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中考诗词复习走近苏轼专题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中考诗词复习走近苏轼专题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2: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2023年中考复习古诗词专题
走近苏轼
标题 写作时间 关键词 结构内容 主题思想 写作特点
《江城子密州出猎》 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 狂 壮志踌躇 胆气张扬 渴望重用 建功立业 首作豪词
壮怀激烈
委婉用典
吐露心志
《水调歌头》 1076年熙宁九年与弟弟7年未见面 问 中秋思亲 落寞怀人 美好祝愿 豁达乐观 由月生情
以月明理
俯仰古今
睿解人生
《浣溪沙》 1082年元丰五年二月 休将 爱悦自然 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 执着人生 明丽清新
细致淡雅
即景入理,
借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1083年元丰六年十月 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信笔抒意
随物赋形
凝练含蓄
如诗如画
心胸旷达美好祝愿
问天
问月
问人生
夜游
1
月色
2

3
感慨
叙事
写景
溪水西流
休唱黄鸡
兰牙浸溪
沙路无泥
暮雨鹃啼
闲置
闲情
自比孙权
豪壮
射杀天狼

狂放
自比魏尚
神宗元丰二年 45岁乌台诗案 新党结怨 湖州、黄州、常州 登州 京都 宋哲宗时杭州 吏部尚书 京都
1079-1089
第一次被贬
哲宗元佑四年与旧党分歧 被贬杭州颍州、扬州、定州
1089-1093
第二次被贬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再贬英州、59岁惠州、儋州
1094-1097
第三次被贬
元符三年 徽宗即位,太后摄政 遇赦北归
1100-1101
遇赦北归
徽宗靖国元年五月行至真州,瘴毒发作 65岁病逝于常州
1101.七月二十八
仁宗嘉祐元年科考名震天下 母丧 守丧 进士第三 “百年第一”
任京官 妻丧 父丧 1069王安石变法 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
1057-1079
进士及第、外放
仁宗景祐三年 四川眉州书香门第 七岁知书 十岁能文
1036.十二月十九
出生
葬于汝州
1102.6.
苏轼的坎坷人生
知人
识东坡
生于眉州
汴梁
湖州知州(太湖附近)
京师问罪(乌台诗案)
谪贬黄州
被调回京
出任杭州
被调回京
出任颖州(安徽阜阳)
出任扬州(江苏扬州)
出任定州(河北保定)
英州惠州(广东)
被贬儋州(海南岛)
死于常州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
官场上面对挫折,他们---
屈原因为被贬,在楚江边悲叹“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陶渊明因为仕途不顺,悠然出世,无问西东,隐居南山采菊;韩愈因为被贬,在秦岭蓝关愤慨“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柳宗元因为被贬,在永州小石潭感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欧阳修因为被贬,吟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贬谪文学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情感
被贬文人在这两极中游动,想入世不得,出世又不甘,灵魂的苦闷,碰撞出火花,成就了中国古代特有的贬官文化。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怀乡念国之思……
渴望入世
寻求归隐
清冷山水成名胜,诗意人生幸古今
贬官文化掠影
虽遭贬黜,身处逆境,仍渴望尽忠报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山水或琴、棋、书 画中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一) 操 作 方 法
贬官处罚方式
宋初刑罚分笞、杖、徒、流、死五刑,“配远恶州、军者,无复地里之限。” 远恶州军:南恩州、新州、循州、梅州、高州、雷州、化州、宾州、容州、英州 (“人间生地狱”)琼州、万安军、昌化军(儋州)、吉阳军
为什么海南儋州是仅次于死刑的流放方式
最南边陲, 常年湿热, 瘴疠横生
琼州海峡的阻隔, 使之长期与中原内地缺少交流和沟通,远恶州军远贬海南是宋代对官员最严厉的惩罚。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李公麟的苏轼画像
北宋版图
眉山
杭州
黄州
凤翔
汴京
惠州
儋州
密州
儒以治国
道以治身
佛以治心
经世务实 心忧社稷
人生无常 随缘自娱
随性洒脱 顺应自然
豪放旷达
坎坷的一生
京城(中书舍人)
京城(旧党欧阳修) (旧党重启)
(判官)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杭州
(反对新党新政)
黄州 (团练副使) 惠州
(乌台诗案)
儋州
凤翔
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九死南荒吾不恨 珠涯从此破天荒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胡仔在《苕溪鱼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分析这首词历来受到人们推崇的原因。
答案示例1:结构上:全诗以“月”为主线,上片以“月”起,展开联想与想象,下片写“无眠”对月,以“月”明理,以“月”祝福作结。
示例2:主题上:除了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外,还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作者旷达的胸襟。
示例三:写法上:景、情、理巧妙融为一体。以月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蕴含哲理,寄寓了词人的积极乐观情怀。结尾把对亲人的思念扩展到对人类普遍情感的体验,表达出人们的美好祝愿。
论诗
统考题
学以致用,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1 关注题目,读懂诗眼
2 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3 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4 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5 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6 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一、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读懂
考查
炼字类
词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去分析
解题方法:词+意境+感情
常见风格:雄壮豪迈、豪放旷达、慷慨悲壮、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闲适淡泊、清丽婉约、雄健高昂、苍凉悲慨、含蓄委婉、凄凉悲愤、
……
炼字的最高境界: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意象、意境类
解题方法:画面+主旨
建功报国类常见情感:
建功立业的渴望;
报国无门的愤慨;
壮志难酬的悲叹……
答题要点: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景物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名句赏析类
解题方法:表达技巧+内容+主旨
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角度表现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等)。
解题方法:作者+背景+内容
“读清”全诗。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答题要点:(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
+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主旨情感类
小结:中考古诗词常见题型
题型 考点 解题方法
名句赏析类 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表达技巧+内容+主旨
炼字类 分析字词的好处? 词+意境+感情
主旨情感类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背景+内容
意象意境类 描写什么意境? 画面+主旨
1.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该词起句用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西夏。
C
B
练习一: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辛弃疾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辛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论诗
课内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比较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思考:“尘暗旧貂裘”与《江城子 密州出猎》里“锦帽貂裘”中都出现“貂裘”一词,试赏析两处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思考:《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提到了孙权,有什么深刻含义?
练习二、
论诗
课内题
答:陆游词“尘暗旧貂裘”指戎装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据《战国策 秦册》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尘绝色暗的“旧貂裘”是唯一展现在作者陆游眼前的物象,是理解该词的关键。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岁月流逝,人事消磨,不被重用,未能施展抱负,心情饱含惆怅。
答:苏轼词“锦帽貂裘”指围猎装束,头戴着华美鲜艳的锦蒙帽,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代羽林军的装扮,气宇轩昂,英姿飒爽,何等威威!表现作者强国抗敌政治主张,为下文抒写励志报国的主题思想做铺垫。
《江城子 密州出猎》VS《诉衷情 》
汉代羽林军
苏词: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自己宝刀未老、英武有为的狂劲和豪兴,抒兴国安邦之志。
辛词:“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吴历》中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建安十八年(213年)濡须口孙曹大军交战,曹操与孙权相持一月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孙权亲自驾船挑战。曹操远远看见孙权舟船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辛弃疾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孙权是少年英雄代名词。骑马射虎,胆略超群
15岁举为孝廉,为任县长
22岁执掌军政,割据一方26岁赤壁之战,击败曹操
30岁称王,
37岁称帝。
《江城子 密州出猎》VS《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1.词的上阕写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论诗
课外题
练习三、
答: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描写画面类解题要点:翻译诗句+概述内容+阐释特征或作用。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3.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人物形象类解题要点:形象特点+作者心志。
答: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练习四、阅读苏轼《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思考: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并说说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2.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机、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
答: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练习五、课外阅读 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②吟啸:吟咏啸歌。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此处为“方才”之意。
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
2.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3.试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答: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答:词人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一语双关,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淡然、泰然的精神追求。
答:“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拄着竹杖穿着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两句表现出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感悟苏东坡伟大的人格魅力;
2.学习苏东坡豁达乐观的处事风格;
3.学习古诗词要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
4.鉴赏古诗词要由景到情,由情入理去分析诗歌主旨
目标达成
识东坡
学做人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苏东坡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不仅没有被打倒,以其达观和智慧,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升沉之间,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各种文章数以千计,被赞誉为“不可救药的文人”,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千古奇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