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听朗读,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听完朗读自由读课文,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出文中的诗句。
找出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
初读课文
xiǔ
kuǎ
不 朽
摔 垮
读准节奏和字音。
给
给力
给予
场
场地
一场雪
gěi
jǐ
chǎng
cháng
伟大—— 情愿——
永远—— 抬举——
崇高
甘愿
永久
器重
近义词
伟大—— 情愿——
永远—— 抬举——
渺小
强迫
暂时
贬低
反义词
【伟大】 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 心里愿意。
【下场】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有的人
反动派
鲁迅
骑在人民头上
俯下身子当牛马
把名字刻入石头
作野草,等着火烧
活着别人不能活
为了更多的人而活着
摔垮
记住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说一说,两个“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呢?
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
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军人、警察、科学家。
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不同。每节的前两句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比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反动派
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怎样理解第五小节的“摔垮”和“永远记住”?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摔”字体现了人民的力量, “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摔垮”与“永远记住”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 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和永久怀念。
诗歌特点:
对比
诗歌是如何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如诗歌第一小节是概括介绍两种人的生死给人的感受:
一种人是虽生犹死 而另一种人是虽死犹生。
骑在人民头上的,被人民摔垮,他们的下场很不好,
俯身为人民的,人民永远记住了他们,还把他们抬举得很高。
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两种人的本质、人生态度以及结果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十分清晰地表达出了诗人对两种人的爱憎观。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对比学习诗歌第2和第5小节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课堂小结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虽生犹死
(遗臭万年)
俯身为人民:虽死犹生(流芳千古)
(对比)
拓展空间
鲁迅先生的名言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
作上了。
◇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
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
的敲打。