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知道“盐”的概念。
2.了解氯化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组成、性质、用途以及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3.复习过滤操作的要点,学习蒸发操作的技能。掌握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4.敢于大胆交流,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重点难点:
1、过滤、蒸发操作的技能培养。 2、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预习案】
一、氯化钠的用途、分布
通过阅读课本68页——69页,掌握下列内容:
1、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 离子和 离子的化合物。
2、氯化钠是盐的一种,它的俗名是 ,是一种 色颗粒状的固体,有 味,易溶于水
3、氯化钠的用途:
生活方面: ;
医疗方面: ;
工业方面: ;
农业方面: 。
4、氯化钠的分布:
。
【探究案】
二、粗盐提纯
(一)对比观察:一瓶粗盐和一瓶食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讨论以下问题:
1.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有哪些方法;如何从溶液中得到溶质??
2.怎样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如何从溶液中得到精盐(提示:要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
3.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 。
4.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结合刚才的讨论设计并分组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明:书上的质量太多,如果取少了又达不到实验效果,(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取2.5克。
1.探究名称:
2.探究目的: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精盐)。
3.探究步骤:
(1)??????? :①称取2.5g粗盐;
②量取5ml水。注意:逐匙加入并搅拌,到粗盐不再溶解。
(2)??????? : 注意:①一贴、二低、三靠;②如果滤液浑浊应再过滤。
(3)??????? :注意:①搅拌;目的是 。
②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
4、学生根据教师引导求出理论产率:
5、进行误差分析:
(1)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3)本实验中出现精盐产率偏低的正确原因是??????????? 。
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洒落;
④蒸发时水分未蒸干;⑤盐粒溅出蒸发皿;⑥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
(三)实验反思
1.在溶解时为什么不加足量的水呢?
2.滤液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训练案】
1.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 )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2.2010年冬天,由于部分省市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为确保道路畅通,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
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3.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NaCl)和细砂 B.水和酒精
C.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 D.蔗糖和味精
4.拓展提升:(从生活出发设计实验)
实验室里有无标签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你至少用两种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课后反思、总结】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
重点难点
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
药品:鸡蛋壳、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醋、稀硫酸、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知识准备
1.完成下表,小组内检查正确与否,并记住相关内容,组长组织检查。
名称
化学式
俗称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碳酸钙
2.观察上表中各物质的组成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
小新和小白一起动手,做一个会“喷火”的火山。小新先在一个脸盆里放进一个小瓶子,然后,把潮湿的土堆积在瓶子周围,作成山的形状。做这些事时,小新很小心,不让土堵住瓶口。
小白把一大勺苏打粉(碳酸氢钠)放进瓶内,然后,将一杯滴有红墨水的醋倒入瓶内。一切工作做完了,你猜,小新和小白看到了什么?想知道吗,这节课自己动手做一做!
【探究案】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70……P71页,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3分钟),小组长检查,看谁说的用途多。(2分钟)
【实验探究1】
首先认真阅读课本P71页,【实验11-1】,然后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Na2CO3与稀盐酸
现象:
分析:生成的气体是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NaHCO3与稀盐酸
现象:
分析:生成的气体是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补充学生实验1】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讨论: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能否用硫酸替代盐酸?
【实验交流反思】
观察上述反应再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反应物及生成物各有什么共同点?你能试着总结出什么规律?小组内交流,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
【实验探究2】
首先认真阅读课本P71页,【实验11-2】,然后小组完成该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交流反思】
1.认真观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特点(注意观察,其构成微粒位置的变化)。再观察下边的几个化学方程式,它们是否有共同特点。
(1)Na2CO3+Ba(OH)2===BaCO3↓+2NaOH
(2)2NaOH+CuSO4====Na2SO4+Cu(OH)2↓
(3)AgNO3+NaCl===AgCl↓+NaNO3
化学上把与上边的几个反应类似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定义)
【训练案】
1、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里加入些纯碱,其作用是?(? )
A、使馒头变白? B、 既除去生成的酸,又使馒头轻而体积大
C、加快面团的发酵速度?? D、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质量变大
2.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D.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3.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
课堂小结: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知识准备
1、复分解反应(定义)
【引入新课探究】
你能总结一下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吗?如果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B===AB;分解反应可以表示为:AB===A+B;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 + B;你认为复分解反应应该怎样表示呢?
学习研讨
【交流讨论】
1、小组合作P72页【讨论】并归纳总结
(1)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两种化合物相互 生成另外 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或水至少一者生成。
(2)复分解反应的一般形式: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
符号表示:
2、复分解反应通常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酸、碱、盐之间是否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认真阅读课本P72解决此问题。(并举例)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溶于水呢?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如何应用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来判断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溶解性歌诀:
钾钠铵硝溶,盐酸盐除银盐,
硫酸盐除钡盐,碳酸溶盐钾钠铵
【合作探究】
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
【学以致用】组内互相讨论完成下述练习,组与组之间展开比赛,看谁更快更准。
1.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阅溶解性表)
①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②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③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④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
⑤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⑥硫酸钡和碳酸钠溶液
2.你认为以下离子在溶液中能同时存在吗?(即共存)
①H+、OH- ②CO32+、H+ ③CO32-、Ca2+ ④K+、NO3-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反应前,两物质均溶于水或一物质虽不溶于水,但溶于酸,且与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至少一者生成。
【训练案】
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HCl和Ca(OH)2?B、Na2CO3和H2SO4? C、AgNO3和BaCl2? D、KCl和CuSO4
2、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已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则依实验结果判断白色固体是( )?
实验?
现象?
(1)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易溶解,得无色溶液?
(2)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A.CuSO4?? B. NaCl?? C.Na2CO3???? D. CaCO3
3.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Ca2+、CO32—、OH- B.Na+、SO42—、Cl—、OH-
C.Ba2+、H+、Cl—、OH— D.Ag+、NH4+、NO3-、OH—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反应的是?(??)
A、HCl?和AgNO3??????B、KNO3?和NaCl??? C、H2SO4?和BaCl2? D、NaOH?和H2SO4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BaCl2+H2SO4=BaSO4↓+2HCl??????B、KOH+NaNO3=NaOH+KNO3
C、2NaOH+CuCl2=Cu(OH)2↓+2NaCl???D、?Mg(OH)2+ H2SO4=Mg SO4+2H2O
6、下列物质中,与CuO、AgNO3?、Na2CO3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水??? B、氯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盐酸
7、下列物质的溶液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3??? B、NaCl??? C、Cu(OH)2??? ?D、MgSO4?
课堂小结
本课时中你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课后拓展
(选做题)在我市经济大开发的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3-、CO32- 六种离子,经查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32- 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
(3)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判断,Cu(NO3)2和Ba(OH)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反应写出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