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的概//产生昼夜交替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自转概况
地球自转概况
1.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精准认图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找出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选项
观察左图,这是在晴朗的夜晚,将照相机固定好,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而得到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上的恒星会呈现这样的运动轨迹?
知识应用
地球自转概况
2.地球自转的周期:
23小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参照物 自转角度 时间 内涵
恒星日
除太阳外的某一恒星
360°
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今晚20点在某一个位置看到牛郎星,那么明晚在同一个位置看到它的时间应该是几点?
19点56分04秒
知识应用
地球自转概况
3.地球自转的速度
思考(1):在随着地球自转的过程中,C点也在同步运动,试着描述C点的运动速度?
思考(2):试着比较途中三点的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概况
3.地球自转的速度
(1)角速度规律: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为15 °/h
(2)线速度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点递减,两极点为0。
◇南北纬60°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 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哪个地方最吻合?
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其角速度与线速度应是怎样的?
卫星发射中心应建在什么纬度地区?为什么?
知识应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交替
产生时差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带着问题看视频: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
3.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4.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5.赤道上6点和18点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
太阳光线与晨昏圈相互垂直(P17)
晨线上各点为日出点
昏线上各点为日落点
1.
2.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4.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昼半球过度到夜半球经过的为昏线
夜半球过度到昼半球经过的为晨线
5.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精准认图
1.AFB为晨线还是昏线?
2.F点的地方时为?
3.图中太阳高度角小于0的点有哪些?
精准认图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