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二.古文阅读(24分)
(一)课内古文阅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4.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二)课外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之语道理?????????????????? 语:谈论
B. 于是撰书词,具马币?????????? 币:礼物
C. 冠带出见客?????????????????? 冠:帽子
D. 无昧于谄言?????????????????? 昧:蒙蔽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石先生言行“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①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②坐一室,左右图书
③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④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⑤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 ⑥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主旨一为阐明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为行其所当行;二为借此时机,对他作一些规诫,并且通过此事对节度使乌公也含蓄地有所规诫。
B. 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两人之间的问答,表现石处士其人。笔法活络,控御自如。处士之贤反衬出乌公之能知贤、求贤。
C. 下段写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写其应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让我们感到此人果非常人。
D. 这篇散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如叙说石处士辩论古今人事时,运用了比喻、类比、排比等手法,气势不凡。
8.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3分)
??? ????????????????????????????????????????????????????????
(2)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3分)
????????????????????????????????????????????????????????????
三 古诗鉴赏(6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9(1) 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3分)
(2)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世人的告诫。(3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0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迎春嫁与孙家后,日子过得很艰难,回娘家省亲时,在邢夫人处诉委屈,历数孙绍祖之恶,听得众人无不落泪叹息。宝玉天真地以为只要将迎春重新接回住便可,却被邢夫人劝止。
B、贾母与薛姨妈聊天时,大大夸奖了宝钗一番,而对黛玉颇有微词。凤姐也说“宝玉”和“金锁”是“天配的姻缘”。
C、黛玉凡事寸步留心。窗外的老婆子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听了便叫道:“这里住不得了。”她明知骂着是无意的,但想到自己的身世,肝肠崩裂,哭晕了去。
D、薛姨妈和薛蝌到家后,见到屋里乱成一团,宝钗等人泪流满面。原来是薛蟠打死人了,衙役们要捉人偿命。
E、黛玉回到房中,看看已是林鸟归西,夕阳西坠,感叹寄人篱下,后来翻出宝玉送的旧手帕,上面有自己题的诗,又是珠泪连绵。
11简答题。(5分)
请简述“黛玉惊梦”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①孔子为什么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②怎样理解“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主张怎样对待别人的言论?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台湾)
(1)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地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2)“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分证来,“这上面都写着呢,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3)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卷,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4)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5)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6)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乞讨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7)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家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8)“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3、下面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事件的经过;收尾时,更是以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B、作者综合运用了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细致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的台湾社会中人民的悲惨境地。
C、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写乞讨者三年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人格的自我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发人深思。
D、本文中中年女人的命运和祥林嫂的命运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两文的作者也不约而同的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E、文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本文正是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来反映当时台湾的社会现实。
14、中年女人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她什么方面的特点?(4分)
答:
15、有人认为本文第四段似乎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6分)
答:
六、语言文字的运用(9分)
16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6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17、《红楼梦》里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光彩夺目的如花女子。请依照例句的形式,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你心中喜爱的人物形象简要点评。(3分)
例句:薛宝钗,你温柔贤惠、端庄稳重、随顺从俗,是一朵艳压群芳的牡丹花!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角度恰当,观点鲜明,客观理性;标题自拟,不要套作。
高一语文期中考答案
7B (“反衬”错,应是既赞处士之贤,同时也赞马公之能知贤、求贤。)
8、(1)选择好吉日,把任务交给使者,寻找石先生的住处恭请他。(卜:占卜或选择,1分,焉:代词,他,1分;大意1分)。
(2)不要被谄媚的话语欺骗,只听先生的,因而能有成就。(被动句1分,宾语前置1分,大意1分。)
9(1)【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10 AC
11 林黛玉梦见父亲升了湖北粮道又娶了妻室,(1分)还托了贾雨村做媒,将她许给继母的亲戚做续弦,并派人接她回去(1分)黛玉向贾母求救,遭到无情拒绝,只得去找宝玉。(1分)宝玉竟用刀剖开胸膛,掏心示之,甚至倒地欲死。(1分)黛玉放声大哭,醒来才知是一场噩梦。(1分)
12①因为言与行可能是不统一的;因此,君子不能根据言行来选拔人:“有言者不必有德”,对于有价值的话要从善如流,不要因人废言。
②“有言者不必有德”是说道德不够淳厚的人有善言,但是善言和实际行为脱节,所以知道其人道德不够醇厚,但言论本身可能是正确的。儒家强调言、行、心一致,孔子主张正确对待别人的言论,一是要听言而观其行,判断其人是否伪善:二是不可因人废言。
13AD
14答:第一次是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命运伤心流泪,第二次是为“我”的同情理解和慷慨大方流的感激之泪。两次流泪表明此时的她还是一个懂得廉耻且自尊自爱的人。
15答 不能删去,否则就不能反映中年女人是如何从一个自尊自爱的女人沦为麻木的乞丐的,也就不能揭示黑暗的社会现实是如何扭曲和吞噬一个善良的灵魂的。
16.国际法则(先占原则),相关资料(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有效统治)。(答对三点即得全分,注意题干中“哪些方面”的暗示。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大人,做节度史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征求贤士。有人举荐石先生,乌大人说:“石先生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谷河之间,冬天穿一件皮衣,夏天穿一件麻布衣服;饮食上一天吃一盆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就谢绝;请他和自己一起出游,不曾找借口(或用某些事)拒绝;劝他当官就不应答。平时住在一间房中,他的旁边全是图书。跟他谈论道理,辩论古今的事物的得失,评论人物的高下,事后成败与否,就如同河流决堤向下游奔流注入东海;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上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听了他的话就如同明烛高照一样地亮堂,就如同数目计算了一样清楚并且可以预卜未来。”乌大夫说:“石先生有志于隐居自在到老,不求于人,他怎么肯为我来当官呢?”手下的人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具备,为国家寻求贤才,不是为自家谋取私利。当今反寇聚集在恒地,敌军环视着边境,农田无法耕种没有收成,钱财粮食都将要用光,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回归中原运输的要道,治理的方略征讨的谋划,应该有适当的人来出谋划策。先生您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敦请他并坚决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词拒绝?”于是撰写邀请函,准备好车马和礼物,选择好吉日,把任务交给使者,寻找石先生的住处恭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